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2985700000017

第17章 古代亚洲(12)

摩尼的传教活动主要是在萨波尔一世统治时期。萨波尔一世曾一度支持摩尼传教活动,但当他发觉摩尼教将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时,便下令放逐摩尼。摩尼曾到过小亚、中亚和印度游历与传教,相传他还到过中国的西藏和其他地方。伊朗的瓦赫兰一世(273-276年)继位后,受琐罗亚斯德教主科德的影响,改变了对摩尼教宽容的政策。摩尼想去东方的贵霜地区,未被准许。公元273年,瓦赫兰一世要摩尼进宫,摩尼已经意识到凶多吉少。274年1月21 日,摩尼来到朝廷,受到瓦赫兰一世的严厉指责。虽然摩尼进行了辩解但仍被国王逮捕,公元276年2月26日,摩尼死于狱中。

摩尼虽然死去,但他所创立的摩尼教在萨珊朝波斯影响是不会消失的。他的一部分教徒到了叙利亚、埃及、迦太基,继续传播着先知的二元理论。

从哲学上来讲,摩尼教受到祆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影响形成的二宗三际论,同时,又是一种将基督教与伊朗马兹达教义混合而成的哲学体系。这个教派同样认为在世界本源时,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要经过三个阶段或时代(三际)。所谓“三际”,即在没有天地之时为初际,这一时代只有光明与黑暗两界并存,不相干扰。即初际。中际时,黑暗侵入光明,二者发生大战,世界因此破灭。后际时,恢复到初际,但黑暗已被永远囚禁。摩尼教认为,物质世界出现前,黑暗物质与光明精神互斗,出现后,则是黑暗入侵光明,所以摩尼教反对物质,认同人类的灵魂。

在摩尼教看来,人的灵魂是光明原质,但被束缚在不洁的肉体里。因此,人类必须抛弃物质享受,恢复圣洁本性。为此,教徒应不杀生、不食肉、不婚嫁、无私产,以求死后直接进入天堂。后际是光明与黑暗经过反复斗争后永远分离,恢复到并存状态的时代。摩尼教认为明暗二宗斗争结局不过是永远彻底分开,因此,它表面上虽与祆教的二元论相似,但实际更为彻底,更为极端。

摩尼教经过漫长的发展后,在公元4世纪末传入西班牙,另一部分教徒到了中亚,后来摩尼教成为回纥国教。公元694年,摩尼教传入中国,也称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公元768年,中国始有摩尼教法堂,称大云光明寺。长安、洛阳、太原、荆州等地均建有摩尼教寺。后来中国的多次农民起义曾利用摩尼教作斗争工具。

30. 萨珊波斯兴亡史

萨珊王朝骑兵

萨珊家族崛起于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萨珊本人原本是一位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他的儿子趁着帕提亚忙着与罗马帝国开战的时候在斯塔赫尔自立为王。接着,在公元224年,帕佩克之子阿尔达希尔一世(公元224~241在位)将战火连年、摇摇欲坠帕提亚王朝推翻,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两年之后,在泰西封加冕,自称万王之王。古代波斯最后一个王朝萨珊王朝(公元226~651年)登上历史舞台。

萨珊波斯封建帝国走的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路线。但是萨珊朝前期(3~5世纪),帝国是奴隶制,到了5世纪末6世纪初时已经进入封建制社会。在这个崇尚“万王之王”的绝对王权社会中,理论上来讲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但是这个朝廷设立了一个由宗室成员、高级祭司和大贵族组成的御前会议,而行使最高权力的是哈扎尔帕特(宰相),另有军事统帅指挥全军。此外,萨珊朝把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最高祭司以执掌全教大权。从这些方面很明显地看出萨珊波斯实际上是一个由祆教祭司、军事贵族与奴隶主组成的一个统治集团。国王在制定每一项策略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三方面的利益,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萨珊波斯还借鉴了安息国划分行政区域的制度,将属国、行省、地区交割的十分明白。在萨波尔一世时,萨珊波斯设有27个行省,总督必须服从国王,但更多时候是独立自治的,因此,萨珊波斯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重要省的总督由王室成员担任。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萨珊王朝除了与邦交友国往来贸易,还热衷于和罗马帝国开战。波斯人与罗马的仇恨似乎从祖辈就根深蒂固。从塞琉古国到帕提亚国,每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想拿下这个死对头。萨珊波斯当然也不例外。

