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2985700000016

第16章 古代亚洲(11)

秦王统一中原后,向北抗击匈奴,把疆域扩张到到阴山一带,重设九原郡,34个县。向南在当地设置了34个县(一说44县),重设九原郡;向南征服东瓯、西瓯、南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此外,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夺取河套南地区。并在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的基础上,建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经过数年开拓,秦王朝的版图已经“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给中国的多民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秦王朝成立封建专制统治后,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新制度、新情况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后来,这种制度被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沿袭下来。在中央,皇帝以下协理政事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和掌管具体事务的“九卿”,所有官员的任免由皇帝控制,中央官员和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流官制度取代世官确立起来。

与此同时,秦朝全国设立郡县制,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秦律”颁布,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就此奠定。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虽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又使中国文化产业遭受了重大损失。

秦始皇死后,胡亥阴谋杀死兄长扶苏,当上皇帝。秦二世统治相较于秦始皇更加残暴,刑法严酷,苛捐杂税繁复沉重,终于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而在反抗暴秦的战争中,渐渐地刘邦、项羽两支力量脱颖而出,角逐天下。最后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自刎而死,刘邦夺取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前206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西汉朝廷正式开始统治中国。刘邦经过了秦末战争,又经过一系列诛戮开国功臣的事件,终于使得新生政权的根基变得稳固下来。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治理,西汉社会经济从凋敝变得繁荣,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

西汉初的统治者从秦朝行暴政迅速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赋税行降到了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人民从破产中逐渐恢复过来,社会也渐趋稳定。但是,长年战乱和西汉王朝统治者疯狂的土地兼并给西汉制造了大批流民。公元前107年,关东流民200万,无户籍者40万。到了西汉末期,流民数量之多已经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公元17年,荆州发生大饥荒,当地富豪权贵不顾人民死活仍是统治暴虐,急速将社会矛盾尖锐化。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无法生存的人们在新市人王匡、王凤兄弟的带领下起义,数日之间便发展到七八千人。他们的根据地在绿林山,故称为“绿林军”。

公元23年,绿林军向篡夺西汉统治权的王莽发动攻击,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夺取帝位,定都洛阳,年后建武,建立东汉王朝。建武二年,光武帝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到公元1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公元58~76年在位)、章帝(公元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朝廷的统治权落入章帝皇后窦氏家族手公元92年,和帝与宦官郑众等人诛窦氏,从此宦官权势熏天。到了东汉末期,宦官与外戚专权的状况交替出现,灵帝驾崩后何太后临朝,国舅与宦官集团争夺统治权。凉州董卓杀掉何太后,立傀儡皇帝刘协为汉献帝,中国再一次陷入诸侯割据的分裂之中。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西汉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异常发达。中国的造纸术等先进技术,丝织品、茶叶就是从这时期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两汉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儒家正统学说的确立、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史记》《汉书》两部正史的创立,体现了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时代特点,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核心。

在对外关系上,汉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少数民族威胁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稳定的关系,尤其是保持了汉代与北方强大民族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保证了汉朝边境的安全和建设。

28. 挑战罗马的帕提亚王国

帕提亚重骑兵与罗马军队战斗图

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国被兴起的罗马帝国所灭。罗马在塞琉古国的地界上建立了叙利亚省及犹太省,与帕提亚帝国接壤。从此,这两个邻居因为彼此都想更进一步扩大疆界展开了历时长久的战争。

最先挑起战争的是罗马。公元前53年,罗马的克拉苏率兵进攻帕提亚,罗马军咄咄逼人,帕提亚人步步后撤,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帕提亚人竟然将克拉苏的主力部队歼灭,取得了卡莱尔战役的胜利。克拉苏受挫后撤回亚美尼亚,残兵败将逃到叙利亚,双方约定以幼发拉底河为国界。此战不仅丢尽了罗马帝国的脸面,还让自己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组织更大规模的对帕提亚的战役,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绝对不甘心。

