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老板沉思录
3009800000064

第64章 经营之“神”王永庆(3)

对于如何接近顾客王永庆对此特有妙招。他认为接近顾客是指推销人员正在接触推销对象的一个步骤,是正式开展推销面谈的前奏。接近的目的与任务是让顾客认识与注意推销人员,注意推销的产品,以及开始接触性推销活动。当然,推销人员也可以从接近中了解顾客的需要及特殊性,为下一步的洽谈作准备。接近的时间从顾客的角度看,不宜太长。因为太长注意力反而不易保持。具体就是自我介绍法和他人介绍法。在一般情况下,推销人员是通过自我介绍方法接近顾客的;当然如有可能,推销人员找到第三者帮助引见则更好。

对于如何接近王永庆的方法很多,下面的几个方面作为了解和参考。

一、产品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直接利用所推销的产品引起顾客注意与兴趣,进而导入面谈的接近方法。也称实物接近法。让真实的产品本身去作介绍道具并接近顾客,更符合顾客的认识与购买心里,因而接近的效果较好,但要求产品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必须是有形的实物,而且外观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吸引顾客注意。同时,产品要求是质量优良,不怕消费者反复摆弄触摸的,又是精美轻巧与便于携带的。

二、接近圈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扮演顾客所属社会阶层与社会圈子的人,去参加顾客所从事与交往的社交活动从而与顾客接近的方法,接近圈是指有一定范围的、有一定内容的社会联系。同一社会圈的人,以满足各自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起互相联系的关系。现代推销学认为,推销人员以各种方式通过相互接近的人际关系去接近目标顾客,更能引起顾客的注意与认同,因而为取得较好的推销洽谈奠定了基础。在西方,有的推销专家甚至认为,推销人员接近的顾客的层次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推销人员的推销层次与水平。

三、利益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简单扼要地向顾客陈述,推销能给顾客带来实质性利益而接近顾客的方法。利益接近法更符合顾客的求利心理与需求满足心理,因而能引起顾客的注意。如果推销人员能够用精练的语言把推销的优惠、产品的优势与顾客当时最关心的利益和问题挂上勾的话,那么,接近与洽谈都会是成功的。但应注意所讲的产品的优势以及推销能带给顾客的利益是实事求是的,并且都是可以证明的。

四、好奇接近法是推销人员利用顾客的好奇心理,达到接近顾客目的的方法。一般人们都有程度不同与定向不同的好奇心。因此,好奇接近法如利用得当,往往收到神奇效果。但在利用好奇接近法时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关联性原则,即推销人员所带来的奇物、所讲的奇言、所做的奇事、所举奇例都应与所进行的推销活动和所推销的产品有关。而且都应合情合理、奇妙而不庸俗荒诞。出奇原则,以好奇接近法接近顾客时,不能一件奇事做到底,亦不能用一个奇事去接近所有的顾客。而只能不断推陈出新。而且不作则已,作则出奇制胜,以引起顾客的极大好奇与兴趣。

五、震惊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利用某种令顾客吃惊的或震撼人心的事物,来引起顾客注意与兴趣,从而使见面转入推销洽谈的方法。应用震惊接近法时应注意:所举的事物应是一些令人十分惊讶震动,但除非经过推销人员的特别提示,常人一般不会予以关注的事物。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人们熟视无睹但确实令人吃惊的事实。推销人员应该处处留心与总结。所举的事物不仅让人吃惊,又能提出一个与产品的推销有关且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为推销洽谈铺路。为了让顾客吃惊,推销人员应想办法做好准备,做到语不惊人不说,事不惊人不做。震惊接近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适可而止,只要引起顾客对推销的注意即可,绝不能过分。

六、戏剧性接近法亦叫马戏接近法、表演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利用各种戏剧性情节与表演艺术引起顾客注意的接近方法。戏剧性接近法被广泛地应用到推销中去,以至不少职业性演员成为推销明星。因此,也应该要求职业推销人员有表演的艺术。

七、讨论接近法是推销人员直接向顾客提出问题并引发讨论来吸引顾客注意从而转入推销面谈的方法。讨论接近法符合现代推销学原理与推销本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提问可以引起顾客注意,又可以引起讨论,从而使需求得到流露。而推销人员也可以在提向与讨论中,发现顾客的需求,引导顾客去思考,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因而把顾客的需求与所推销的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八、调查接近法是推销人员假借调查研究的机会接近顾客的方法。调查接近法在应用过程中,可直接向顾客提出调查要求,并说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所推销的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愿望、是否解决顾客的问题。亦有间接提出调查要求而不提出推销产品的。然后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再确定是否向顾客推销产品与推销哪一个具体产品。由于调查接近法使顾客看到推销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看到推销人员热忱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因而较易获得顾客的信任与支持,能成功地接近顾客。

