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痛苦”这个词的图画;
5.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静思”这个词的图画;
6.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阴险”这个词的图画;
7.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异想天开”这个词的图画;
8.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甜蜜的梦”这个词的图画;
9.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胆战心惊”这个词的图画;
10.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能表达“莫名其妙”这个词的图画。
假想性推测
“假想性推测”被一些创造学家认为是通过猜测一件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后果,而达到自由想象的目的。它的出题模式是“假如……将会……”,是兼有“关系发散”和“因果发散”中由因及果的训练因素。
[举例]假如世界上没有水,将会怎么样?
地球上没有森林;没有农作物;没有人类;没有雨和雪;没有豺狼虎豹;没有人淹死;没有游泳比赛;吃不到海鲜;没有水产品公司;没有水产科学研究所;没有海洋学专家;没有自来水公司;没有海岛;没有船;没有海军;没有核潜艇……
【训练题】
1.假如世界上没有任何钱币,将会怎么样?
2.假如一个单位所有的人都用机器人来代替,将会怎么样?
3.假如世界上没有船,将会怎么样?
4.假如世界上没有房子,将会怎么样?
5.假如没有太阳,将会怎么样?
6.假如真有“宇宙人”(别的星球上的人)到地球上来,将会怎么样?
7.假如世界上没有钢铁,将会怎么样?
8.假如没有空气,将会怎么样?
9.假如人没有嘴巴,将会怎么样?
10.假如一个人从来就不会使用“假如……将会……”这种思维模式,他将会怎么样?
联想训练
见到一事物的表象、语词或动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语词或动作就叫联想。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的人,他的联想能力就可能越强,联想的范围也可能越广。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训练活跃的联想能力,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创造设想。
联想大致可分如下三类: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及接近联想。
它们的关系如下例:
1.在两端表达某种意思(概念)的词的中间,再写出两个与前后词的意思(概念)有联系的词。
[举例]钢笔——月亮。
可以写为:钢笔——书桌——窗帘——月亮。
【训练题】
1.鸟——书;
2.铁——月饼;
3.纸——土;
4.树——皮球;
5.战争——火星。
2.选一个字,将下列各字联成一个新的词组。
[举例]泛、东、告、播、岛
广泛广东广告广播广岛
【训练题】
1.路、理、德、喜、具;
2.选、局、面、初、年;
3.据、位、独、身、数;
4.滚、鼓、水、球、扰;
5.头、家、族、信、敬。
§§§第3节决策技能训练
训练目的
1.探寻决策的影响因素。
2.分析最佳决策方法的内容要点。
3.指出不同决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4.建立一套选择最佳决策方法的操作程序。
5.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决策方法。
训练内容安排
1.讲授决策技能。
2.决策方法研究。
3.小组讨论。
4.案例研究。
训练时间
全部训练大约三个小时三十分钟。
训练目的
1.探索影响决策的因素。
2.分析最佳决策方法的内容要点。
3.指出不同决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4.建立一套选择最佳决策方法的操作程序。
5.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决策方法。
(1)作为管理人员,你要:
·作决策;
·执行决策
(2)你采用的决策方法将影响:
·你的决策本身质量的高低;
·决策的执行情况。
(3)决策方法能够反映决策制定过程中员工参与程度的高低。
(4)掌握决策方法的不同类型;
·独裁式;
·部分民主式;
·完全民主式。
(5)任何一种决策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同的决策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对象。
如何作决策:选择合适的决策方法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你既要作决策,又要执行决策,你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不仅决定着决策质量的高低,而且影响决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在以前我们提过的多种决策方法中,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果你在进行决策时,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而不向其他任何人征求意见,那么这种决策方法就是“独裁式”的。而如果你能够让员工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那么你所采用的就是“部分民主式”的决策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的意见对你作决策不能产生任何决定性的影响,你既可接受也可不接受。还有一种“完全民主式”的决策方法。这时要求你与有关人员组成一个决策小组,由决策小组(而不是由你个人)作出最后的决策。
没有一种万能的决策方法,不过,在特定的决策环境下,使用某一种决策方法可能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决策环境,然后在明确不同决策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灵活选用适宜的决策方法。
你的决策方法研究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你所采用的决策方法,分析不同决策方法的优缺点。活动分成四个部分,A部分要求你判断一下近期采用的决策方法类型。在B、C两部分中,你将进一步分析你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原因,最后在D部分中,你将对每一种决策方法本身的优缺点作分析。
A部分
首先看一看下面关于三种决策方法的五种描述,然后回顾一下你近期作过的三项决策,判断一下它们分别更接近于哪一种描述,并在相应的序号前用“√”表示。第(1)(2)种描述属于“独裁式”决策方法;第(3)(4)种描述属“部分民主式”;第(5)种属“完全民主式”。记住,只能选一种表述。
决策方法描述:
(1)你是不是仅凭自己掌握的信息,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作出决策?
