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3012200000018

第18章 掌握知人善用的技巧——每天学点领导者的用人艺术(1)

你可以把我的工厂、设备、资金全部夺去,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卡耐基

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下属

管理之道,唯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用人以诚、出于公心选人留人用人,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需要领导者思考的问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治理失败。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以诚心对待人才。任人唯亲,不拉帮结派。

首先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以诚心对待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很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时,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燕国由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其次,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要讲究谋略,但是讲究谋略并不等于玩弄权术。对人才玩弄权术是对人才的最大伤害和不尊重,是对人才的浪费,长期这样迟早会使领导者人心背离,给组织发展带来损害。

领导者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大家的信任、向下级转嫁困难和灾祸、借用优秀人才的力量发迹,然后再整倒人才,这些权术都会极大地伤害人才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其他下属也会因此而鄙视或者害怕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处处防范你,一旦下属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领导者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

再次,领导者的用人,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那就是要出于公心。要以有利于领导班子发展和班子成员积极性的调动为出发点,不讲私情,不搞妥协,不回避矛盾。真正将愿为整个单位作贡献而又有真才实学者提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以推动整个单位领导目标的高效实现。

领导者用人,不可能使各个方面和每个人都满意,只要是出于公心,出于事业发展所需,最终会赢得尊重,赢得人心。避免任人唯亲心理。任人唯亲会严重危害企业的发展,阻止了优秀人才的加盟,不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导致企业内部争权夺利,缺乏凝聚力。还要避免论资排辈心理,虽然资历是历史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既不能把资历与能力画等号,也不能把资历与水平画等号。人的才能高低与工龄长短、资历深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资历并不完全与实际才能成正比,成反比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最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对于领导者来说,掌握和完全控制属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除了要对属下有充分的了解外,还必须自己有缜密的判断。说是不疑,其实没有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手下是完全信任的。尤其是对冯异这样掌握重兵、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国君怀疑的重点对象。只不过,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会把他的“疑”表现为一种“不疑”的姿态。

东汉初年,刘秀手下战将冯异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冯异此人治军有方,为人谦逊,每当将军们凯旋,各自夸耀自己的功劳时,他总是一个人躲在大树下休息,不和其他人争功。后来,冯异长期转战河北、关中,在他所走过的地方,百姓们都十分爱戴他,他的军队既不抢劫百姓财物,而且还处处为百姓着想,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因而,在冯异所管辖的西部地区,人们安居乐业,北部边防也得到巩固。有冯异守护汉朝西北地区,刘秀十分放心。这自然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他们不愿意看到冯异这样的威风,这样的深得皇帝信任。这时,一个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给刘秀,诋毁冯异,说冯异控制关中,擅自杀官吏,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如此下去,冯异迟早会举旗反抗,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刘秀看到宋嵩的奏折,并不以为然。可是这个宋嵩还不死心,一个劲地上书给刘秀,一心想要把冯异置于死地。刘秀本以为不理睬他,他就不再上书了,不想他却不肯罢手,刘秀于是严厉地责备了宋嵩,并警告他以后不准再送这样的诏书。

冯异对自己久居在外,手握重兵,远离朝廷,心中也很是不安,担心刘秀猜忌。于是一再上书,请示要回洛阳。为了解除冯异的顾虑,刘秀便把宋嵩告发的奏折送给了冯异。说实话,刘秀的确对冯异不太放心,毕竟他掌握着朝廷的大部分兵权,控制着朝廷的西北边疆。这一招果然高明,既可以表明对冯异的深信不疑,又暗示了朝廷早有戒备,恩威并用,使冯异连忙上书表示自己的忠心。

刘秀这才回书说:“将军您和我,从公义上说是君和臣的关系,从私下里说我们的关系就如同父子,您多次在我危难的时候帮助我,救助我,我怎么会对您心存猜忌呢?您尽管放心地治理西北,不必担心啊!”

冯异收到刘秀的回书,心中感激不尽,从此对刘秀更加忠心,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要做到真正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的人才,都不是等闲之辈,能力与野心同在,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怀疑。作为上司,应该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务交给了下属,就要充分地信任他,放胆让他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在相当多的单位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为达到卑鄙的目的,采用不正当手法,散布流言蜚语,干扰领导者的用人决心和意图。使领导者难辨真伪,产生偏信诡言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恶劣后果是:

1.压抑优秀人才,良莠不分。给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忠厚老实、不愿逾矩的人以伤害;给予有魄力、有能力、敢于冲破阻力,开拓进取的人以伤害。

2.使组织氛围恶化,抑正纵邪、是非不分、忠奸倒置,好人受气、受屈,心术不正之辈弹冠相庆,使组织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偏离正常组织目标。

3.损害决策者威信。由于信、纵谗言,导致人际圈子越来越小。

知人善任,要做到人尽其才

现代化管理学主张对人实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个人能力的强弱,长处短处的综合;“功”,是指这些能力是否可转化为工作成果。宁可使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用没有缺点的平庸“完人”。

