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2988200000040

第40章 安全才是第一位的(3)

巴菲特以1986年购并的斯科特·费泽公司为例。购并当年,斯科特·费泽公司的面值是1.726亿美元,巴菲特出价3.152亿美元,足足比面值多了1.426亿美元。1986年到1994年间,斯科特·费泽的总盈余一共是5540万美元,而巴菲特分得的股利则一共是6.34亿美元。配息之所以高于盈余是因为该公司握有多余的现金,或说是保留盈余,这些全回归到股东——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手中。

这样算来,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持有超过60%股份)的总投资额在3年之内增值达3倍。伯克希尔现在仍然是斯科特·费泽的股东,后者的账面价值仍然与购并当时相同;购并迄1994年止,伯克希尔公司单单配股所得就超过当初购并费用的两倍。

有些分析师的观点是企业目前的资产净值是内在价值的衡量指标;另有些人则认为本益比或其他财务比率才是更准确的指标。无论哪一种观点,目的都在于正确评估出各公司现在与未来的价值。

巴菲特认为,从定义上来说,所有真正优质的企业(在创业期之后),所赚进来的钱都应该远超过该公司的营运需要。这些多余的钱就可以转投资以增加公司的价值,或当成股利付给股东。而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盈余总要回到股东身上。

判断一家公司不能用短期价格来评判

巴菲特认为,用价格作为衡量业绩的惟一指数就是愚蠢的。然而大多数投资者确实是这样做的。大多数投资者都对价格缺乏清醒的认识。如果某种股票的价格上涨了,他们就认为有利好消息,如果股价下跌了,他们就认为有利空消息,他们会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是如果价格经常是不理智的,他们将自己的行动基于股价的上下波动上是否明智呢?

另外还有另一种愚蠢的习惯,即以短期的价格衡量业绩。巴菲特认为,大多数投资者不仅衡量业绩的依据(价格)是错误的,而且他们对业绩衡量得太快,也太频繁。如果他们对所看到的数字不满意,他们马上就换股。

这种双重式的愚蠢——以价格为衡量依据,以及短期的炒作心态——是一种不健康的投资方式,而且它表现在各个层面上。正是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导致某些人每天都关注股市行情,并经常性地给证券代理商打电话。他们的电话号码均设置在快速拨号的功能上。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负债几十亿美元投资的机构券商们,随时准备得到指示即刻买卖的原因。同样出于这种原因,共同基金的券商们总是快速更换他们的证券投资组合——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巴菲特认为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应该近似于企业价值的改变。然而短期而言,价格能大幅度地在公司的实质价值上下盘旋,这是受企业成长之外的因素所左右。问题仍然在于大多数的投资人使用短期价格变化,以精确计量他们的投资方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这些短期的价格变化,对于预测企业的经济价值变动毫无帮助,反而对于预恻其他投资人的行为较有帮助。

另外,委托人还要求专业投资人报告每季的绩效。委托人在等候他们的投资组合达到某一价格时,经常显得不耐烦。如果他们的投资组合并未出现短期的价格上涨,委托人将表现出不满和怀疑他们在投资上的专业能力。专业投资者知道他们必须在改善短期绩效,或冒着损失客户的风险之间作一选择,于是开始陷入追涨杀跌的漩涡中。

巴菲特认为,使用短期价格来判断一家公司的成功与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报告因经济实力成长所获得的价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检查几个变数:

1.初始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2.营运毛利、负债水准与资本支出需求的变化。

3.该公司的现金产生能力。

如果这些经济上的指标正在进展,那么长期下来,结果会反映在股价上。短期之内,股价所发生的事是不合常理的。

使用经济上的指标当作绩效评量的标准,其困难点在于运用这个方法评估绩效,不是习惯上的用法。委托人和投资专家同样被价格起伏牵着鼻子走。每天股票市场报价的变化,委托人的会计报表反映每个月的价格变化,而投资专家的绩效又以价格的变化每季被评估。要解决这个两难的处境,答案可能就在于运用巴菲特不透明盈余的概念。如果投资人使用不透明盈余来评估他们的投资组合的绩效,也许这种仅是追逐价格起伏的不合理行为可以被调整过来。

忠告53:投资股市要有理性心态

培养自己积极、平和的心态

2001年的中国股票市场的由牛转熊,构造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骨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多年的游戏规则开始从根本上被修改,歌舞升平之后的大结局让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在2001年上半年,天坛生物、交大南洋、氯碱化工、兴业房产以及申奥概念股均被炒得火热,但对2100点以上的股市环境,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有人说,在一轮牛市中,看空似乎只能对一次。而即便是这一次的看空与做空,提前三天者是天才,提前半个月者是智者,若提前了三个月,则有可能是个傻瓜。

