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2999100000027

第27章 工业强省产业兴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2)

装备制造业:重点打造三大基地(成都、德阳、自贡)和七条产品链(高效清洁发电及输变电设备、重型机械及容器、轨道交通装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及矿山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推动龙头重点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中小装备企业。

饮料食品产业:巩固扩大全国第二的领先优势,重点抓好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化改造,支持发展一批粮油、肉食品、烟草、茶叶、白酒、饮料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中国白酒金三角”名优白酒产业加快发展。

油气化工产业:打造高分子化工材料、天然气深加工、高效蓄电池、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产业集群,力争在聚-苯硫醚、芳纶、石墨烯、氟硅材料、三聚氰胺树脂、大容量动力锂电池、钒电池以及化工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

能源电力产业:大力推进页岩气、煤层气开发,提升风能、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化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开发高效率、高储能风光储一体机。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抓好资源的就地转化,发挥四川省独特的水电、天然气资源禀赋和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及开发条件,积极打造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发电为辅、燃气发电为调峰的清洁能源基地。要通过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钒钛稀土产业:重点突破资源配置、整合和就地转化上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加强钒钛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抓好产业链的延伸整合,提高加工深度和精度,在含钒高强度钢筋、钛精细化工产品、高档钛合金、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及电池等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加快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技术研发,加强钒钛制品的高端应用研发。

汽车制造产业:继续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知名的龙头企业,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推进气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研发、产业化及示范推广应用,推进集群式发展。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把握未来产业、科技发展趋势,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发挥已有的产业基础和技术领先优势,推进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发展,加快成都软件名城建设,重点支持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突出在装备制造业研发、制造方面的雄厚基础,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卫星导航装备、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建设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要突出新能源开发转化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加快核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化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要着力在稀土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钒钛低(微)合金、锂材料等方面,加强共性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建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生物产业:要突出在资源多样性、生物研发、生物育种等方面具有的整体优势,加快现代中药和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要重点发展一批废弃物处理、水及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节能机电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打造全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三)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布局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工业规划刚性约束,综合考虑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立足不同地区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经济,推动区域间产业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协调发展,为四川省建设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着力推动五大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

成都经济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工程总集成总承包、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饮料食品业。

川南经济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和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临港工业优势,重点打造川南沿江重化工产业带,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转型,支持和保护名优白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川东北经济区:依托天然气开发,积极发展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工产业,打造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加快丝纺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建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攀西经济区:加快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强钒钛、稀土、磷和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大力推进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打造国家级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民族地区水电等特色资源开发和农牧产品加工、藏药产业、旅游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发展。

着力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优势、再造优势,着力培育发展产业新的增长点,是“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支持天府新区高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业倍增、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力争到2017年达到2500亿元。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巩固扩大军工电子等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通用航空产业园、航天产业园和绵阳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突破科技攻关,实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和扩大产业深加工规模。支持达州、南充、广元、遂宁等市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产业链条长的重大项目。支持宜宾、内江、泸州等市加快页岩气开发利用,打造页岩气开发利用示范区。支持广安、南充、内江等市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对渝产业承接和合作,建设一批共建园区,加快工业崛起。

(四)加快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省已建成各类产业园区204个,基本实现了每个县都有一个产业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当前,四川省产业园区面对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各地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和环境容量,围绕七大优势产业和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一园一主业”布局原则,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进成都、绵阳、自贡、乐山四个国家高新区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增强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未来5年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值达到10000亿元。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大力支持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资源富集地和有条件的市(州)共建“飞地”园区,发展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飞地”经济。

(五)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倍增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