美国著名经营专家卡特说过:“管理之本在于用人。”常善救物,必无废物;常善救人,必无废人。唯才是用,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在当今企业界中,更多的领导者认识到了人尽其才的重要性,并用之于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老板丰田喜一郎充分信赖销售专家神谷正太郎,让其不受任何约束地工作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事实证明,丰田喜一郎是正确的,神谷正太郎无愧为一个销售天才。他为丰田汽车公司的飞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用尽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他对丰田始终忠诚不贰。人尽其才的任人准则在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证明。领导者们应该加以借鉴和应用。以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或事业的发展。

周恩来总理在人尽其才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打天下变成了治天下。如何使用那些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老帅、将军和民主人士,使其一展其长,为新中国效力,周恩来可谓费尽苦心。陈毅,人称儒将,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把大上海交给他管理,更能尽其才;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戎马生涯之余,喜欢玩玩球,锻炼身体,当体委主任最为适合;傅作义,这位对和平解放北京有过特殊贡献的将军,曾在兴修河套工程方面做过许多工作,由他担任水利部长,当能胜任;解放前一直拒绝做官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德才兼备,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恰如其分……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可谓人尽其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在高明的领导者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进谰,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领导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泊。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才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首先领导者要看到下属的专长

一般领导者在用人时,面对一个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和在某一方面比较擅长的人,往往难以取舍,而优秀的领导者宁可任用有偏长的人。据调查,有偏长的人的创造性比各方面比较平均的人强,他们对自己所擅长方面的工作干得更为出色。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工作的需要而定。如果工作要求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才,则绝不能任用一个有偏长的人。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任用有偏长的人呢?当某一项工作对人才的全面性要求不强,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和有偏长的人都能干时,领导者就应当舍“全”求“偏”了。

可能一些领导者还有疑虑:用偏长之才不等于冒险吗?万一在工作中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偏长就无计可施了。我们前边已经讲过,偏长所任工作需是对某一方面要求较为突出的工作,就像学生学专业一样,在某一专业比较突出,而其他方面相对较弱。偏长并非只会某一方面的工作,而是指其他方面相对较弱而已。

并且,任用偏长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偏长之才一旦被用对了地方,就能作出常人难以作出的成绩。例如,陈景润在数学方面有偏长,他被用来搞数学研究,正好符合其偏长,故能有大的成就;反之恐怕他也只能平凡过一生。因此,领导者在用偏长之才时,一定要给以符合其偏长的工作。

其次,做分配工作的行家

领导人有权力命令下级做事,但若用说服的办法,就会事半功倍。谁也不愿意被人支使,最好的办法是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加上“请你”,“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不知道你是否愿意”这类的语句。这样做,定会产生理想的效果,下级也会心悦诚服。所以,分配工作任务时,要采取多种方式。

上司如果能干,定能将员工工作分配得极为妥当,引发他们的工作意念,否则部属会有抵触的心理。

工作分配如果不妥当,就易造成不满的情绪。分配工作虽是小事,却与员工的士气大有关系,千万不可忽略。

世界上的人才成千上万,有全才,有偏才;有鬼才,有怪才;还有雄才,有奸才。但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各有其用,关键在于领导者如何任用。任用正确,则坐拥天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任用不当,则危机四伏,大局不定,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善于用人的领导,适时升降,恰到好处,觉得人杰雄才遍地有;拙于用人的领导,乱用一气,适得其反,直叹人才实在难找。可见,用人也须讲究方法与艺术,并非随心所欲。要做到善于分配工作,就要做到:

第一,经常检讨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适当地估计工作的质与量,以求分配平均。

第二,充分考虑某份工作量所需完成的时间。

第三,若派给其他员工,应先分析员工本身工作进行的状况而定。

再次,才能与职位要相称

古人曰:“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者乃治乱之源也。”可见,能当其位是用人的重要原则,是判断领导者用人是否正确的首要标准。在用人时,领导者对人才一定要量体裁衣,既不能让统御千军的将帅之才去做伙头军,也不能让县衙之才去当宰相;既不能让温文儒雅、坐谈天下大事的文官去战场上驰骋,也不能让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武将成天呆在宫廷内议事。应该辨清各自的特长,派其到相符的地方或授予其相应的职位。不当其位,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都是用人失败之处。大材小用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必挫伤人才的积极性,使其远走高飞,另谋高就;小材大用只会把原来的局面越弄越糟,成为专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古人已经给现代领导们作出了榜样。

狄仁杰就是一位善于用人的官吏。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朕欲得一贤士,你看谁能行呢?”狄仁杰说:“不知陛下欲要什么样的人才?”武则天说:“朕欲用将相之才。”狄说:“文学之士温藉,还有苏味道、李嵋,都可以选用;如果要选用卓异奇才,荆州长史张柬之是大才,可以任用。”武则天于是擢升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武则天又问贤,狄说:“臣已推荐张柬之,怎么没任用?”武则天说:“朕已提拔他做洛州司马。”狄仁杰说:“臣向陛下推荐的是宰相之才,而非司马之才!”武则天于是又把张柬之升迁为侍郎,后来又任他为宰相。事实证明,张柬之没有辜负重任。可见狄仁杰多么懂得任人应当其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