书城亲子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3029900000061

第61章 婴幼儿护理与保健(8)

◎免疫的种类

严格地说,预防注射又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类。我们平日常说的给孩子打预防针,就是人工自动免疫,是利用不致病微生物制成的抗原。它们有三种制剂--菌苗,疫苗和类毒素。

菌苗,是用细菌菌体制成的,又分死菌苗(如百日眩伤寒、霍乱菌苗)和活菌苗(如卡介苗、布鲁氏菌苗)。当然,活菌苗是选用“无毒”的或毒力很低的菌株,制成制品后用于免疫预防。活菌苗的优点是接种量小,接触次数少,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力持续时间长。其缺点是活菌苗易死,就失效,所以有效期较短,需冷藏保存,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使用。这对于那些交通不便、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来说,在实际使用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疫苗,是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触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制成,也分为灭活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和减毒活疫加门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两种。活疫苗的优缺点与菌苗相同。

类毒素,是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变成无毒性而制成的无毒而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被动免疫,就是人工制成的免疫血清。如白喉抗毒素、砒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等等。这类血清中含有大量抗体,注入人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人们熟悉的丙种球蛋白也属于此类制剂。被动免疫,只能做为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因为这些制剂会很快从体内被排出,预防有作用的时间约3周左右。被动免疫多用于尚无自动免疫方法的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如麻疹易感儿密切接触麻疹后可注射麻疹疫苗,尤其集体儿童更应及时注射。人们比较熟悉的外伤后要打一针TAT(破伤风抗毒素)来预防破伤风,也属必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制品均来自动物血清,虽然都是精制品,但对人体来说仍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更不可把这些制品做为“增强”抗抵力的常用品。

◎怎样为孩子联系预防接种

新生儿出院后,家长应在一个月内持卡介苗接种卡,到婴儿所住地区(不一定是户口所在地区)的保健所(或医院的保健科,下同)取得联系。在那里建立预防接种卡,领取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卡由保健所保存,预防接种证则由家长保存。每次接到预防通知后,必须携带预防接种证到指定地点进行接种。如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前往时,必须及时与保健所工作人员联系,以便使其掌握孩子漏种情况,取得补种的机会。

婴儿到其他地方居住,如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家长应向原住地区的保健所索取原预防接种卡片,并将此卡片交给新住地区的保健所,以便按时、按计划进行预防注射。

要妥善保存预防接种卡,因为将来孩子入托时要将此卡转交给托儿所的保健员管理,而将来入小学时,要连同预防接种证一起,交给学校的卫生老师管理。

孩子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或乡村去,如居住时间超过两个月以上,也应该及时与当地保健所取得联系,领取当地的预防接种卡片或预防接种证,以保证孩子预防注射的连续性和计划性。不必担心,医生也会像对待当地的孩子一样,为你的小宝宝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家长都希望预防接种一次能获得免疫成功,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只有活菌苗和活疫苗接种一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而死菌苗、死疫苗和类毒素,注入人体后则不能在体内增殖,他们反应迅速,消失亦快,故需多次注射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而且一般地说,大剂量的一次刺激,不如小剂量多次刺激为好。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混合制剂、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都需要注射2~3次。

预防接种间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每种制剂的性质,产生免疫反应的快慢,以及注射后机体吸收的快慢来决定的。菌苗制剂两针间隔一般为7~10天。类毒素一般间隔4~8周。从免疫的观点出发,如有特殊情况需调整免疫注射时间,与其缩短接种间隔,还不如延长间隔的效果更佳。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定前来接受预防注射的孩子是否是健康的孩子。虽然家长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没病”,但作为医生也要详细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等。还要询问有无过敏史。

(2)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以避免交叉感染。

在注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孩子皮肤上消毒用的酒精是否完全干了。如酒精未干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这是由于我们用的生物制剂(尤其活菌苗、活疫苗),遇酒精即可灭活,从而失去应有的免疫效果。有些疫苗还可因此而产生副作用。如麻疹减毒活疫苗,就一定要确保给孩子注射的是有足够效价的减毒活疫苗。

(3)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各种预防接种制剂,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外来刺激。死菌苗、死疫苗是异物进入人体,而活菌苗、活疫苗则相当于一次轻的感染,故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反应。这是必然的现象。全身反应主要是发热,体温可达37.5℃~38.6℃,还可有头痛、呕吐、恶心、腹痛和腹泻等。局部反应为在接种的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多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但应注意,如果接种的是活菌苗、活疫苗,则局部和全身反应都出现得较晚,一般在接种后5~7天才出现发热反应。一般情况下1~2天就可退热,不必担心。

除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外,尚有异常反应。异常反应极为少见,其中最多见者为晕厥。为预防晕厥,应避免空腹,避免过分紧张的气氛。如出现晕厥,应让孩子平卧、安静、给温开水、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如经过数分钟仍不恢复,可刺人中。必要时给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一般预防接种站都有医师在现场,故家长不要惊惶失措。

个别孩子有高热惊厥史者,应注意控制体温不要超过中等以上热度。

◎预防接种的禁忌证

每种预防接种都有一定的禁忌证。总的说有如下几种:

1)发热性急性病患儿;

2)严重慢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疾患、肝肾疾患、活动性结核病、皮肤化脓症;

3)急性传染病患儿;

4)急性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尚未超过检疫期的孩子;

5)有过敏史、癫痫史及惊厥史者;

6)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孩子,包括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代谢药物治疗等。这些孩子应推迟预防接种的时司;

7)在一个月以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宜接种活疫苗。

◎卡介苗(BCG)

卡介苗自1921年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以来,各国的经验都证明,他可以降低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也同样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婴儿出生后,由产妇所住医院的婴儿室注射卡介苗。如产妇未在医院分娩,当地又无处可接种卡介苗时,应争取在2个月内到区县结核防治所补种。此时如无结核接触史,可免于做结核菌素试验(简称OT)。

出生后接种者,生后3个月应持卡介苗接种卡到所住地区结核病防治所复查。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接种方法,为“皮内法”。是在新生儿左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皮内注射,接种卡介苗无全身性不良反应。种事后3~4周,局部可发生一个红丘疹,这个质地坚实的红丘疹,逐渐形成小脓疱或小溃疡,慢慢结痂,干枯,大都于4~8周愈合。

并不是种上卡介苗就立即有了免疫力,故接种后6周内,仍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结核病患者。

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能做此接种。但由于卡介苗也是活疫苗,制成后又仅能在冷暗的2~8℃处保存2周,故有些交通不便处尚不能全部接种。

近年来卡介苗复种年龄一般在6~7岁。复种前应先做OT,OT阴性者才能复种。这一点,家长应听从防疫站、保健所的安排。此年龄为学龄期儿童,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接种时间。

卡介苗的禁忌证有:0T反应阳性者,注射局部有湿疹或全身皮肤病者,有发热、腹泻者、患有严重肝、肾、心脏病者,有过敏性疾患者,免疫缺陷儿,早产婴,产伤儿亦不宜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