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
3010300000028

第28章 给自己一个买入的理由

找到一个好的公司,我们的投资战略还只成功了一半,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林奇在评定股票价值时,对公司盈利水平和资产评估两方面都很关注。盈利评估集中于考察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越高,公司价值越大,盈利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扬。资产评估在决定一个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非常有指导意义。

与以巴菲特为代表的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不同,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现代派投资家是不管什么种类的证券,实值股也好、成长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买,一旦证券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

林奇做股票生意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不迷信技术分析,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不做空头买卖。他总说:“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林奇的调查研究不仅仅限于枯燥的报表数字,对于他来讲,在逛街购物时也要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发现新的投资对象。

某次,他从朋友那里听到关于某玩具公司的讨论,便决定到销售这个玩具的商店看看。他询问顾客是否喜欢这个玩具商店,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回头客。亲身经历而不是道听途说最终使林奇相信了这家公司,果敢地买进该公司股票。而另外一次,在买进拉昆塔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在这家公司办的汽车旅馆里足足住了3夜。

林奇看报纸时不但注意好消息,而且还特别关注坏消息。林奇说他选购的许多股票常常是先从12美元一股下跌到每股6元,然后再上升到30美元,而对此投资者应该有思想准备。投资者如果对于某个企业特别了解,特别喜欢,那么在市场下跌时反而应该多投一些。在没有发现能吸引你的公司之前,干脆把钱存人银行,或者买一些国债。

林奇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思想开阔,不怀偏见,尽可能多研究些企业。他认为多数投资者的头脑都不够灵活,思想不够开通,偏见太多,偏重某些行业,而忽视另一些行业。殊不知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杰出的公司。

林奇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实践家,而不是一个理论家,因此,他不太在意对宏观因素的分析,也不关注所谓的技术分析,而是强调基础分析,强调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做具体分析,从中寻找能涨10倍的聚财机会。这才是他成功的经验。

他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投资的机会。当一家面临破产的公司有新产品或者营业额比上年好,或者某项政策对企业有利,他也会去购买这家企业的股票。如果总的趋势对这一行业有利,他不会像巴菲特那样只买好的,而是买一批能从中受益的公司的股票,也许是几家,也许会多达十几家。他并不一定要对一个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后才会买它的股票,他关键是先要看好这一行业。林奇也不限于某类股票或行业,成长股、实值股可以,金融业、制造业也行。他要的是一个好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期限收益的最大化。因为,他认为如果投资集中于某种单一类型的股票,当这类股票价格大涨以后,投资者如果不卖掉,就会失去赚钱的机会。但如果去投资自己不太熟悉的行业,往往又容易出问题。因此,林奇十分注意他的资产灵活性和多元化,主张以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风险。

林奇经常改变他投资的方向,就像赛艇比赛一样见风使舵。他自称,如果购买的股票在3个月以后仍有1/4值得保留的话,那就很满意了。

林奇所投资的1 400多家公司中,全美最大的100家企业占其投入资金的一半,其次的100家企业占17%。他每天要卖掉5 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也许大赔钱也许大赚钱的5 000万美元股票。

当他发现手中持有的某些公司股票稍稍超过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立刻卖掉。而市场上的某些股票稍稍低于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马上购进。他总是在毫不犹豫地追求哪怕是很小的差价。

企业会发生变化,竞争局面会发生变化,工厂也可能出现问题,企业环境会变,国家政策也会改变。一旦情况改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如果林奇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希望升值却没有升,他会立即将它卖掉。

林奇注重的是企业的根本业务,而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利率的变动等并不关心。他宁可投资一家不受人欢迎的业内经营有方的企业,也不投资一家热门企业。他认为:“越是热门的行业,竞争越激烈,结果人人都赚不到钱。”

正是林奇大胆而稳健的操作,使麦哲伦基金保持了极高的收益率。1990年,功成名就的林奇退休了。在他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投资收益率高达2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