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2985700000044

第44章 当代亚洲(4)

海湾战争的主角是伊拉克、科威特两国。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来就存在主权和边界问题, 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矛盾又突出起来。

其实,就伊拉克来说,如果能一举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和免除两伊战争中拖欠的债务,就能够在国际新格局的逐渐形成时让它产生了抓紧时机迅速成长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

1990年7月,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决定吞并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对科威特发动突袭。特种部队取海路直接对科威特市进行直升机突击。面对从天而降的敌人,科威特亲王法赫德亲王留下来保卫王宫,他的哥哥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带领部分王室成员逃到了美国的军舰上。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法赫德亲王阵亡。下午4时,整个科威特落入伊拉克手中。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事件让国际社会感到极度震惊,在纷纷谴责伊拉克的同时对科威特王室产生了同情。

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军队最高统帅和国家元首都是穆巴拉克?萨巴赫家族后裔,称为埃米尔。埃米尔贾比尔是科威特第13任统治者,他所在的萨巴赫家族统治科威特已经有245年。

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对于在海湾地区拥有巨大经济利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因此,不但联合国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1990年8月2~3日,美国布什总统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决定为首美国,多国出兵,以迫使伊拉克撤军。“沙漠盾牌”行动计划开始运行了。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其他出兵国家也分别行动,完成各自的战略部署。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8月中旬,多国部队最高层组成的作战指挥机构走马上任。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医疗队。一时间,海湾地区到处是各国的武器、士兵,战争一触即发。

面对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和多国进驻的部队,伊拉克一边打出了“圣战”的旗号,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一边拖延时间,企图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

美军见“沙漠盾牌”计划无法威慑伊拉克,旋即拟定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得到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的批准。

为了避免战争爆发,联合国做了最后的努力。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通过,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但当1月9日美国、伊拉克双方会晤结束后认为都没有妥协的必要。就这样,在1月16日美国向伊拉克开战。

在美国宣布对伊开战之后,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也向伊拉克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至此,海湾战争达到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联军率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吸引了伊拉克军事统帅的注意力。然后,东南两翼开始行动,相互配合进攻。担负主攻重任的美国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拉克军队多种战术包围下先是顽强抵抗,后是有秩序地撤退,并且在撤退中点燃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造成了大规模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影响至今。

100个小时的战斗之后,随着阿拉伯部队已经控制了科威特城,战事接近尾声,联军宣布战争暂停。

战争暂时停止后,伊拉克知道无法再与多国部队对抗下去,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有统计显示了参战双方的战争损失。伊拉克方面共有43个师参战,其中,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做了俘虏。而多国部队方面仅有126阵亡,12人失踪,人员伤亡比例悬殊。此外,伊拉克为此次战争损失了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和2917门火炮,空军也丧失了107架飞机。

海湾战争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一场战争。它伴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后出现,在局部点燃的重大战事。对于世界来说,它反映了局部地区各国家、各民族在向新格局过渡时期的深刻矛盾,也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使得美国在今后处理国际事务上保持了“领袖”姿态。而作为另一“极”的大国苏联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发展而毫无办法,反映出苏联已经危机重重,无法作为撼动世界的大国存在了。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科威特王室与布什家族展开了密切的联系,当美国再次涉足海湾地区时,科威特为美国提供了军事基地。

在军事上,这场战争体现了新科技时代的特点,高科技元素充斥在武器装备中,从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转变为以精确性打击点为主之上,空战、电子战、远程火力战、夜战等等种类繁多又相互配合,效果突出。

100. 亚洲“四小龙”

二战后,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经济情况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创造了20世纪60年的发展奇迹。这四个地区摆脱了从前单一的经济模式,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创造了引起世界关注的“东亚模式”,跻身“亚洲四小龙”。

