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2965200000027

第27章 积极发掘员工的才能(2)

这份对管理层的信任和授权,要比联合利华总部直接命令管理层去做事要好得多。如果联合利华事必躬亲,不能充分信任各地管理层,担心他们做不好工作,那么,各地管理层就只成了上级的传话筒,机械地工作,根本没有成就感可言,更不用谈有什么创造性的成就。而联合利华因为对各个地方不了解,也很难站住脚。

所以,管理者只要注重重点,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就可以了。通常,著名的领导者也都是有名的授权者。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把权力授予适当的人。并且授权的真正手段是要能够给人以责任、赋予权力,并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报告反馈系统。

当然,在授权前,管理者要把事务按重要程度分类,比如,分成重要的、较重要的、不重要。当然,这里的重要或不重要都是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自己拿捏的。但凡事有个轻重缓急,抓大放小,才能提高效率。另外,还要对工作的难易程度进行个评估,然后酌情采取措施。

比如,把一些不重要的并且容易完成的事情,大胆地放手让员工去干;对那些不重要但比较难完成的工作,可以边训练边授权,让员工逐步提高,使得工作难度降低;对那些重要但容易完成的工作在放权的同时严格进行监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对那些重要但是难度大的工作,可以自己亲自处理,并尽量地使它们朝着其他类型转化,最好让其变成一个人人都能做的程序化东西。

总之,管理者不是神仙,也不是超人,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管理者要集中精力抓大局,做大事,不要拘泥于细节,也不必大权独揽。评价一个领导者是否优秀,不是指他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而更看重的是其是否具有调动下属积极性的能力。

不犯错误的员工不一定是好员工

【德鲁克如是说】

一个人越好,他犯的错误就越多——因为他会努力尝试更多的新东西。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否则,他肯定将成为一个工作平庸的管理者。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学活用】

管理者都认为不犯错误的员工才是稳重、工作踏实的好员工。殊不知,不犯错误的员工也可能是安于现状、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员工。的确有这样一些员工,工作的原则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想过为公司做出贡献,而只是想着没有大过就能在公司里混。这也反映了员工的责任心、创新意识的缺失。

当然,这里所说的犯错误,并不是犯道德品质上的错误,也不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更不是知错犯错。这里的犯错误是为了公司发展考虑,不断尝试新东西的时候,无意犯的错误。这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美企业界流行一个说法:“你不射门,你百分之百没有命中率。”如果怕失败、怕犯错误就不可能前进,在探索中免不了犯错误,做的事越多,犯的错误可能也越多。可在犯错误中员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后为企业创造更大贡献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企业管理者对为了企业发展而勇于承担风险,但因没有经验而犯错误的员工一定要宽容,要悉心保护员工的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们允许下属犯错误,如果那个人在几次犯错误之后变得“茁壮”了,那对公司是很有价值的。犯了错误就能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西门子公司作为外国企业在华最大的投资商之一,在中国拥有40家合资企业,16000名员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是如何“管”人的?

在西门子公司里,员工们都有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机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表现突出,就会被提升。即便本部门没有空缺,也会被安排到其他部门。有能力的员工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愿望,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一步一步地向上发展。当然,西门子公司也不全是优秀员工。对那些一时无法胜任工作,经常犯错误的员工,西门子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他们换一个岗位,让他们再试试,很多时候,那些在某个岗位工作看上去不称职的员工,经过调整,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干得和别人一样好。

正是这样自由的环境,让西门子公司员工有犯错误的机会,有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西门子有了越来越多对公司做出杰出贡献的员工。

曾有一个21岁的青年,在刚刚进入营销界不久,就拉到一笔订单,因为一心想做成生意,又因为刚刚入行,经验不足。于是,便违反公司款到发货的操作流程,冲着国营商场这块“金字招牌”,提前把货物送到对方仓库里。谁知,那个客户称礼拜六会计不在,无法结账,让青年周一上班再来取钱。

结果,等到了周一结账,去仓库一看,所有的货物早已经被转移了;商场不认账,说是那个物资经理卷货逃跑了,他们不负责任。结果,二十多万的货款再也没追回来。而当时,那个青年的月工资也不过才200元。

我们可以想象,造成这样大的损失,企业老板一定气坏了,不知道会怎样处理这个青年呢?但出乎意料,老板听到这个情况后,没有赶走这个青年,甚至也没有骂他。

而13年后,这家企业已经成了中国企业500强之一;而当年那个闯下大祸的青年,也已经一路成长为该企业下属某事业部的营销经理,成为中国最成功的营销操盘手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板如果能够宽以待人,给员工留下改过的机会,可能给自己留下了人才,创造了业绩。

我们常说,年轻人有犯错误的资本,犯了错误才能走向成熟,年轻人应该在年轻时犯些错误。但问题是,当年轻人犯下错误的时候,又有几家企业,能够像上面那个青年所服务的老板那样,能够宽容员工的过失,并继续给予机会呢?很多企业都只是激励成功,而忽略、不鼓励犯错误。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制约了员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让员工缺少了对企业的归属感,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

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

【德鲁克如是说】

管理者将某人安置在某个职位上时,要充分考虑这个人的特点、长处和条件,使职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和长处。

——德鲁克《成果管理》

【活学活用】

一个人拥有才华是必要条件,但是,仅靠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懂得把最好的机会、最关键的岗位、最重要的职责留给最有能力的人,因为在最有能力的人才手上,机会才会发挥最大效用。

巨晓琳高中文化,是一名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一名普通农民工。但他在自己工作24年的岗位上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出的成就:他革新工艺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独立编写了我国铁路电气化史上第一本施工教科书,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