这段时期的罗马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中。马克?安东尼(约公元前83~公元前30年)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凯撒被刺后,他与凯撒养子屋大维、骑兵长官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 他们共同的敌人——刺杀凯撒的人被杀死后,三头联盟将罗马世界三分,雷必达统治西部省份,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并负责为老兵分配土地,马克?安东尼统治东部省份,并试图征服安息。然而,从公元前41年,他在塔尔苏斯邂逅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邂逅的那一天起,安东尼的东征之路步履维艰。

陷入与女王爱情中的安东尼显然已经把国家大事完全抛却脑后。或许他曾经也想当个具有丰功伟绩的君主,但这一切在爱情面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回到了埃及,公事完全交给部下,并且在女王的授意下对东方各城市的横政暴敛。这种行为激起了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人的不满,安东尼显走后不久,小亚细亚的动荡局势就开始升级,很多地方发生了针对罗马人的暴乱。这一切被留在帕提亚王宫中的罗马使者拉比努斯看在眼里。

昆图斯?拉比努斯是凯撒的大将提图斯?拉比努斯之子,但后来父亲死于凯撒之手。凯撒被刺身亡后,拉比努斯跟随卡西乌斯与布鲁图斯来到共和国东方,留在了帕提亚。他在这里一是为了避难,二是为了寻找机会复仇。

此时,他在帕提亚国王面前分析劲敌罗马的局势:“首先,安东尼已经公然和女王一起去了埃及,意志极度消沉;其次,屋大维则正在意大利和塞克斯图斯?庞培作战,根本无暇他顾;再者,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地局部斗争正在升级;最有力的形势是罗马军队中还有大量自己父亲的故旧,都是可以拉拢的。这个时候进军,显然天时地利人和这些胜利要素都具备了”

帕提亚国王奥罗德斯听完这一番话后,思索了许久后认为拉比努斯所言有理。仔细考虑过拉比努斯的建议后,下令全国总动员,派出王子帕克如斯一世指挥这支人数庞大的军队进攻罗马。

帕克如斯从小就是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因此,他的个人修养、能力非常高,但就是没指挥过战争。奥罗德斯此次派出最爱的小儿子,就是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同时树立起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就这样,公元前41年冬,帕提亚大军跨过幼发拉底河,拉开了西征的序幕。

“报告!帕提亚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听到士兵的报告萨克萨一筹莫展。他没有想到帕提亚军队这么快就包围了阿帕米亚城。但是似乎上天有意帮助萨克萨。因为帕提亚大部分都是骑兵部队,攻城的步兵很少,也缺乏装备,对一个阿帕米亚城久攻不下。看到这种情况,萨克萨镇定下来。他一边派人向自己当总督的哥哥求救。

这边阵营中帕克如斯也很头疼,拉比努斯这时又出了个主意,把大批劝降单投掷到罗马人的营地中,引起士兵之间的骚动,兵士不断前来投诚。总督听闻帕提亚人入侵、弟弟又被围困在阿帕米亚,匆忙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救助。但是,大部分士兵又被策反。就这样,帕提亚军队顺利占领了阿帕米亚城。

首战告捷,帕克如斯非常高兴,雄心壮志也被激起来了。可是经过半年的征战后帕提亚军队后勤已经无法支持了,帕克如斯只好带着军队主力回国休养,留下一部分驻军防守叙利亚。

在帕提亚西征期间,安东尼在埃及醉生梦死。最后有天终于得知帕提亚已经切断了他与罗马东方属地的联系,才振作起来准备反攻。

公元前39年,安东尼麾下大将文提狄乌斯在西里西亚登陆,拉比努斯手忙脚乱地派人回帕提亚求救。而文提狄乌斯也等待自己的重装士兵,因此二者处于僵持状态。很巧合地是,双方的援军竟然在同一天到达。远道而来的帕提亚援军骄傲轻敌,在正面交锋中被文提狄乌斯大败,拉比努斯也丢了性命。

托罗斯山会战后,文提狄乌斯没费多大力气就收复了自动投降的整个西里西亚地区,接着又顺利收复了巴勒斯坦,小亚细亚脱离罗马的城市看到罗马人的胜利,也只得选择再次臣服。帕提亚王奥罗德斯听到兵败如山倒异常震怒,再次下令全国总动员。