在二战后全世界都忙于恢复发展经济过程中,四小龙抓住了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机,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从发展中地区一跃而起成为世界公认的发达地区,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地区提供了榜样和模式参考。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之路是在较高权力集中,而非完全民主的前提下开启的。也就是说,保证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是有一个稳固的中央政权。在政府的大力改革产业结构时,第二产业取代第一产业在GDP中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产品出口比重大于进口,第三产业实现跨越性发展,国际化、信息化越来越快。

在经济发展之初,新加坡制定了出口工业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成为外国的加工基地。使得国家从以服务业为主转变成向以制造业、金融业、商业贸易、运输与通讯为主。

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得到英国的政策支持,金融业和自由贸易政策得到支持。

台湾与韩国的则是通过技术创新,使经济从农业型为主变为技术型为主发展模式。其中,台湾从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获得了先进技术,韩国贷款购入成套设备,并模仿、创新,使得技术在短时间之内就赶上了国际水平。

在各地发展的阶段中,虽然同为先进,但是状况却大不相同。其中,新、韩、台在工业化进程中外部环境比较平衡,外汇储备额充裕,但是韩国在国际收支中却长期陷于债务问题当中,赤字比较严重。此外,在分配问题上,这四个地区有所差别,虽然人均收入均走在是亚洲甚至世界前列,但是公平问题仍是一个问题。

101. 东南亚经济危机

1997年7月2日,一向以发展迅速著称于世的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事件起因是由于泰铢贬值,然后迅速传染创造东南亚经济奇迹的各国、各地,使得东南亚出现强烈波动。

东南亚经济危机萌生泰国的金融业。在1997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进行汇兑制度改革,允许资本自由出入,一时间大量外资和对冲基金迅速流入,冲击本国市场。随着东南亚各国货币暴跌,大规模的银行信贷危机出现。在相互的波及之下,先前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各国一齐被卷入这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之中。

其实早在1995年时,危机的种子就已埋下。当时日元对美元贬值,东南亚已经纷纷出现贸易赤字。1997年泰国开放资本项目,高估本国货币,出台了与美元之间采取固定汇率的政策。这时候,国际炒家对着泰国砍了一刀,乔治?索罗斯与量子基金先是筹到与泰国国际储备大致相当的资产,然后兑换为泰铢或者贷出泰铢投资固定资产及金融市场各种项目。在索罗斯集团大批量的购入泰铢时,泰铢的国际储备下降,只好向中央银行兑换。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泰铢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无法实行,政府只好出台浮动汇率,泰铢贬值。索罗斯见时机成熟,马上将美元换成泰铢还银行的贷款,趁机将大笔财富席卷,泰国经济产生巨大震荡。而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过于是连锁效应,东南亚金融危机由此发生。

泰铢贬值后,索罗斯用相同的手法对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等发起进攻。8月,马来西亚林吉特宣布“投降”,新加坡元受冲较大。10月,金融危机蔓延到韩国、日本,大批公司破产,股市暴跌,尤其是韩国更是损失严重。10下旬,索罗斯一行将刀刃对准了中国香港。

按照预期,香港完全抵抗不住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在即将崩溃的边缘,中国政府无偿援助香港。随着大批中国的外汇储备输入香港的血管,才使得香港平安度过危险期,索罗斯狠狠地亏了一笔。最后,在这场一直持续了两年的金融危机中,除了中国,香港,新加坡没有遭到损失,大多数国家没能幸免。

1998年,印尼金融风暴再次掀起亚洲金融危机的新高潮。随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俄罗斯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也受到牵连,全球汇市、股市波动加剧,一些国家的政局开始动荡。

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但是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正确策略下,使得汇市始终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国际炒家遭遇二次失败,损失颇重。

但是在俄罗斯战场上,国际炒家却成功引发了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度的股市、汇市下跌,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并一度引发政治危机。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然没有得以完全恢复。直到1999年,这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才宣告结束。

这次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又一重大事件,影响深远。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许多国家在发展中曾经忽视的金融体系中的严重缺陷,必须引起重视和加以改变。即使是许多人们认为是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也都有疏漏之处,一旦被点到“死穴”,就会波及世界的金融安全。总之,金融危机中是需要人们进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