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2999000000010

第10章 开辟干线(2)

人力资源规划,完成用工身份转换,优化薪酬结构,推出全员薪酬调整方案及工作,保持了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2010年4月任川航总工程师兼工程技术分公司总经理后,他全心抓队伍,促维修,使三年期间的飞机签派可靠度分别达到99.74%、99.69%、99.71%,均高于川航考核指标,远高于99.36%的世界平均水平,飞机日利用率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他特别注重机务人员维护作风的培养,带头“做手册员工、遵章守纪、严格标准、追求完美”,组织开展“做手册员工、当合格机务”

系列活动,建立“天梯印象”荣誉室,并利用班组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营造起优良机务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他积极组织分队长、机械师、放行人员竞聘工作,努力为员工成长打开上升通道;坚持“规章说话、制度管人”,组织人员对所属部门各类手册进行梳理,先后编写、修订手册和工作程序160余个;对飞机维护中的常见故障、重大疑难及重复性故障实施专人监控,提前预判,有效提高了机队的可靠性能。他依托SMS、QMS体系建设,运用现场监察、质量审核、自愿报告系统等管理方式,发现和查找风险源并及时发出风险报告,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确保了维修持续安全。

看上去学生气甚浓的李越,怎么会与那么多重大项目联系在一起?只有知道他是川航创业者之后,也许才不会奇怪。他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的是飞机发动机专业,1988年10月进入川航当机务维修技术员时才23岁。他凭着扎实的功底边干边学,很快成了飞机维修骨干,再到机务部副部长和川航总工程师。他对飞机有着很深的理解,特别喜欢攻克各种工程技术上的难题。在川航4架图154飞机的引进中,他参加了前期所有的技术准备,与俄国专家共同完成了飞机状况评估。在引进空客飞机过程中,他参加了赴法对空客A320的技术考察,及时提交了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报告,为川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曾主持过诸多重大项目:引进A320型3架租赁飞机设备设施投资计划的论证,维修方案和培训方案的制订;引进A320/321型4架新飞机时,不仅定义飞机机型,而且通过谈判争取利益375万美元;曾历时6个月,组织完成了运七、图154、A320三种机型的MEL首次编写工作,共计20余万字;组织过多次现场重大疑难故障的分析排除……不管什么时候,他对自己的付出总是轻描淡写,然而他所留下的记录却是那么厚重。

陈斌因多次组织排除飞机的重大疑难故障,独自发现发动机的一些“天生”缺陷而成为全国维修队伍中的佼佼者。一台发动机排气温度裕度非正常衰减超标,他认真分析故障现象,确认系发动机核心机硬件问题,提出送厂返修。厂家不同意,说计算方法有问题。他与同事仔细核算,重新验证,据理力争。厂家分析所提证据确无错漏,结论正确,只好同意,其间所有费用索赔高达100万美元。陈斌此举令厂家震惊,令全国同行吃惊。一台新发动机振动值偏大,他认定系风扇单元体组装安装错位,成功索赔30多万美元。一台发动机叶片无故断裂,造成该发动机被拆下送修,经检查分析系设计原因造成,最终获100万美元赔偿……在国外同行的专家眼里,陈斌是个“多事”、“能磨”、“难缠”之人,但对他精深的知识和严谨的工作,却无不翘指称“OK”。2000年1月,国内第一届空客A320用户研讨会召开,他的专题发言稿被中国民航《工程与维修》刊发。后来,他还被川航特聘为“技术专家”,获得“四川省优秀青年”的荣誉。

叶磊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是动力工程系的硕士。他1991年7月到川航机务部,从机械员、调度员、技术员干起,后调到A320中队,先后任分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2000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001年3月任机务部副部长,曾先后赴法国参加A320机型、APU辅助动力装置和北京华欧中心A321差异培训。被第一批选派赴法学习改装,他不放过任何学习实践的机会,培训结束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加之后来的一系列学习深造,为他此后的维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国产运七、俄制图154到空客飞机,他干过外场航班维修、内场定检修理,当过生产计划调度、技术文档管理……“干飞机维修这一行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思想,使他获得了川航“技术尖子”和“维修专家”的称号。