他这一系列的成就首先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但是,这还不够,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更是成就巨晓琳的重要条件。

巨晓琳说:“我虽然是农民工,但在单位里,和正式职工的待遇一样,同等的学习机会,一样劳动,同样的管理,提供一样的生活、同样的报酬。这是我之所以能够长期在这里做的重要原因。”从他第一次的小发明成功,工班长奖励给他一根冰棒,到后来的公司奖励给他电脑,为他配备助手和拨付技术革新专项经费,巨晓琳在公司的支持下实现了“农民工也能有作为”的理想。反之,我们想一想,如果不能获得和正式职工同样的学习机会、工作机会,不能获得同样的管理和报酬,是否还能成就今天的巨晓琳。

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同样,人才也需要一个让自己大放异彩的支点。

三国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大胆使用年轻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成就东吴伟业。周瑜是他手下的股肱之臣,在周瑜被任命为大都督统管全国兵马时,他年仅34岁。为此,曾经跟随孙权父亲的屡建战功的程普老将军非常不服气,并且还曾公开侮辱周瑜,但孙权毫不动摇自己对周瑜的信任。

吕蒙出身行伍,因为作战勇敢,20来岁就被封为横野中郎将,孙权还让他独当一面,驻扎陆口对付关羽。

鲁肃也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他刚刚20来岁,就被孙权发现,留在身边,参加机要。大臣张昭曾经倚老卖老,在孙权面前说道:“肃年少粗疏,未可用。”孙权没有听信他的话。相反,越发重用他,周瑜死后,又让他继任都督。

陆逊本是个无名小卒,在吕蒙的推荐下,孙权便把偷袭荆州的重大任务交给了他指挥。 后来,在西蜀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时,孙权又升陆逊为大都督,让他掌管东吴六郡八十一州的军马。

孙权重用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人尽其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辅佐,经历一系列战争,才使江东地位得以巩固。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善于识别人才,更应该善于使用人才,放心使用人才,多给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比如,交付他们一些重要的任务,征询他们的意见,等等。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时候连员工自己都不知道,领导者就应该把他们的才能引导出来,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提供机会。只有这样,人才的才能才会为企业所用,才会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给员工提供归属感

【德鲁克如是说】

想要在组织内有所表现,个人和企业的价值观必须兼容。如果双方的价值观不求完全一致,但一定要达到求同存异,如果互相排斥,那么,个人不但无法做出成绩,还会产生挫败感。

——德鲁克《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实业、社会与世界观》

【活学活用】

每个企业成员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像是企业这部大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只有企业中每个人都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才能使企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企业发展最终靠的是全体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企业的发展才有个人的更好发展,每个人都要积极融入企业中来。

但是,每个企业中总有一些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感慨工作环境不好,无法融入团队而频繁地跳槽,这不仅使员工发展缓慢曲折,同时,也对于企业也是一种损失,因为频繁的人员流动必然造成工作延误或者衔接不畅等问题,所以说,领导者应该让企业有家的感觉,让员工能够融入团队,有归属感。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

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例如,日本的大中企业,管理员工采用终身雇佣制,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这不是法律的规定,而是日本企业共同承袭遵守的传统。这样就使员工产生企业和他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使员工把自己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内部等级分明。上下级在工作中有严格的界线,员工从不越级汇报情况,但是,这种等级制度并没有造成上下信息不通的隔阂和矛盾,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在大食堂里吃饭,休息时间和员工一起聊天,一起参加娱乐活动。这就增加了企业和员工的亲和力。同时,如果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领导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对员工道歉,如说“给您添麻烦了”之类的话。而员工心中会非常愧疚,认为自己的失职给企业和领导带来了不便。这就很容易形成上下团结一致的氛围。

第三,企业员工的晋升工资主要凭工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工龄,这就限制了工人的“跳槽”现象,鼓励工人在一家企业一直干到退休。雇员工作时间的长短,表现出他个人的忠诚度。对企业的忠诚态度,比员工拥有技能更重要。这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四,把劳资关系转变为家庭内部矛盾关系,劳资冲突和交涉只限于企业内部,强调“家丑不可外扬”。

第五,在日本,无论大小企业,都实行员工的朝、夕仪式。每天早晨上班铃一响,人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立,在值日员的带领下,大家手指社训,大声朗诵。内容多为“为今天工作加油”之类的话。夕礼的内容都一些“安全驾驶,平安回家”的话。

这些因素,都使日本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非常强,企业员工和领导都对企业都有很深的感情,对公司也都很忠诚。他们认为只有依靠公司,为公司好好干,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在多数企业,员工从早到晚穿着工作服,勤奋工作;下班后也不会马上回家,要么主动加班,要么就和同事聊天下棋或喝酒来交流思想,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所以,他们的工作时间从来就不止8个小时,而是10小时、12小时。也正因为这样疯狂的工作精神,才有了日本“二战”后腾飞式的高速发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要留住,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应该把员工区别开来,分成几类。对于员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有才有德、无才有德、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有才有德的员工应该重点培养,并最终给予重用。对于无才有德的员工可以留用,并逐步培养。而有才无德的员工和无才无德的员工是坚决需要予以清除的,以免影响公司的发展。

另外,领导应该考虑到,现在的员工多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轻人,是在温暖的环境中走过来的,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一旦离开家乡到了企业以后,作为企业该怎样做?平时应该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最最关心的问题,必要时领导亲自过问,这会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还有薪酬制度上,制定得比较合理、优厚都能让员工产生归属感。

员工有了归属感才会安心在企业工作,才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才会在工作中创造更好的业绩。企业领导应该重视起来,并着手采取适合本企业的措施,增进员工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