观察市场,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任何人都不具备非凡的嗅觉和判断力,能够在2200点以上时就预测到大盘何时开始下跌并会跌到1500点左右或更低的1300点以下。正确的方法是保持积极创新的思维和谦逊平和的心态。其实,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同样也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获利机会。机会如流水,不停、不尽,有所实践当有所经验,有所研究当有所心得,取之自然有道。

投资者找到5个失败的投资人,记下他们的态度。很快会发现每一个投资人用他或她自己的方式失败,但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却是对股票市场的不好的心理状态。错误的思维方式的结果,是他们的每一次操作都缺乏力量和决断。他们彷徨不定,他们渴望确定。如果你又找到5个成功者(虽然很难),你将会立刻感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他们与众不同,在等待下一个交易机会的时候,他们的目光自信而坚定、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行动看起来干脆利索。所有的交易(无论是赚或是赔)看上去都是那么轻松、舒适。这些自我奋斗而成功的投资人不是因为赚了钱才有积极平和的心态,而是因为他们敢于有积极平和的态度才赚到了钱。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夜暴富”不现实

人们通常认为股市是产生神话的地方,许多人梦想“一夜暴富”,抱着这样的心态入市的股民不在少数。股市赚钱,必须做到心平气和。如果追求的目标不切实际,希望自己所投资的股票一天一个涨停,一个月翻上几番,到头来不但赚不了钱,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具有这种投资心态的人,在投资实践上很难作到理性的投资。

暴富心理导致“贪心”。这些人买人股票后,一旦股价上涨,他们对股价的期望也随之水涨船高,涨了1元想2元,到了2元盼4元。1999年亿安科技的股价超过百元时,许多人对这种股票的心理预期曾超过150元甚至更高,在亿安科技的示范作用下,人们对其他一些科技类公司股价的期望值也纷纷被调高到百元以上。对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期望“泡沫”的不断滋生、膨胀,使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或是成了高位追涨的牺牲品,或是错过了宝贵的卖出时机。同样,股价下跌,一些人总希望产生反弹,但市场果真反弹,不切实际的主观幻想会重新涌现,“估计还会再涨吧?”“是不是牛市又来临了呢?”抱着这种想法自然不愿平仓出场,最后,等待股价两次下跌后才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被迫割肉出局。

暴富心理导致“性情浮躁”。由于买入股票后,希望股价出现大涨,但一旦事与愿违,股价不涨反降,即使是一个小幅度的回档,就会心神不宁,焦急万分,无奈之际,常常是慌不择路,仓皇出逃。如此没有耐心,轻率决策,频繁进出,只能给券商“打工”,根本赚不着钱。

暴富心理导致“赌博”行为。这在投资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大盘或个股的走势还不明朗,或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尚未明显改观之前,仅凭借自己的猜测,就轻易买进或卖出,企图靠碰碰运气发上一笔。

投资者若抱着赌博心理而进入股市买卖股票,无疑是走向失败的开始。在股票市场行情不断下跌中,遭受惨重损失的往往都是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在股市中获利后,多半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像赌棍一样不断加注,直到输光为止;而在股市中失利后,他们往往又会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某一种或若干种股票上,孤注一掷。结果,往往是股价一天天下跌,钱一天天减少,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损失惨重的。

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买到最低,卖到最高。但这种过于完美的生意只能是幻想。虽然许多人试图这么做——下意识地想从交易中赚取最后一点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过于完美的要求等于说水不湿、太阳不发光、地球不绕太阳转,而这些都是闭着眼睛也能判断的事实。这种要求不仅不现实,而且贪得无厌。

不要对市场走势做预测

巴菲特只相信自己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他不去预测市场,也不相信别人对市场的预测。他在2002年投资中石油时,所罗门美邦等投资银行建议他沽出中石油,但他没有相信。结果巴菲特成功了。

巴菲特坚持说,人们永远不可能预测市场。他建议投资人应该用精力去研究和展望你所投资的企业,而不应该去预测市场。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1966年,巴菲特曾经说:“我从来不对股票市场走势和经济周期进行预测。如果你(他的合作者)认为宏观经济预测对于投资非常关键,或者你认为我必须能够胜任这种预测工作,那么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参加我们的合伙公司。”