公元前38年,帕提亚王子帕克如斯出征。文提狄乌斯推算,倘若帕提亚人要攻下叙利亚,必须占领安条克;而要拿下安条克,肯定要经过幼发拉底河西南岸的希尔赫斯提卡山区,该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发动攻击的绝佳位置。因此他就在当地建立营寨,并将部队入驻。

不出所料,帕克如斯选择了希尔赫斯提卡这条线路前去攻打安条克。当帕提亚人路过该地时,发现了位于山顶的罗马大营。于是帕提亚人纷纷向山顶进发,文提狄乌斯让投石兵和标枪兵从山上居高临下发射石块,瞬间就再度打乱了帕提亚军队的秩序。尽管山脚下的帕提亚骑兵还是在勇敢地与罗马人交战,但由于敌人大多数身披重甲不易受伤,而他们自己却被未曾料到的猛攻搞得手忙脚乱,雪上加霜的是,混战中指挥官帕克如斯被一块石弹击中,当场身亡。当帕提亚士兵得知主帅阵亡后顿时大乱,四散而逃,大部分在还没有到达渡河地点前就被杀死。至此,文提狄乌斯大获全胜,帕提亚已经全军覆灭。

希尔赫斯提卡会战后,文提狄乌斯下令将帕克如斯王储的首级传送到叙利亚各地总督。这时,安东尼来到叙利亚,他一边假装热情地祝贺文提狄乌斯丰厚战果,一边夺去文提狄乌斯,把这位为罗马帝国挽回极大面子的的大将调往他处。

这次战争结束,罗马与帕提亚双方再次约定以幼发拉底河为国界。两年之后,安东尼再越过幼发拉底河进攻帕提亚时,则又被打败,双方相持。

至于帕提亚一方,当奥罗德斯听说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战死后伤心欲绝,一连十几天不理国政,最后把王位交给大儿子弗拉特四世。此次战争不仅让帕提亚丧失了最精锐的部队和庞大的损耗,更严重的是损失了一位未来的君主。从此,帕提亚一蹶不振,他们再也没有力量和勇气征服叙利亚了。但是,帕提亚曾经战胜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并与之长时间抗衡却是史书上最有力的一笔。

29. 两河流域的古老宗教,摩尼教

摩尼向弟子传教

公元216年,一个名叫摩尼的孩子出生在两河流域巴比伦北部的马迪努村。他的母亲叫做满艳,与波斯的安息王室有点血缘关系,父亲跋帝不仅是安息的王公,还是个犹太派基督徒派别厄勒克塞派教徒。

因为父亲信教,摩尼从小就接受了教徒般清规戒律的培养。这个孩子异常聪颖,精通天文,善于绘画,深晓幻术,并且熟知各种宗教教义。公元240年4月19日,二十四岁的摩尼自称受到天使重要启示,创建了一个新的教派。可是早在很小的时候摩尼就已经是厄勒克塞派教徒,要想创教,并传播自创宗教的话,肯定要退出厄勒克塞派,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事情,严重到没有父亲的保护,摩尼可能被教徒所杀。摩尼在脱离厄勒克塞派教后没有办法住在家乡了,就带着两个追随者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重要城市泰西封。

公元242年,摩尼在巴比伦传教,他的目标很宏大,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从开始只有两名追随者到摩尼的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再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摩尼用了很短的时间。

起初摩尼和他的追随者们在波斯北部传教,后来来到印度,在拜见了杜兰国王后献上摩尼教经典,使得杜兰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来后,踌躇满志的摩尼又见到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卜尔,并且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卜拉干》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卜尔。沙卜尔看了这部书后非常认同摩尼教,于是大笔一挥给了摩尼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帝国范围内任何地方旅行和传教的书面文件。随后,摩尼又派使徒阿驮、承法教道者帕提格等向罗马帝国境内传教,派末冒等向东方传教。在此期间,摩尼教吸收了大批教徒,包括他的父亲也皈依了摩尼教。此外,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也做过九年“摩尼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