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2988200000018

第18章 巴菲特简单制胜的投资艺术(4)

有眼光的投资人,不会过于沉迷于命运。命运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时间和机会。他们会专心等待机会来临,然后一举出击,以期在股票市场致富。机会还未来临,譬如市场极之淡静时,他们会将之当作时机未至,而不是他们的运气未到。市场一出现机会,他们就会放手去赚大钱。他们敢于将命运操纵于自己手中,而不是将其委于天命。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投资额

有些人可能对投资股票有误解,以为自己有钱,如果买股票,投资额就一定要大。当然,以绝对数值而言,一个拥有1亿元身家的投资人,只要投入1%于市场,已经是100万。一个只有10万元身家的投资人,即使投入50%于股市,也只不过是5万元而已。两者根本不可以比较。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并非以投资绝对值作为比较,而应以比例值作为比较。现实生活中,很多有正额财产的人都喜欢作分散投资,他们一般不会把一半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

不同的投资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并没有一个既定模式说投资人应该将多少资金比例投入股票市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决定投资人投放于股票市场资金比例的,就是投资人的个人功力。

那么什么是个人功力?

中国人喜欢讲“功力”两个字。这两个字比较抽象,很难作出一个绝对定义。大体而言,所谓在股票市场的功力,应该包括以下各点:

1.受教育程度。你的个人教育程度越高,越能够接受新事物,而且一般情况之下分析能力应该较强。

2.你对股票市场的认识程度。不是大学教授就一定是股票专家,如果他们任教的是物理、哲学等,根本就和股票市场无关。相反,一些业余的投资人肯花极多心思于研究股市理论和投资战略等。对股市认识越深,功力就越厚。

3.入市的经验。在股市身经百战的投资人,功力也越高。

4.不断学习的能力。投资理论日新月异,投资市场日日新鲜,社会形态年年不同。越肯不断学习进修的投资人,越会了解社会发展、市场发展与股市发展。他们比起一些对这些发展毫无认识的投资人肯定更胜一筹。

5.能够接受新科技。科技的发展,使投资市场出现了很大变化,包括信息的收集,譬如网上财经信息,买卖过程,譬如网上买卖股票等等。越能够和科技并进的投资人,头脑越是富有弹性。越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投资人,头脑将会越僵化,思想退步,投资功力只会有退无进。

作为一个投资者,你不妨把以上所列几点作为考察自己的一个标准,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各方面的差距还很大,那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相信你的投资功力也会慢慢地增长。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在投资金额时,一定不能太盲目了,一定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指金额。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只要你有眼光,有知识,有能力做到坚持自我还愁在股市不能赚到钱吗?

股票投资并非简单的买卖

对很多人来说,买卖股票,简直易如反掌。股票不是买入就是卖出,根本毫无难度。看好就买入,有钱赚或是势头不对就卖出了事。这个程序差不多一学就懂,简单之极。但是股票投资就是如此简单吗?真的只懂得买入卖出就算懂得投资股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很多人都买卖股票看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往往见升就买,有时甚至很大手买入。但他们不少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看错时,后果将会是什么。尤其是一些靠打探消息而作出投资决定的人士。他们收到所谓股票消息之后,就以为是找到金矿,深信不疑,草率入市,甚至投入全副身家也在所不惜。这种投资,是否必赚?当然不是。股票市场的消息常常害人不浅。因为听信消息的人,就对损失的戒心放松,以为一定赚,就不去想如果亏了会怎样。很多时即使平常极有理智,买卖股票肯止亏的投资者,在听到消息之后,因为信这些建议,即使买入后股价大跌,也以为过些时候一定会再炒起,不肯止亏。这都是听信小道消息害人之过。

另外一些投资人,即使不是听到消息,只是见到某些股票走势强劲,就大手买入,以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他们甚至没有考虑过,如果看错,他们下一步将会怎样做。他们好像都没有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只怀着一种赌博的心理,孤注一掷地去赌一把,其最后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买卖股票决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除了要对股市多加析分之外,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1.买入之后,如果上升,你会怎样做?是否止盈平仓了结?在什么价位止盈?

2.加注?在什么价位加注?加多少注?每次加注资金是多少?

