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2999600000038

第38章 民族乐派(6)

之后,这个主题分别在双簧管、弦乐和木管乐器上进行了变奏,随着音乐节奏的越来越快,把人们带入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乐章的中间部分首先由长号和小号奏出号角般的音调,预示着第二个王子的故事中公主与魔鬼战斗的场面。接着单簧管奏出一段密集而怪异的音调,仿佛第三个王子的故事中的怪鸟带着尖利的啸声疾飞而过,也犹如带着僧人在天空敖翔的飞马的形象,接踵而至的半音下行和泛音音响把这一场景渲染的更加诡异。之后,号角班音调再次出现并发展成强健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音乐,战斗更加激烈,气氛也更加紧张。最后怪鸟疾飞的音调再次出现,音乐逐渐舒缓。

乐章最后再现了开始的音乐,但速度加快,力度增强。结束时由全体乐队再现了卡伦德王子主题,情绪饱满、激动,仿佛仍在兴奋地回味着奇幻的历险过程。

第三乐章 王子和公主

《一千零一夜》中塑造了许多天生一对的美貌情侣,如夏梅禄和白都伦、白迪伦丁和赛玉妲、阿里和张丽丝等。第三乐章就取材于舍赫拉查达讲述的一位美貌的公主和一位英俊的王子的爱情故事。在一次睡梦中,公主和王子相见相爱,随后经历了诸多磨难,两人最终殉情而亡。乐章中主要使用了两个情绪相近又同样优美的旋律作为主题,来刻画王子和公主的形象。乐章一开始,由小提琴在中音区温柔的演奏,呈现出温柔文雅,气息较为宽广,歌唱性较强的王子主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英武尊贵的王子,似乎在倾诉着一片温情:

谱例7

王子主题在各种乐器上通过不断地组合和变换,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变化,进一步渲染了乐曲的神秘气氛,也暗示着王子经历了各种艰险。

不久,在铃鼓的伴奏下,单簧管奏出了轻盈活泼的公主主题,具有较强的舞蹈性,仿佛娇艳美丽的公主随着欢快的节奏展现了优雅的舞姿,并通过不断变奏,呈现出音乐色彩纷呈的特色:

谱例8

乐章结尾,王子和公主主题相继出现,并统一调性在主调G大调上。另外,王妃主题再次出现,时而婉转柔美、时而悲壮激越,提醒着大家王妃正在以她超凡的勇气和智慧讲述着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

第四乐章 巴格达的节日和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

这个乐章具有总结和概括的性质,作曲家通过节奏、和声、音色和力度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再现了前面三章出现过的各个主题。乐曲一开始,暴君主题和舍赫拉查达主题相继出现。暴君主题这次出现时,主体呈现与第一次出现相比删去了铜管乐器声部,显得温柔了不少,仿佛苏丹王已经逐渐被王妃的故事所感化。随后,出现了8小节富于节奏性的引子并出现这一乐章的节日主题,急速而活跃、节奏鲜明,曲调具有浓郁东方色彩,把人们带到了热闹非凡的巴格达节日之中:

谱例9

在巴格达节日的欢乐舞蹈中,前几个乐章的几个主题相继闪现。首先是第二乐章的僧人主题后半部分,节奏变得很快。接着出现第三乐章中的公主主题,它与节奏主题的固定节奏型相结合,变得更加热情。随后还出现了第二乐章中进行曲式的音调和怪鸟疾飞的音乐。节日主题再现,所有的打击乐器都加了进来,音乐更加激烈,仿佛人们无止尽地狂欢。

在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时,音乐中一种不祥的气氛逐渐显现,长号强有力地吹奏出第一乐章中大海的主题,画面顿时转到了海面上。狂风骤起,巨浪滔天,海上出现了风暴,并且越来越强烈。此时,勇敢的旅行者辛巴达正在惊涛骇浪中与大海进行着殊死搏斗。当小号和单簧管一起奏出预示不祥的号角之声后,突然一声锣响,辛巴达的船撞上了岩石,坠入海底。转瞬间,风平浪静,辛巴达航船的主题再次轻轻响起,引发人们对辛巴达生死的猜疑。

最后故事讲完了,王妃的小提琴主题再次飘出,苏丹王主题仅用低音弦乐器轻柔地奏出(pp),一改乐章开始处的粗暴音响而变得温顺和蔼,表明他已经完全被舍赫拉查达所感化。全曲在舍赫拉查达的王妃主题音调中轻柔结束。