九、赞美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利用顾客求荣心理,通过赞美顾客而接近顾客的方法。喜欢听人说好话是人的共性。说好话总比说坏话的人更受欢迎。有人开玩笑地说:“阎王也喜欢奉承。”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顾客也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因此,赞美接近法是一个方便的接近顾客的好方法。

十、求教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利用向顾客请教问题与知识的机会接近顾客的方法。一些生产资料市场中的购买者,往往是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士。尤其是在购买行为模式中担任决策者或重要影响者的人,大多认为自己是该行业的专家。因此,用讨教的态度与方法去接近顾客,由于它满足了顾客的自尊心理需求,容易受到欢迎。尤其是对一些年轻资浅的推销人员而言,求教接近法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十一、馈赠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利用赠品来引起顾客注意,进而和顾客认识与接近,并且由此转人推销的方法。在实际推销活动中,以一件价值虽小,但很有意义或新奇趣雅的礼品为见面礼,进而接近顾客的方法被经常使用。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更是常用。一些小而有意义的礼品符合顾客求小利,求雅趣的心理,极易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

十二、搭讪与聊天接近法是指推销人员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顾客打招呼进而聊天,并由此转入推销面谈的接近方法。当推销人员实在无其他办法与已经确定为潜在顾客接近时,就可以寻找各种机会主动上前找话搭讪,继而攀谈,待有了一点了解再表明自己的推销身份,并进一步开展实质性的推销活动。

王永庆的接近法是进行实质性推销活动的开始。推销人员应充分注意推销接近。在实施各种接近方法时应注意应运用不同的方法接近不同的顾客。也可以两种以上办法并用。如介绍法与馈赠法合用等。应因人而异,更应注意各地风俗习惯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差异;接近顾客时应注意减轻顾客的心理压力。减轻顾客的抗拒心理,如运用愤赠法应说明礼品与推销无直接关系,只是一种情感与交往的表示等;接近顾客时,推销人员尤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礼仪,要争取给顾客留下好的印象;接近程序所用的时间不应过长,能短则短。有人认为接近顾客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以便节省双方时间好转入正式推销洽谈。在工作与竞争节奏加快的情况下,接近及寒暄时间过长会失去推销良机;接近前要掌握顾客的长相特点。为了不使接近搞错对象与耽误推销时机,接近前,推销人员应对要接近的顾客的外表特征有个大致的了解。具体的用什么方法接近最为合适,那要不同场合不同分析,灵活运用。

★第五节:君子爱财,道德为上

自古以来,重视商业道德是传统,史籍不乏这方面的记载。早在《礼记·大学》上就有名言:“生财有道”。明代一位颇重商德的徽商,叫李大暠,他用八个字概括钱财与道义的关系,即“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明道学家王阳明主张“四民异商业而同道”,“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贤”。在他看来,做买卖并非都惟利是图,也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圣贤。对商家来说,童叟无欺是天理,短斤缺两是人欲,因此,“存天理,灭人欲”,正是买卖人品格端正成良成贤的基本标志。如果短斤缺两,是要受惩罚的。这说的就是商业道德。

王永庆认为,商业道德,就是“商人应有的态度”,也就是商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概括一句话,就是创造物美价廉的物品去满足社会大众的生活需要。因为商业的种类不同,商业道德的具体表现也不同。这些表现可能是细微末节,但商业道德的根本是相通的。

王永庆经常谈到信用对于经营生意的重要。他认为,商场上,信用是十分重要的。假如没有信用,就没有办法进行交易。能否得到对方的信任,对一个生意人,或对一个企业家来说,都是不容忽略的。王永庆在经营中,十分讲究信用,视信用如生命。无论谈判桌上,还是交易场中,涉及到信用,他总是严阵以待、寸步不让。

王永庆常说商业道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十分祟高的,但这其中也包括正人君子们看来不那么崇高的地方,那就是赚钱。王永庆认为,正当获利,是经营者的天职,也是商业道德的内容之一。这是毋庸讳言的,应该是理直气壮的。相反,如果不能正当获利而是亏损赔本,那才是不允许的。王永庆的这种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营者是利用社会大众的资金来营运的,不赢利当然就不能回报大众;同时,经营者正当利润的一部分是上缴国家的税金,不赢利当然也就无法纳税,这也是不道德的。王永庆的这种观点相当独特,但又相当有道理。由此而来的商业道德观,可以说是相当科学的。生意场上,信用的领土是丝毫不能放弃的。损害信用,必然会失去主动;坚守信用,就是控制了局势。