3.如果买入之后下跌,你会怎样做?由它下跌不去理会?

4.股价下跌是否止亏?如果止亏,在什么价位止亏?

5.在低位再多买些?如果再多买些,会买多少?在什么价位再买?

其实,股票投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绝大多数人都未能真正读懂它,只有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大师才能真正悟到炒股的精髓。他不愧为股市的一棵“长青树”。

忠告20:股票投资,大有学问

学习巴菲特的投资之道

巴菲特被称为天才投资大师,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他有着较高的投资天赋,事实也确定如此,他在童年时代就开始做小生意,当时就买了第一只股票,但是他之所以能在投资业取得那样大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他后天不断学习的结果。

早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时候,巴菲特开始研究保险业。他的教授兼偶像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是华盛顿市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的主席,巴菲特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师所投资的公司,某个星期六便摸上该公司的门去,刚好碰着负责财务的副总裁,后者给他上了一节足足5小时的课,从头到尾解释保险业的运作。尽管因为资金短缺而不能收放自如,巴菲特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1974年股市暴跌,使道琼斯指数从高峰下泄近50%,这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个施展才华的绝好的机会。自那以后,他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像猎手热切地寻找猎物一样寻找好的投资机会。甚至还设计了一份标准的清单:

1.竞争对手是谁?

2.如果没法买自己的股票,那么你会投资哪家竞争同业?为什么?

3.如何利用经纪人,并与之打交道,了解每人可能提供的资讯的价值?

4.年平均增长率?

5.有没有长期计划?

6.将来与过去有何不同?

为了获得客观公正的信息,他希望不要听取某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词,因为管理阶层总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因此,经常可能在得到有用信息的同时,受到了误导。应尽可能地多了解这一行业的其他公司,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他常货比三家,一旦手中某种股票上涨,不再是便宜货,而同时又发现更便宜的股票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脱手前一股票,换新的更便宜的股票。

他的投资理念信守以下原则:(1)本益比;(2)营业利润率;(3)清算价值;(4)公司成长率,尤其是盈余成长的平稳性;(5)保持足够的弹性。

行事一向很果断的巴菲特利用BH公司作为基地去满足他对股票的热衷,在道琼斯不到1000点的股市上纵横开阖。渐渐地巴菲特发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股票市场。

巴菲特最初完全遵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却缕缕失败。如他先后购买的一家无烟煤公司、风车公司,还有一家电车公司的股份,这些股票死气沉沉,只跌不涨。60年代,他收购的一家马萨诸塞州的纺织公司,事实证明,也是失败的。一系列的赔本买卖使巴菲特吸取了教训,他渐渐开始意识到光从数字上来评价一家企业的投资价值远远不够。资产负债表并不能显示企业的潜在有利因素,例如有价值的商标或销售市场上的有利地位等。

后来他在《华盛顿邮报》等被低估的公司上的投资大有所获,其原因不是这些公司拥有大量现款和实际资产,而是因为他们有着股市不承认的许多宝贵的特许经营权。就这样,巴菲特在实践中修正了老师格雷厄姆的观点。

格雷厄姆用数量来衡量一宗生意的好坏,而巴菲特则着眼于质量,因此,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应是在未来能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收益的公司。

巴菲特在美国投资市场的巨大成就使人们急于想知道他有何种秘密武器。其实,也许越是真理越明了,跟他崇拜的两位前辈格雷厄姆和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兼出色的股票投资高手凯恩斯一样,巴菲特相信投资的不二法门是在价钱好的时候,买入好公司的股票,而且有多久便持多久,只要这些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轻易地卖掉它们。

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

究竟该如何去投资,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只是机械地买卖手中的股票而很少对持有股票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而投资大师巴菲特却不这样,他认为,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是最佳的投资方式!因为一张普通股票代表着拥有该企业部分的经营权。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投资哪一个企业和了解该企业值多少钱,并将这些放入企业前景的标准中考察。

他建议投资者要停止思考股市本身的问题,而应多思考当自己拥有这些上市公司时所需面临的经济问题。

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执着于企业远景的选股智慧,并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获利。换句话说,其他人无知的恐惧与贪婪,正是你占他们犯错的便宜而获利的好时机。