钟斌是A320中队中队长,“全国民航机务维修先进个人”,1992年调入川航机务部。他以前没学过飞机专业知识,而是喜欢数学和推理,对不少人犯晕的公式符号、逻辑框图,他却认为是最好的智力游戏乐在其中。通过快速自学,他逐步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他先后自行设计制作了结冰信号传感器等7台测试设备,开展了40余项运七、图154飞机部件维修改革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近百万元。一次航后检查,他的同事发现飞机中央故障显示系统中客舱增压计算机模拟信号无故消失,这种情况在飞行中很难发现,也不会给飞机带来任何不正常的感觉,但如不及时排除,就可能导致整个客舱增压系统失灵,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于是按照排故程序手册逐步检查,逐项更换,都无法排除故障,最后只剩下更换外流阀这个办法。外流阀虽体积不大,但维修难度大、拆装时间长、费用昂贵,1个就要7万多美元,且仓库无货,只有办理故障保留,进入动态跟踪。钟斌从法国参加空客飞机机载设备电子培训归来后,立马上班翻资料,下班细琢磨,4天后终于发现,其实只需更换一个反馈模块就可根除故障。可是这样做,与空客手册不相符啊!于是,他将故障现象、排故过程、修改手册建议写成英文版传真给空客总部。空客总部经反复测试,最终认可他的建议,并在新版排故手册中予以体现。对此,众多媒体均以“川航小技师令空客手册全球改版”为题刊登了他的事迹。

1989年进入川航的王毅,曾主持完成过多项机上改装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空客维修方案、微机代管理;李俊昌、张翅发现A320飞机《操作手册》的关键性错误,使空客公司重新改版并向全球发出指令;1987年进入川航的冯地珩,以无私奉献精神和精湛技术,被誉为机务维修的“常青树”;从部队机务战线转业来的廖升,更以“实在、能干”,被称为银鹰保驾护航的“使者”;吴克成最见不得飞机故障,只要发现就是再晚他也要排除才踏实,由此被誉为飞机“清道夫”;多才多艺的重庆分公司总经理王钢,经常在完成维修之后,哼起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

“月亮像挂在天空的一盏明灯,照耀着银色的机场;莫不是她知道我们在夜航,担心看不清飞鹰的故障?放心吧,月亮——夜空中我们练就了硬本领,熟悉飞鹰就像熟悉自己一样……”

勇于开拓的市场销售团队

企业的竞争战略与营销战略,是建立在对以往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理解之上。

但这种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的营销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何适应甚至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企业经营成败和长远发展。

川航的创业者,大都很难忘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销售那美好的时光。1991至1992年,是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销售最好的时候,因为那时买飞机票是经常需要走后门的。川航那时飞机少,航线少,机票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所以有票是不愁卖的。随着大型飞机的引进,川航航线迅速增多,而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机票销售就成为直接关系公司生存与发展而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于是,川航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销售部门,打造销售团队,增强销售实力。

川航早期的市场销售部门叫营运部,张会玉任副经理主持工作。

张会玉是1989年7月进入川航的,先在机务部任生产科长、航材科长,后被调到营运部,再后来任运输部和市场部经理,2002年8月任川航营销总监,2005年10月任川航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他刚到川航时,对航空运输市场很陌生,对机票销售更是了解甚少,但他对市场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他喜欢在商海中拼搏闯荡,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喜欢销售飞机票的工作,并且到服务公司代理机票没多久就开始盈利,再后来又重回市场部任经理。为了尽快把握住市场跳动的脉搏,他深入细致地调查市场情况,反复研究比较,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从实际出发适时推出新举措,有效地适应了市场需要,使川航的客源迅速扩大。

1998年,市场对客源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张会玉带领手下的精兵强将总结经验,研究对策,及时推出独具特色的“系列套餐”,赢得行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中国民航报》以“川航的新风味”为题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20多年来,他和大家一起首创了旅客免费住宿、免费接送和虚拟联乘航班等崭新的服务方式,组织策划军用值班机全新的军民合作模式,创造了全民航第一个“成渝快巴”运行,与当地旅游局、旅行社联手开发市场和航线,首推各航空公司运价协调,致力推行“客户第一”理念,与代理人旅行社、友邻航空协作营销等。他按照公司的战略决策,立足西南,辐射全国,亲手编制出成渝昆航线网络,使川航的航线不断向四面八方延伸拓展。

邱冬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88年进入川航。她有着清华大学双硕士学历和中级经济师职称,获得过“四川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她在川航历任职务较多,从售票处主任到市场部常务副总经理,全都没离开过市场,就连当了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的还是市场和航线。作为川航历史的见证人、川航市场的开拓者和川航销售的专家,她有着一个无人不敬佩的特点:工作认真严谨,做事一丝不苟。川航成立不久,商务部总共13人,担负着售票值机、供应运输等工作,每人通常要身兼几职。邱冬梅身在其中,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烧开水、安排摆渡车,引导旅客登机……忙得没完没了。她坚信,只要朝着目标努力,每走一步就会离目标更近,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1988年底,她调入成都售票处任主任。售票处条件简陋,员工3人,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健全,售票大厅没有窗口,没有空调,甚至连电风扇也没有。她在建章立制的同时,组织人员培训:礼仪待客、接听电话、回答咨询……并亲自示范,手把手传授。为了扩大营销业务,她先后与成都20多家旅行社、1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1993年,川航成都售票处在全国17家航空公司服务质量软件大检查中荣获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