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包头市商业银行员工思想中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企业文化无非就是搞一些体育比赛、唱歌、跳舞之类的文娱活动。其实,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命工程
包头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其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关系到包头市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文化的竞争将成为商业银行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成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包头市商业银行的人们注意到,世界上大凡成功的大企业、大机构在创建初期或在改革之后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这是由于确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等于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比如,花旗银行在长达1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它独特而又卓越的企业文化,一直支撑着花旗银行的成长。花旗人热爱花旗、效力花旗的企业文化是花旗银行成功的一大法宝,可以说没有卓越的企业文化就没有花旗银行的奇迹。花旗银行总结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独特的经营传统与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战略,而获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并且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的竞争,已发生延伸与演变,不仅直接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且更体现于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管理研究的权威美国哈佛大学认为,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WTO的加入,商业银行将呈现出明显的业务国际化、竞争白热化、手段现代化、经营全能化、管理系统化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中外商业银行必将在企业文化上展开较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崭新的竞争手段。包头市商业银行决策者们意识到,银行要想生存,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加速层次升级,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加快“软件”优化,构筑优秀而又先进的企业文化,用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包头市商业银行的生命工程。
因而,加强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对于包头市商业银行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圈与增强市场竞争力极具战略性,并且包头市商业银行文化的重新创造应从根本上进行突破。今后的包头市商业银行即使技术、人力及硬件要素等能跟上,若没有企业文化的“软件”支撑,企业依旧缺乏内驱力,难以维系可持续发展。所以,包头市商业银行文化的再创造一定要形成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特色创造和规定性。同时,包头市商业银行的文化重塑还应切合我国的实际,要形成颇具国际性、民族性与金融特点的中国商业银行文化。
企业整体文化则是企业精神的培养基、生长点。企业精神需要有合适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繁荣的条件。根深才能叶茂,没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的土壤,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很难培育、成长。要培育出卓越的、一流的企业精神,必须首先创造出卓越的企业文化,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氛围。如果只倡导企业精神,而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精神难以形成。而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为企业提供鲜明统一的价值观念,并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源泉。
二、银行文化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器
1.银行文化是银行的根
一个优秀银行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优秀的银行文化发展史。这已为众多的银行特别是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证明。
包头市商业银行坚持在全行推行和建立以“一个品牌,两个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管理模式。即“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和核心,全力打造商业银行这个品牌为主体;以营销体系和网络建设的经营创新以及赛车机制、无障碍管理的制度创新为两翼”的管理模式。
通过在全行范围内大力打造“三大系统”,全面实施和推进作业系统、营销系统和组织推动系统的实施,积极参与、探索具有包头市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为全行的快速发展和稳健经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全行上下坚持以效益为最终目标,坚持稳健、科学的发展观,依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不断创新的服务,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宗旨,以创造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断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资产规模、存款总量、经营效益快速增长,成为包头金融行业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如今,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包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哈佛大学兰普教授曾经研究近10年来影响美国著名大银行的持续成长的诸多因素,最终得出结论,认为银行成长的最主要因素是银行文化。兰普教授说,过去看一个公司的业绩,仅仅看账面,今天更重要的是看一个公司的文化。好的银行文化不仅决定一个银行的业绩,而且决定一个银行的未来。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一个银行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银行精神、价值标准、理想信念和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银行文化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美国在探究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时发现,日本的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重视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的开发,而且更为重视经营信条、银行精神、人才开发等无形资源的培育。这一发现使美国人认识到,经营最成功的银行里,主宰成功的第一位因素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也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和手段,甚至不是科学技术,而是那些与人的创造力、革新潜力所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这一重大发现,弥补了西方管理理念见物不见人的理论缺陷,标志着银行文化理论的诞生。
简单地说,银行文化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其终极目标是构建银行价值观;第二,其现实手段是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第三,其主要管理方式是实施以人为本的软管理。银行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将以制度为核心的硬性管理转换为以人为核心的软管理,充分挖掘和释放人的潜能,使具备不同特质的银行人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使银行赢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说银行文化就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器,对内可形成凝聚力,对外能形成吸引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具备动力器作用的银行文化的一个基本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建立一种激发创造潜能和创造激情的组织机制,形成银行新陈代谢的能力,不断将超前的思想转化更新为人类精神和物质产品结构的内在动力,创造性地满足需求。在由思想到物质动力的运行过程中,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培植出银行成长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培植出一个在严峻的挑战中,以超前的思想不断推陈出新的先行者队伍,推动银行飞速发展,把银行的经营行为领向了一个更符合人性、更能满足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的境界。
如果把银行比做一棵树的话,那么银行文化就是这棵树的根,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银行文化是一个银行的“根”,不同的根上生长着不同的组织结构、独特的产品、营销渠道、独特的银行人,这个根对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土质等状况极其敏感,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和调整,在根须不断延伸的过程中,使整个植株群摄取更多的养分,变得枝繁叶茂。当一棵树由幼苗成长发展为森林、一棵草衍生为草原的时候,它将影响这个地区的阴晴风雨。这说明银行文化极具成长性的特色。换言之,不具备较强成长性、不能使银行持续创新价值的银行文化肯定不是一种优秀的银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