巴菲特同时对投资者发出这样的忠告:投资者并非只是遵守规律就可以获利,同时应该了解哪些该买与哪些不该买。

巴菲特发现几乎所有与企业前景投资有关的事情,都与华尔街的说法大相径庭:

1.你会发现自己是等待市场走低而不是走高,才能让你能买到想要的上市公司股票。

2.你采取聪明的企业经营想法投资股票,将发现全世界最愚蠢的事,就是拥有一支股票后,期待它下周股价会上扬。

3.你会改变看法,从原先认定买了股票后就期待未来6个月会有25%获利的看法,改变成参与企业部分投资的心理,期待未来5到10年,每年维持15%或更好的复利报酬率。

4.你将了解分散投资是某些人用来保护他们选错目标的投资方式,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投资有所领悟。

5.你会发现从超级市场购物中可以得到投资理念的大启示。

6.你会发现很多投资者都非常乐观,但是没有一个在财务投资上获利丰硕。

7.你可能发现每股1500美元的股票并不算贵,但每股2美元的股票却相当昂贵。

8.你将开始把股票当作债券,思考不同的利率状况。

一张普通股票所代表的意义是拥有该企业部分的经营,就像经营一个企业。把股票与企业割裂开来的做法是错误的,但事实上,股票代表拥有企业经营的机会,这也就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投资哪一个企业和了解该企业值多少钱,并将这些放入企业前景的标准中考察。

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理念是透过商业意义,来寻找合理的价位购买优秀的企业。在巴菲特看来,所谓合乎商业意义即是,投资能提供最高的年复利报酬率与担负最低的风险。而巴菲特的绩效能够优于华尔街其他经理人的原因,则是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动机——像企业家而不是像华尔街的投资专家偏重短期获利。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要把他自己的一间超市卖给你,你会要看该店的会计账目及看他们的获利状况。如果你看到该店获利不错,你会衡量该店的获利是否持续稳定,或是大起大落。如果该店获利持续稳定,你再问自己是否能真正地改善经营状况,如果你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你对此就要做一番综合的考察,当了解该店的基本情况后,你会与该店的年盈余做比较,并算出你的年报酬率。一个10万美元要相对于每年2万美元的盈余,将提供你20%投资年报酬率($20000÷$100000=20%)。在知道预期报酬率后,你就能货比三家以了解20%的报酬是否是好的投资。一旦发觉是好的投资就该马上行动。

这就是巴菲特做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他决定全部或部分入主企业投资时,他会自问:这个企业预计能赚多少钱,而卖价又是多少?并且将这个答案作为他比较的基础。

这不是一般华尔街专家投资企业的操作方式。巴菲特总是长期持有公司的股票,以赚取巨额利润。每年20%的报酬,15年后将有相当不错的获利。相反地,华尔街则是从短期的角度观察企业,他们只重视眼前的绩效,一年20%的获利可能无法让经理人赢得顶尖的绩效排名。他们注重的是短期绩效,在他们看来,短期比长期绩效更重要。

一个快速到手的35%获利,一般华尔街投资人会接受这个交易,但巴菲特不会接受。他认为一个每年20%预估获利率的企业很不容易找,而一个35%的交易会给他带来麻烦,这很可能会将他的获利立刻降低25%。更何况如果他将其变成现金再投资,很可能会投资到获利更低的标的物上。巴菲特就像许多好商人,希望保有好生意。对他来说,长期拥有好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事。

选择最佳的投资时机

(一)估算企业实质价值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时往往忽视企业的实质价值。他们更相信的是学院派所鼓吹的理论:股票市场本身高效运转,企业价值本身与股票购买决策无关紧要。但看看成功的巴菲特,我们便知道成功投资的道理所在了。

当巴菲特与查理·芒格投资时,他们总会把公司当做自己所购买的企业一样,尽力着手于整个市场交易。他们看重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负责运作的经理人,以及支付的股票价格,而并不多考虑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股票,相反地,他们更愿意长久持有某一只股票。当然,当他们做出这样的决策时,便意味着他们相信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不断增长的。正如巴菲特所言,“在投资的时候,把自己当成是企业分析师,而非市场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