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不是西方世界的专利,或者说,从一开始就不是西方世界的专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可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使用、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了节奏,特别是管理知识更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人们为此在满怀喜悦的同时,却又常常感到一种无名的困惑。今天人们对管理的崇拜和表现出的热情以及为此付出的精力是过去任何时代部无法相比的,一方面是飞速变化的管理现实,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夹在其中的是无数个茫然不知所措而又极其渴望管理知识的人们。
一
其实,管理世界的历史和人类发展的历史有着同样的经历,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然而管理的历史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它跨越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部是如此。在已经过去的世纪里,无数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为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富足,承担着组织和运营工商企业的任务,他们开疆扩土,进行贸易,发明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今天的人们从史料中感受着古代人类辉煌的管理实践,并为充满无限智慧的管理能力所折服,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如此宏大的工程,带着历史的年轮至今屹立在这块地球上。但是,真正的管理学理论才是上个世纪初创立的,至今也就是近百年的历史。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哪种活动都已成为相互联系着的人们分工与协作的结果,无论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活动简单还是复杂,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事情。更准确地说,在今天,在所有的活动中,重视管理和无视管理,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管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一,特别是人们试图通过集体劳动来达到自身目标时,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早期的人类活动中,尤其是管理活动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只有当人们思考干些什么?怎样去干?怎样干才有效率时管理思想才会产生。而且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经济、技术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是一对孪生兄弟,管理实践的发展要求管理思想的指导,而且任何一种管理实践活动部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为了达成目的性活动,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设计活动、组织活动、配置资源、优化程序、取得效果,这就是人类管理思想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管理思想的产生,使人类更加聪明起来,经验的积累到普遍的思想或原理的出现,不但促使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促使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展。当人类活动产生某种经验或思想,并接受来自经验或思想的指导和支配的时候,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就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着人类活动向前发展。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这种相互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更是由细碎零散到规范系统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时间很长,而科学的管理学理论才只有百年历史的原因吧!
二
从管理活动的历史来看,管理活动历来部是创新的,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解决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这一特点从开始到现在甚至是将来部将是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核心是人类始终关心的效率问题,也就是效率问题始终是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
在科学管理理论之前,有一些经济学者都普遍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致力于对劳动分工的分析研究,寻找劳动分工的好处,就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家亚当·斯密也不例外。同时还有管理学家沿着如何解决劳资矛盾不断地创造性设计了多种利益分配方案,如亨利·汤的“利益分享计划”、哈西尔的“奖金提成计划”等,更为可喜的是在调和劳资矛盾的过程中出现了以法律的力量来整合社会,尤其是工业社会的内部冲突和混乱,产生了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这一有效机制的确立,使工业社会开始从混乱走向了有序。这些创造性工作使得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效率更多地来自于利益机制的合理化和劳资双方友好般的共同协作,没有必要采取粗暴的手段维持企业利润。效率运动走到尽头的时候,科学管理的春天来临了。而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在管理中如何对侍人的问题,任何管理制度包括国家的法律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怎样看侍的基础上。经济人假设只看到了人的经济需要,把人简单地看成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动物,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以至于在理论的推行过程中引发了新的矛盾和混乱,但是科学管理理论标志着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学理论的真正诞生,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不完善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必然会产生新的理论。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在克服科学管理理论的缺陷,更加重视人的经济需要的同时,尤其重视人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认为这些需要的满足更能促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此又一次开创了管理学理论的新局面,尤其是行为科学的引入使得管理学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多彩,视野更加开阔,方法灵活多样,成果更加富有创造性。随之出现了以亚伯拉罕·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激励理论,以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为代表的人性假设理论,以卡特·勒温等人为代表的群体行为理论,以伦西斯·利克特等人为代表的领导行为理论,等等。正是这一阶段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理论,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的研究,使得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方法上出现了混乱。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最早发现了这一可喜而又严重的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它表明管理理论还处在不成熟的青春期。我们看到,管理理论的一些早期萌芽,如弗雷德里克·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亨利·法约尔从一般管理观点出发对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现在已经过于滋蔓,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于是他就以此为己任,试图理清这些混乱,其结果使管理学理论进入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先后总结出了11个学派,使管理学理论以流派为线索,初步走上了框架化、系统化,进一步历清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而且在这一时期,管理学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新的理论和思想也不断出现。以列维特和科特勒为代表的营销管理学派,以安索夫和钱德勒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以帕斯卡尔和大内为代表的企业比较研究即企业文化学派,以戴明和朱兰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派,部从不同的领域丰富和发展着管理学理论,并随着约翰·邓宁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的全球化理论,将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极大地向前推进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管理学理论又一次面临着创新、整合和发展。学者们不遗余力的努力,又出现了众多新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主要有以吉姆·柯林斯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理论,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贝思·罗杰斯的创新理论,托马斯·达文波特和劳伦斯·普鲁萨克以及野中郁次郎等的知识管理理论,迈克尔·汉默和詹姆斯·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以及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的著名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些管理理论亲近了我们这个时代,创新性结合时代要求,开拓了我们的管理思路,指导着我们的管理实践。于是,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三
任何管理理论只有和具体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正如国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因为,一定的管理理论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与管理的实际过程即具体的生产活动过程的结合,必然会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我国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其中管理文化更是充满着无限的智慧,而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无形的至高无上的管理准则。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固有的整体性和概括性以及系统性特点,在管理实践层面,更多的体现出了宏观思考和智慧式管理,正如日本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在管理出现危机时,中国管理智慧是非常有用的,在平稳的环境中,西方管理理论则更能够体现其实践的魅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注重宏观的社会管理和控制而忽视微观的企业经济管理,使得古代丰富多样的经济管理思想没有得到更有力的发展,许多充满智慧的管理思想被封存在历史的古纸堆里,而且部分思想的外流促使了他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腾飞。建国以后,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长时间不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国家的宏观管理代替企业的微观管理,企业仅仅是一个完成生产任务的单位,束缚了企业管理的手脚,与企业紧密相联的管理思想得不到发展。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加快了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介绍和引进,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自主经营权利的市场主体,这一重大变革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我们有条件和基础,也有能力和智慧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为实现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使古代充满智慧的管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走向现代化,充分整理和挖掘古代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服务;二是在介绍和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同时,努力使其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服务;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把人类已有管理学理论和思想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奠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四是创造环境,提升管理实践者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走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道路,认真总结企业家的管理经验,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系统的管理理论,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提供丰富的理论素材;五是从事管理学研究的学者们,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为己任,以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及管理实践为对象开展理论研究,深刻总结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管理实践经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六是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树立管理学理论的现代化和本土化理念,着眼于国际和全球化视野,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管理实践经验为重点,加大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力度,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四
管理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它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为特征的交叉性学科,在实践层次上更是随管理环境不断变化的权变之学,同时又是以经济学为基础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更多是管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领会和了解。这些领会和了解如果不与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管理学,也就不会领略“创新是管理的灵魂”的真谛,正如有些管理学家所说的那样,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因为管理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未来的发展是充满着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和把握总是建立在信息不完全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务必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管理历史的教学要远比原理的教学重要的多。基于多年教学的这一认识,在该教材的设计上,特别注意了管理知识的实践性特点和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把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管理的职能原理结合起来,并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思考和讨论以及能够揭示本章内容的经典语录,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管理学大家的生平和思想发展的轨迹,这样,就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给学习者一个比较立体的管理学知识体系,这一设想能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产生预期的效果,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最后,真诚地感谢对本教材的编写工作进行过支持、指导和帮助的人,也同样真诚地希望同仁的批评指正。
200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