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000000000083

第83章 办事要有胜算,切忌盲目

心中有数,实力做底,才能把握更多,获得更多,做事切忌盲目。徒赢虚名则得不偿失。

《孙子兵法》中说:多胜算,少算不胜,由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算”是指“胜算”也就是制胜的把握。胜算较大的一方多半会获胜,而胜算较小的一方则难免见负。战术要依情势的变化而定,因此必须要在事先有充分的计划,做一件事前,至少要有八成的把握,否则的话,难免有盲目之嫌。

杭州收复之后,胡雪岩开办了“胡庆余堂”乱世之中开药店不过是善举,想依此赚钱万万不能,原因何在呢?原来乱世之中,常有瘟疫蔓延,兵匪交战,伤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又或水土不服,以致有病,风餐露宿,大病缠身,这些都需用药。然而乱世流离,又有谁身上带钱呢?所以造成医者不敢开门行医,因为开门必赔。

这些道理胡雪岩岂有不知?只是念及天下百姓的艰辛,纵然赔本,他也乐意。于是他下令各地钱庄,另设医铺,有钱少收钱,没钱白看病,白送药。此外胡雪岩还同湘军、绿营达成协议,军队只要出本钱,然后由他带人购买原材料,召集名医,配成金疮药之类的药品,送到营中。曾国藩知道后,感叹道:胡光墉为国之忠,不下于我。

胡雪岩开店送药,送的只是“诸葛行军散”之类的普及型成药,花费不多,却具有两大重要意义:对施予对象而言,不论是清廷官兵,或是逃难百姓,得到免费药品,无论如何对健康总是有所帮助;就胡雪岩而言,经由送药材,“胡庆余堂”的名声得以远扬传播,声名传开之后,就可以和清军粮台打交道,建立正式的官商通道,把药直接卖到军队里去。

胡雪岩为一个“善人”的名称如此散财,似乎有些让人不好理解。因为生意人将本求利,一分钱的用度总得有一分利的回报才是正理,连胡雪岩自己都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连刀口上的血都敢舔。而且“千来百来,赔本买卖不来。散财施善,分文不取,用自己从刀口上“舔”来的血仅仅换来一个“善人”的虚名,何苦来哉!社会上,真正像胡雪岩那样赚了钱能去做好事、善事者,实际上为许多生意人所不为。

其实,胡雪岩说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正显示出他超出于一般人的见识和眼光。他做好事,无疑有他行善求名,以名得利的功利目的,比如他自己就说过:好事不会白做,我是要借此扬名。胡雪岩做好事,也的确并不是与自己的生意一点联系都没有。

比如他修建义渡,实际上就与他的药店生意有关系。胡雪岩的胡庆余堂药号建在杭州城里河坊街大井巷,原来光顾药店的都是杭嘉湖一带所谓“下三府”的顾客。义渡码头建成之后,从义渡码头进到杭州城里,必须经过河坊街。这义渡码头不仅为胡雪岩扬了名,同时也为来来往往的“上八府”的人直接到胡庆余堂购药创造了条件,等于是无形之中扩大了胡庆余堂的市场。

不必多说,像胡雪岩这样处处算计,不打没把握的仗,他不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也是很难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