2001年10月,巴菲特对媒体说:“过去,我对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不擅长,当然现在我同样也不擅长。事实上,我对未来六个月、一年、二年后股市的走势一无所知。”他说:“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他还说:“芒格和我从来不关心股市的走势,因为这毫无必要,也许这还会妨碍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

对于众多的投资人总是痴迷于对股市走势的预测,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不要试图估计股市的走势,而应集中精力了解你熟悉的企业。”

有一位股民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他让自己只有六岁的孩子每天都预测第二天股市的走势,然后与一位专家的预测进行比较。孩子的预测纯粹是随意的,而专家的预测是有一大堆理由的。结果在10次的预测中,小孩说对了5次,而那位专家也同样只预测对了5次。这里你不能说专家的能力不比小孩强,原因是股市第二天的涨跌根本就无法预测,所有的预测都只是猜测而已。

有人对电视台证券栏目每天所邀请的分析师对第二天股市走势所做的预测进行过统计,结果发现这些分析师预测对的次数与预测错的次数几乎相等。

巴菲特认为,长期来看“市场先生”的性格特点人人都可以看清楚,但却没有人能准确知道“市场先生”明天会想什么,会做什么。

另外,在铺天盖地的股评中,股评家经常不去了解企业就能说出股价的走势。比如:有一位股评家曾在某一只股票由每股5元上涨到l0元的时候,公开评论说:“该股票的图形走势完美,各种技术指标修复良好,其股价的上升通道已被打开,投资者可果断择机跟进。”可相隔仅月余,该股票的价格非但没有再继续上涨,反而很快又跌回到每股5元钱。可这时另一位股评家又发表评论说:“该股票的各项市场指标不容乐观,图形走势已经变坏,其股价正处于加速探底过程当中,望投资者择机减磅,以规避风险。”以上听上去是不是感觉很荒唐。想想看,按如此股评家说的话去操作,你不把钱赔光那才怪呢!

巴菲特建议投资人千万不要相信股评家:“投资人期望经纪人会告诉你在未来两个月内如何通过股指期货、期权、股票来赚钱完全是一种不可能的幻想。如果能够实现的话,他们也根本不会告诉投资人,他们自己早就赚得荷包鼓鼓的了。”

股市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股票市场投资者非常多,很多时候投资者赚的钱可能就是其他人亏的钱。相反投资者亏的钱可能是其他人赚去了。以期指为例,期指市场根本是一个“零和游戏”。投资者看好买入期指必然会有人沽空。有时,一些股票因为有庄家入市,他们不是收集便是派发。投资者买入时,他们可能卖出,投资者卖出时他们可能买入。于是这些庄家也就是普通投资者的敌人。

市场上,处处是敌人。只有在一些情况之下,大市一路狂升,凡买股票者人人赚钱;或大市一路狂跌,凡买股票者人人亏本。这时才会大家同坐一条船。不过,即使如此,市场仍然会有买家和卖家。买家和卖家根本是对立的。市场永远都会有投资者的敌人。

但无论股票市场上有多少人的看法是对立的,投资人最大的敌人仍然是自己。投资人往往都是因为过于贪婪,以致投机过度而遭损失。相反,也有投资人过于恐惧,过于保守而错过了极多的投资机会。买卖股票,并没有人会强迫你买什么,也不会有人强迫你一定老是看好或是看淡。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但不少投资人买卖时,大市向好,他偏偏要卖出,大市向淡,他偏偏要买入。所受的损失,其实是自己造成的,与人无关。

尤其是一些投资人,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某某股票的行情好,就莽撞入市并大量买入。之后证明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投资人则不可避免地遭到损失。但这些损失是谁之过?当然就是投资人自己的过错,怪不得人,要怪只能怪投资人自己轻信人言。又有的投资人经过分析之后,认为市势会有大升或大跌。如果他拿着自己的分析去买卖,之后可能真的赚大钱。但这位投资人可能总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分析,因为不自信使他又一次错失了赚大钱的良机。投资失败,我们应该怪谁?或许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敌人。但其实最大的敌人反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要分析和我们对立的投资人的心态,他们的资金流向,他们的投资技巧,他们的买卖原因,我们倒不如先分析一下自己。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遭受损失,为什么会错失机会,为什么看错,为什么轻信小道消息,为什么不肯止亏,为什么买入一些垃圾股票等等无数的问题。而这个令你投资损失的敌人,原来就是你自己。要在股票市场击倒你的对手,你一定要先学习如何战胜自己。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