(2)你是不是听取有关意见后独立作出决策?
(3)你在作出决策之前,是否与有关人员进行私下个别谈话,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你在作出决策之前,是否召集有关人员开会,集中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你是不是与有关人员组成一个决策小组,由决策小组最后作出决策?
B部分
通过填写“你的决策方法研究分析表”,按顺序分析研究你在A部分列出的三项决策。
比如你在分析第一项决策时,先在“i”栏判断一下它所属的决策类型,是“独裁式”,还是“部分民主式”?或是“完全民主式”?然后按表中要求,在“ii”栏、“iii”栏、“iv”栏、“v”栏中分别填写你之所以这样进行决策的各方面原因。
对后两项决策的分析照此办理。(见图6-3)
下面的例子也许能为你填表提供一些参考:
(1)你本人方面的原因:
·你的价值观、态度和需求。
·你对下属的信任程度。
·你对下属工作动机的判断。
(2)你下属方面的原因:
·他们是否愿意承担责任。
·他们在参与决策方面的知识和经历。
·他们的期望。
·他们的职业发展愿望。
(3)工作任务方面的原因:
·它的复杂性程度。
·它的专业特殊性。
·它的重要性。
(4)组织方面的原因:
·相对于其他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时间方面的要求。
注意:
以上仅是一种填表思路,仅供参考。
C部分
对受训人员进行分组,每小组由3~4人组成。结合每个人在B部分完成的“分析研究表”,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之所以采用某种决策方法的原因。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分别列出采用三种决策方法的具体原因、影响因素。
D部分
仍以小组形式,结合每个人在决策方面的体会和感受,讨论不同决策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其他小组成员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决策方法呢?
如果有,这种方法是什么?它为什么“更好”呢?
表6-3你的决策方法研究分析表
决策方法选择
对决策方法的选择是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环节,而你选择的决策方法将影响:
1.决策所需信息的质量和数量。
2.决策被下属员工接受的程度。
3.下属员工在执行决策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程度。
4.决策执行的速度。
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法呢?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很多,你只需针对一系列的提问,回答“是”或者“否”,你就会借助下面的“决策树”,很快找到你需要的决策方法。
下面1~5分别代表A部分中提到的五种有关不同决策方法类型的描述。
1.决策是根据你自己掌握的信息,完全由你作出的。
2.决策是你听取有关下属意见后,由你独立作出的。
3.决策是在你与有关人员和下属个别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后作出的。
4.决策是在你召集有关人员开会,集中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后作出的。
5.决策是由你与其他有关人组成的决策小组集体作出的。
案例分析:他的决策方法对吗?
经过两周的管理技能训练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刘青松急切希望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刘青松星期一早上上班时,上周末的决策训练课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原来的决策方法确实需要改进一番!”他想。他离开工作岗位去参加训练之前,就遗留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而眼下,部门里又“冒”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有一个问题老板催促了好几次,刘青松也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他想:“这又是我采用"完全民主式"决策方法的好机会。我想他们一定会同意我这样做的。事实上,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明了,由他们自己提出的新的工作任务标准一定比我打算制定的还高。这两天就让他们讨论决策去吧,我也可以抽出时间去处理其他一些事情。”
刘青松管理监督着五个人,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安装和检测生产线上的电子计时器。虽然现在在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生产线上的检测循环时间已大大缩短,但他们仍然在按几年前制定的老工作标准完成工作。刘青松觉得这次是让员工参与决策的绝好机会。
刘青松很快就向那五个工人布置了这件事情,他告诉他们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工作任务标准需要重新制定。他要求他们讨论一下这件事,并把讨论结果在星期二下午五点钟之前告诉他。这五人对此非常感兴趣,专门在星期一晚上安排一小时进行讨论,甚至午餐和喝茶时都在谈论这件事。
可第二天下午,他们的讨论结果却让刘青松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任务标准应当再降低20%。他们说:“我们感谢计算机使得我们的检测工作变得似乎容易一些,但是生产线——相对而言却越来越复杂了,当你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方式后,原定标准的改变会使得你的工作一切从头开始。”
刘青松知道,老板决不会接受他们提出的降低任务标准的要求。但是他既已让员工自己进行“决策”,又怎能断然否定他们的决策结果呢?“我怎样才能摆脱这个尴尬的局面呢?”刘青松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