公元231年,罗马皇帝塞维鲁接到了来自东方的一封信。这封信是萨珊阿达希尔一世写来的。信中说,请罗马势力退出亚洲,否则双方只好兵戎相见。赛维鲁答应了。这年秋季,罗马与波斯展开会战,罗马败,很不甘心地退回欧洲。公元243年,罗马皇帝戈尔迪亚再次挑战萨珊,在雷塞那大获全胜。第二年,泰西封又吹响战争号角,萨珊斩罗马皇帝戈尔迪亚于刀下,罗马权贵一看大事不妙,将亚美尼亚让给萨珊,并付出50万金第纳尔求和。从此,罗马人对波斯人恨意更加深了一层。

和平是美好却短暂的。十几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259年,这对老对手再一次碰面。纳克希鲁斯坦有一块大型的摩崖石刻上边就描述了这场战争。

萨珊波斯王萨波尔一世意气风发地骑在战马上,罗马皇帝瓦列里安跪在马前求饶。随后,萨波尔一世下令将这个自己最满意的俘虏及其随从、士兵一起押到胡泽斯坦地区的卡隆河畔,命令他们和民夫一起修筑水坝。在此很久的一段时间内罗马和萨珊波斯都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维持了40多年的和平,紧接着就是长达100多年的罗马波斯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用“两败俱伤”来形容并不为过,因为大量的战争消耗奏响了东罗马帝国覆亡的丧钟,而当时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萨珊波斯也呈现疲态,最终无法抵抗内忧外患,给了阿拉伯人可趁之机。

公元632年,持续近400年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春季,库思老一世的孙子、一直在隐居生活的伊嗣埃三世继位。这位年轻的君主上台后必须面临解决一个烂摊子:战争虚耗,经济衰退、税项沉重、宗教纷争、刻板的社会阶级、地主的势力日渐增强等等,同时,还要盯紧虎视眈眈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部族。

阿拉伯部族先是丢萨珊波斯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可是伊嗣埃三世只不过是一个男孩,面对敌人的进攻毫无对策,于是阿拉伯人变本加厉起来,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旗下派哈立德?伊本?瓦利德迅速征服伊拉克,但随着哈立德的调任,萨珊王朝在公元634年的击败了穆斯林。但是,强大起来的阿拉伯人并没有放弃,不久后哈立德在便带领精锐的军队卷土重来。

公元637年,在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卜的领导下,穆斯林部队击败波斯大军,围攻泰西封。这场漫长的围攻战打的艰苦无比,最后伊嗣埃三世实在顶不住了,带着国库的大量财宝弃城逃走,完全不顾这时的政府为了打仗极度缺乏资金的现实。阿拉伯人一边攻城略地,一边打探伊嗣埃三世的下落。继续逃往呼罗珊东部,公元651年,呼罗珊传来嗣埃三世已死于梅尔夫一名磨坊工人之手的消息,萨珊王朝至此最终灭亡,剩余的贵族迁到中亚,并建立了第一个伊朗伊斯兰王朝—萨曼王朝,一边寻求复兴道路,一边宣扬伊斯兰教。

尽管萨珊王朝与强大的罗马帝国战斗了四百年,但它的灭亡过程却相当短暂,只用了五年时间。当伊斯兰哈里发统治了原本属于波斯的广袤领土时,许多城市仍负隅顽抗,但对上升阶段的阿拉伯丝毫不起作用。

就这样,波斯人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追歼皈依伊斯兰教,原本受萨珊王朝统治的民众起初没有被强迫皈依伊斯兰教,阿拔斯王朝确立起来了。

31. 罗马波斯战争

公元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自此,长达400年的罗马波斯战争拉开帷幕台。260年,萨波尔一世同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大败罗马军,并俘虏罗马帝国皇帝瓦列里安。这次战争后,萨珊一度占有小亚东北部的卡帕多细亚。但萨珊与罗马之争一如安息王国时期呈拉锯之势。

公元286年,罗马煽动亚美尼亚被萨珊波斯废掉国王的皇子复位,将萨珊势力赶出亚美尼亚。萨珊被迫退出这一地区后又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可谓受到大措。紧接着,匈奴人从东方踏黄沙、越草地而来,萨珊波斯不得不掉头向东,全力对抗匈奴人的入侵,无暇顾及西方的罗马帝国。而这段时间的罗马也抽不出身趁着匈奴人的攻势两面夹击解决萨珊波斯,因为他自己被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也已经搞的焦头烂额了。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西两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毁于蛮族之手。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定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统治着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利比亚等广大地区。487年萨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台后,又掀起了入侵波斯的念头。

