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3012200000049

第49章 抓住重点,善于预测——每天学点领导者的预测能力(2)

远见卓识就是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领导者如果有着远见卓识,收益的会是整个公司;相反,如果公司的领导总是模仿别人,而没有远见,那这个公司早晚会被淘汰。一个企业要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公司走。

威勒是18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房地产商和银行家,但他在发家之前不过是一家银行的小职员。由于他勤快肯干、机灵诚实,得到老板的信任,很快升为主管,负责对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凭着对房地产方面的了解,他对行业发展前景有着独到的见解。

18世纪是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时期,房地产炙手可热。在华盛顿的近郊有一块地皮,威勒认为有无限的开发前景,应该买下来,但同事们不同意他的观点,老板也拿不准。

威勒坚定地说:美国的经济正处在大发展时期,无数的农民涌到城市里来,华盛顿用不了几年将会人满为患,就必须扩大城市规模,而那块地皮将成为开发建设的首选。老板凭着对威勒的信任,最终同意让他买下这块地皮,并由他负责那里的开发工作。

也就在威勒买下地皮后不久,华盛顿政府作出了一个决定,要在那里兴建新的商业中心,作为华盛顿的新城。一年后,威勒买下的那块地皮一夜间飞涨了10倍。所有的同事都对威勒佩服得五体投地,威勒的那个决定让老板一夜间挣了数百万美金,威勒也因此获得了10万美金的奖励。

在那个时候的美国10万美金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威勒决定以这10万美金为资本,自己干一番事业。他从自己熟悉的房地产开始,逐步扩大到其他许多行业,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房地产老板和银行家。威勒的成功在于他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远见。

具有远见,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好处,没有远见就会总是被落下一步。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远见卓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随时都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机遇,也随时可能带来威胁,甚至灾难。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必须有远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先见之明,能够审时度势,超前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进程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趋利避害,抢抓商机。

企业家应该对当前和未来的市场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就可以预见市场的发展模式,从而由被动变主动。

苹果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起家后三年之内就进入了世界500强,这是空前绝后的。当时靠的是最早的个人电脑,比IBM的PC还早,叫苹果II号。它的设计师史蒂夫·渥兹尼克,机器设计得非常好,但缺乏远见卓识,也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认为所设计的电脑一年只能销售几百套。当时的企业家、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叫史蒂夫·乔布斯,20岁出头创业,他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认为苹果电脑将带来一个巨大产业,一年可销售几十万台。事实果然如其所料,个人电脑成为一个大产业,史蒂夫·乔布斯后来被里根总统称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对未来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是企业领导者极端重要的素质,领导者的境界是决定企业前途和方向的根本。培养企业家的远见、智慧与精神,是这个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一个不断壮大的企业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判断力的领导。

今日的世界,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也是企业家发挥雄心和实现梦想的绝佳时代。企业家要有战略洞察力,任何有理想的企业家都不应该仅满足于亦步亦趋和摸着石头过河,也不应该仅着眼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应该站在全球化竞争的角度,在纷繁复杂中找到线索,在混沌不清中抓住先机。美国有句谚语:如果你明确了目标,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有着远见卓识和市场敏锐的洞察力。知道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发展前景,还要洞察客户群的心理,洞察市场里的一切可行与不可行。一般来说,有了远见卓识,洞察力就自然有了,因为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联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远见和洞察力的领导者呢?

首先,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是靠机会驱动的,机会来源于环境中的变化,企业家就是善于捕捉这些变化的人。而没有远见的人是依靠资源驱动的,他们的思维模式经常是:如果我有什么资源,我将能干成什么事情;而企业家则首先问环境中有什么机会,然后才会想到自己拥有什么资源,并想方设法去获取这些资源。

其次,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流动如此之快,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大大降低,这些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新技术、新工艺很快就会被模仿。所以,企业家应该不拘一格地利用资源、人才和制度安排,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新的氛围,让企业变得有远见和洞察力,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做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

企业界有一句名言:“要化解或避免你可能招致的潜在难题,其最佳的方法是,在难题来临之前做好周全的准备,即保持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心态。”

在这里,身为领导的你要充分地认识“你自己”,其理由是,“你”将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根据;因此,你应该事先知道自己在处理问题上有多大的本事,换言之,你要对自己的能力、个性与处境作一理性的评判。

例如,你应该将自己在工作上的一般性目标和在特殊状况的具体目标,尽量作一客观评估。你真正目标是什么?你想有何成就?你的目标是否可行?

作为一个领导,你真正要问的是,你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而不是问你是否把眼光放得不够高。因为,假定你的眼光不是高得连你自己都质疑其可行性,那你根本就没有面对问题的决心。这样的话,你无异于认为自己已解决了难题,达到了目的。

绝大多数领导都想有进一步的成就,甚至不惜冒失败的风险,以赢得更有价值的奖赏,或获得更大的成就。

如此一来,你需要评估构成风险的因素有多大。你还要不自欺地估计自己,看自己有多少“资源”。而这里所谓的“资源”,其内容包括最明显的能力如智能,也包括想像力,对眼前计划的了解,面对问题与人际关系的心理态度。除此,你也应该估计一下自己对完成目标有多大的诚意:你有多么“需要”完成此一目标?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你该问问自己是否有“精力”熬过那条通往目的地的荆棘之路。

在这条路途上,你直接或间接都会受到别人意见的左右。当然,如果你有正确敏锐的判断力,那么听取别人的意见是无伤大雅且合情合理的。然而,你不可以让别人对你的能力妄下判断,并“为你”设定目标。事实上,只有“你”,才能正确地对能力和目的作一合理的评估,因此,“别人”是无法越俎代庖的。

假定你已设定目标并展开必须的工作,你仍有必要体会一点:你要建立充足的后备“资源”——即使远超过你认为在完成目标路途上所必须的数量——以应付意料之外的状况。这就如同我们外出旅行时,原需花1万元,但为了应付“不时”之需而多带一些,甚至多带一倍的钱。理由是,在途中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如车子抛锚、被偷,或者突然你想买下不可多得的纪念品,或举行额外的庆祝。

同样的,在工作旅途上,你亦该万事皆留一余地,做充分周全的准备,因为当你突然发觉所携带的资源确实不敷使用时,你手边已没有现成的资源可加以利用了。换一句话说,如果你平常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则遇到阻挠而无法完成目标时,你就再难有冲力和决心,更别说是勇气了。

在追求目标的早期里,我们常常产生错觉,以为成功必然在望,因为此阶段里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然而,问题的真正困难及其错综复杂之处,往往都在后来才浮现出来。刚开始时,我们大都注重纸上作业,分析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实际的行动往往脱离事实。因此,最经得起考验的管理能力,就是能把解决问题的既定方针,通过各层人事关系来加以落实。因此,你必须有近乎天才的那种技巧,不然,即使实际执行工作的人很多,但如果解决方案无法兑现,最后的责任还是落在你的头上。

而事实上,你所列的方案之所以失败,往往是由于在拟定之初,你只考虑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但实际上,因为问题有各种可能状况及可变的因素,所以解决的方法并不止于一端。在这里,你有必要对问题重新做一种最基本的分析,亦即对其基本的假定做一考察。而且,你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使自己能了解到问题的各种成因是有可能突然转变的。

正因为如此,领导应秉持“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原则,做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才能处理各种不可预见的“恶劣”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