五、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捷]斯美塔那 曲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作于1874-1879年间,该套曲由6首形式独立内容相关的交响诗组合而成,它们分别为:第一首《维谢格拉德》,第二首《沃尔塔瓦河》,第三首《莎尔卡》,第四首《捷克的田野和森林》,第五首《塔波尔城》,第六首《勃朗尼克山》。这6首交响诗的内容共同构成对民族历史的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长的河流,它源于波希米亚西南部的舒马瓦山地,它的上游分为两条沃尔塔瓦河:泰普拉河与斯图代纳河,它们均从波希米亚森林中穿过,流向东南再转向北,经过布杰约维采盆地,横切捷克中部高地,形成了深而窄的峡谷,后经流经首都布拉格,它在布拉格北29公里处汇入易北河上游的拉贝河。沃尔塔瓦河是布拉格的母亲河,捷克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一部典型的交响音画作品,斯美塔那以其特有的艺术想象力,用管弦乐队生动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沃尔塔瓦河流域两岸的自然风景图画,讲述人文历史故事。作曲家在总谱的的扉页上写道:“两股清澈的小溪从波希米亚森林深处流出,一股温暖活泼,一股寒冷宁静。”两股溪水汇流成沃尔塔瓦河。它“穿过茂密的森林,聆听狩猎的号角声”;它“流经田野,目睹收获的喜悦。大河两岸不时传来婚礼的歌声和舞曲”;“在午夜寂静的月光下,水仙女们在波浪上轻歌曼舞”;“在波光银粼上倒映着两岸的城堡废墟,昔日骑士的光辉已经成为过去”;它“从圣约翰峡谷中呼啸而下,猛烈的撞击着岩壁发出隆隆巨响;它“冲出峡谷,河面豁然开阔宽广。它波澜壮阔地迈向布拉格,迈向维谢格拉德。最后汇入易北河流向远方。”

乐曲的开始处,e小调,描绘出沃尔塔瓦河源头的两股溪流,蜿蜒地穿过波希米亚森林时的情境。两支长笛和两支单簧管先后奏出两组前后追逐、互相衔接的音型,塑造两股溪流起伏跳荡、奔流前行的艺术形象:

两股溪水汇最终汇合成沃尔塔瓦河。在其他弦乐器的流动音型的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奏出深情优美、舒展宽广的“沃尔塔瓦河”主题,该主题根据一首捷克民歌改编而成。它是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

圆号和小号声,象征着沃尔塔瓦河“穿过茂密的森林,聆听狩猎的号角声”:

之后,沃尔塔瓦河“两岸不时传来婚礼的歌声和舞曲”;小提琴和单簧管奏演奏的轻快的波尔卡舞曲,象征着村民举行婚礼时的热闹场面:

音乐声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静柔和的和弦暗示夜幕的徐徐降临。乐曲转到了降A大调,4/4拍慢板,弦乐声部和单簧管的长音衬托中,长笛吹奏的十六分音符给人以幻影的感觉。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柔和的慢板旋律,好似水仙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音乐回到e小调,进入全曲的高潮。沃尔塔瓦河主题重现,黎明时分,河流继续向前奔流,险峻的圣约翰峡谷渐渐逼近,沃尔塔瓦河没有丝毫犹豫地“从圣约翰峡谷中呼啸而下,猛烈的撞击着岩壁发出隆隆巨响”;这时,管弦乐队全奏,力度突然增强,铜管乐器在不协和和弦和小二度和声音程上奏出的刺儿音响,弦乐器持续而急速的跑句,定音鼓等打击乐器的轰鸣,勾画出激流猛烈撞击悬崖峭壁时的情形。乐队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像人们展现一幅惊心动魂的景象。作曲家以沃尔塔瓦河的汹涌澎湃,向世人昭示捷克民族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

“冲出峡谷,河面豁然开阔宽广”。沃尔塔瓦河主题在管弦乐队的全奏中再次响起,从开始的e小调转入E大调。它坚定、自信、充满活力,它昂首挺胸、“波澜壮阔地迈向布拉格,迈向维谢格拉德。最后汇入易北河流向远方”:

六、交响诗《芬兰颂》

[芬]西贝柳斯 曲

交响诗《芬兰颂》是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代表作品,这首作品曾对芬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反映了芬兰人民反抗沙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其中的颂歌主题曾被填上各种歌词,广泛传唱。西贝柳斯也因其作品中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被称为“芬兰民族之魂”。

《芬兰颂》作于1899年,是一首单乐章的管弦乐曲。1899年夏,首演于赫尔辛基新闻福利基金义演活动中。当时在活动中有一个被称为“历史场景”的节目,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写作了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最后一首是具有总结性特征的交响诗-《芬兰颂》(此标题由1900年修改后所定)。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曲中所表现的爱国热情使之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上演初期,由于这支乐曲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导致被帝俄当局严令禁止,为了演出,这首乐曲曾多次改名。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较短,包含有两个具有尖锐冲突性的主题。第一个主题在乐曲开始时由铜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粗犷、强烈而沉重,它被称为“苦难的动机”,犹如被压迫、被奴役的芬兰民族向俄罗斯统治者发出的怒吼,仿佛想要挣脱束缚的力量在地底涌动,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谱例1

第二个主题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空八度的旋律线条仿佛若呻吟。那是受苦受难的芬兰民众绝望的哀诉与虔诚的祈祷:

谱例2

音乐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象征着战斗号召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

谱例3

交响诗的第二部分描述了人民通过斗争而取得了胜利。一开始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

谱例4

接着情绪出现转折,强烈的节奏逐渐消失,木管乐器温柔亲切地演奏了一支颂歌主题,在寂静中带有宽广自由的韵味,并以弦乐器进行反复,使人感受到芬兰人民对祖国的深切感情:

谱例5

接下来,简单复杂的节奏再次出现,描绘战斗场面的激昂音型融合了颂歌主题,将全曲推向高潮。铜管群低沉冷峻的怒吼,犹如一道闪光刺破浓重的黑暗,它象征着一经觉醒的芬兰民族将与一切外来统治战斗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最后,颂歌主题放宽节奏以一种辉煌的效果演奏出来,它昭示着芬兰民族定将取得最后胜利,光荣属于伟大的芬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