不论经营任何事业,绝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当今的时代,经营者还必须站在社会、国家甚至国际的立场来考虑各种因素,至于考虑的内容,在经营者的立场而言是共同一致的,那就是透过自己的业务,促进国民的幸福或使顾客满意等等。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为社会的繁荣、幸福而经营。经营者自身有了这种使命感的自觉之后,便会对其工作产生热诚,进而有强烈的责任感。

当王永庆经营自己的事业时,才深刻地体会出童年的时期所得到的一些教训,那就是顾客至上。换句话说,必须以诚待人,不赚取暴利,但也绝不做亏本的生意。累积适当的利润,不断地扩大事业,最后发展成今天的大公司。现在,人们都认为王永庆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可是,当初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要成为大企业家。

当时他只想到要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如何才能在温饱的先决条件之下从事工作。王永庆只抱着不欠缺今天的衣食便感到非常感激,或是即使休息一两天,生活也不会陷入困境的念头。他只是踏出了非常平凡诚实的步伐。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王永庆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发展事业的方法:“为大众的将来着想是我的责任,我的事业便是为了这些人而创立的。我认为所谓事业,便是所有参与该项工作的共同产物。

“为社会和国家着想,必须让员工过着更美好的生活,并且制造出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产品。我所经营的事业非常微小,但却是公众的产物。就法律而言,它是我个人的企业,但是本质上却是属于社会大众的。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是个勤勉工作的人,身负为社会和国家效力的使命感,孜孜不倦地经营事业,因此才能达成这种精神上的改变。”王永庆谦虚谨慎。

王永庆对国家对人民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说:“所谓人生之道,乃是促进团体生活进步发展之道”,“企业家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要求国家为自己做事,必须考虑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应如何奉献国家”,“当人担负起责任时,才有做人的价值存在。担负的责任愈大,价值也就相对地愈高”。

王永庆这样认为,假若世上的必需品,都能像自来水一样的充沛,那么我们便不会过着贫苦的日子了。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是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有价值的产品。虽然事实与理想有一段差距,可是,我们会配合社会的要求,不断地推出各种有益于社会的产品。依循这种观念,使王永庆得到了勇气与正义感,并且产生克尽职责的决心和希望。

凡事做成大事业的人无视道德经营为生命。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表明,凡是有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愿意多做贡献的人,往往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是踏踏实实,全力以赴,准备献出一切,从而进一步培养出高尚的思想情操,最终成就大事业。

和王永庆有着同一理念的大商人李嘉诚更是如此。据说有一年,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他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计划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李嘉诚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李嘉诚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远东经济评论》对此发表评论,非常精辟地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在这位华人首富领先商界的14个强项中,做人是李嘉诚最强的项目。同理,李嘉诚最看重的生意秘诀就是一个字,“信”。当然,所谓的“信”不是抽象的,必然与对他人的“诚”分不开,诚信结合,即为“义”。李嘉诚曾戏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无商不奸”的标准,令人感叹的是偏偏是这么一块“废料”做成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王永庆经营台塑也是这样,他否定那些只追求表面利益、唯利是图的做法。他说:“讲究成本,要以维护高质量为前提。讲求成本要追求它的合理化,比如提高生产效率、防止人为疏忽造成的浪费等等。”台塑力求提供价廉物美的中间原料。王永庆从不允许员工以降低成本为由,用假冒伪劣产品滥竿充数。而且台塑要求内部企业领导人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凡事都要追根究底,做到合理化。王永庆说:“如果你在意产品质量,希望产品能有一个好的销路,那么在生产的时候宁可将心思花在100个细节的地方,也不要奢望技术上一个大的突破。因为前者更容易让你的顾客增加几十倍。”

王永庆经常劝戒身边的人不要财迷心窍,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不管别人如何,你本人千万不可被利欲所困。绝不可财迷心窍。”这不只是奉劝别人的话,他还经常以此训诫着自己。金钱是与劳力自然结合而成的。换句话说,即是你必须尽忠职守,拚命地工作。千万不能以赚钱为出发点来从事任何工作。王永庆说:“当我开始工作时,常想假如完成这项产品,将会带给人们很大的快乐。我常因为这种念头而拚命工作。”

陶行知反复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王永庆告诉我们做事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