科巴德一世组织了一支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开赴战场。他先是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从由拜占庭手中夺了去又围攻阿米达城,鏖战80天后大获全胜,拜占庭皇帝不得不用1000磅黄金重新买下阿米达城。

公元527年,拜占庭出现了一位强势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这位君主少年时就颇有抱负,看到国家常年被波斯骚扰,他暗中发誓励精图治,终有一天要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于是,这位皇帝一纸诏令,在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在国内积极发展生产的时候,查士丁尼一世向东方宣战,拉开了争霸战争的序幕。

第一次战争:公元528~531年

527年,贝利撒留被查士丁尼一世任命为东征元帅。这个新走马上任的小伙子不过22岁,东罗马帝国冉冉升起的一代将星。528年,在两个帝国的备战基本都已到位的情况下,波斯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先发制人猛攻拜占庭军,缺乏战斗经验的贝利撒留首战失利,连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要地德拉城都也失陷了。但是贝利撒留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应对敌人的侵袭。530年,波斯大军在贝利撒留的巧妙指挥下大败。后来双方各有胜负,显然势均力敌。532年,这场马上要打成持久战的战争结束了,拜占庭撤回德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黄金。

第二次战争:公元540~545年

540年,波斯军队突袭拜占庭的幼发拉底防线。波斯君主库斯鲁一世亲率大军从泰西封出发,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安条克。这段时期库斯鲁一世绝对有必胜的把握,因为拜占庭起了内讧,根本不能全力以赴对抗敌人。趁此良机,波斯全歼3万拜占庭大军,占领亚美尼亚。545年,拜占庭终于扛不住了,他以支付2000磅黄金的代价赎回了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并换的一纸5年停战协议。

第三次战争:公元549~562年

547年,库斯鲁一世单方面撕毁协议,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拿下庇特拉要塞。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战争,拜占庭军队终于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随后,波斯语拜占庭在高加索山麓打了6年的战争。拜占庭败多胜少先赢后输,在公元555年,拜占庭军在法息斯河口背水一战大获全胜,换来了宝贵的议和机会。562年波斯归还科尔奇斯,拜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公元571~591年

571年,拜占庭的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波斯君主库斯鲁一世以此为由进攻德拉城,索得黄金4万磅后撤军。589年,波斯内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扶库斯鲁二世登上波斯王位。作为回报,库斯鲁二世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伊比利亚的一半拱手送给拜占庭。

第五次战争:公元603~631年

虽然库斯鲁二世在是拜占庭支持下当上的君主,但他仍对拜占庭的广袤领土虎视眈眈。606年,库斯鲁二世率大军西征,一路上趁着拜占庭内乱方酣接连攻下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卡尔西顿城,直逼君士坦丁堡,而拜占庭根本无御外辱之力。609年,波斯大军长驱直入,攻下叙利亚,611年再下安条克,613年洗劫了耶路撒冷。619年,波斯大将巴夏?巴尔兹征服整个埃及。至此,波斯版图达到极点,萨珊的势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620年,巴尔兹助攻君士坦丁堡受挫。双方达成休战协定。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在休战时候看到机会。622年,他带领部队突袭小亚细亚的伊索斯港。

接到战报,波斯军慌慌张张地赶往伊索斯,结果大败而归。拜占庭趁机将丧失的领土几乎全部收了回来。631年,科巴德二世与拜占庭议和: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

罗马波斯战争历经400年,双方交战数百次。战争中,波斯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占有优势和主动,但由于缺乏一支可与拜占庭海军相抗衡的海军舰队,无法对拜占庭的欧洲部分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构成致命威胁,因此几次围攻都失败,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另一方面,拜占庭在这段时间内涌现出大批享誉世界的伟大将领,如贝利撒留、贝思、希拉克略等,他们的指挥艺术和战争谋略在战场上做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后在决战中击败敌人。

罗马波斯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由此大大削弱,后来竟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波斯经此长期战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20年后的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可以说,历时4个世纪的罗马波斯战争加速了罗马帝国特别是拜占庭帝国衰亡的步伐,也为萨珊波斯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