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炒股要有好心态
2961500000029

第29章 大势要看清炒股才轻松(2)

打开中国股市十多年发展的走势图,你不难发现,那时起时伏的曲线,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勾画出来的。无论是中国的管理层还是股评界,无一不承认中国股市在相当程度上还是政策市,作为一个中国股民,看大势,首先就要看政策形势。

股票市场的变动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最全面、最综合的反映。股票市场的走势,主要由技术面、基本面、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复合作用形成的,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面。股市政策主要包括对股市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基本政策是长期的,国家对股市发展是支持还是限制,是稳步发展还是加速发展,这些是基本政策。从我国来看,国家鼓励股市发展的决心是坚定的,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股市政策的第二个方面是具体政策,在基本政策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股市具体政策变化,虽然不能最终改变股市的发展方向,但却能暂时改变股市的发展进程。中国股市的多次起落与波动,都是缘于某项股市具体政策的变化。1993年12月18日,管理层披露55亿新股发行计划后,12月21日上证指数一天下跌118点;1994年8月,证监会宣布“三大”救市政策后一周内上证指数净升350点,涨了110%;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下达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5月18日爆发“井喷行情”。上证指数单日涨幅高达31%,创“政策效应”之最。但接着在5月22日传出证券委会议决定,1995年度新股规模将于二季度下达。受此消息影响,5月23日上证指数暴跌16.4%,创上证指数单日跌幅之最。仅仅经过4个交易日,中国股市在政策影响下,上演了一幕令中国股民悲喜交加的暴涨暴跌。前三日“井喷”上涨何其迅速,最后一日疯狂下泻又何其猛烈,真是涨也政策,跌也政策!2000年2月14日,龙年开市第一天,受允许股票质押贷款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两大利好刺激,沪深股市强劲上扬,以罕见的巨大跳空缺口开盘后一路高开高走,收盘时分别创下9.05%和9.36%的日涨幅,成为1996年12月13日实行涨跌停板限制后的大盘单日涨幅之最。2001年6月大盘反转向下后,到10月22日,沪深股市分别下跌了32%和40%,其跌幅之大为近年罕见。此次下跌的导火索是实行国有股减持方案。而10月22日晚上,证监会宣布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减持国有股,第二天沪深股市立即出现“井喷式”的巨幅反弹行情。上证指数、深圳成份指数、上海B股指数、深圳成份B股以及所有的股票,基本上都以涨停报收。

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股票市场的走势必然会受到管理当局政策变化的影响,甚至有时会反应过度。这一点在类似我国这样不发达的股票市场上反映得尤为突出。据对上海股市波动的情况的资料显示,在导致市场波动的因素中,政策因素占34%,在各种因素中居于首位。

这就提示投资者,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绝对不能忽视政策的影响,漠视政策的导向。在股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股民无视政策的作用,甚至逆政策而动,结果无一不是被碰得头破血流。

1996年,股市出现了非理性的暴涨与疯狂的炒作,为了维护股市秩序,从10月开始,证券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连续颁发了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一系列规定。难以置信的是,许多股民对政策的调控不以为然,以至每项抑制股市过热的政策出来,股市不是正常回落,而是继续攀升。面对股票极度过热情形,管理部门终于在12月15日这天采取了非常措施。这天,新华社播发了12月16日见报的《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与此相配套的措施是,国家计委和国务院证券委于12月15日共同宣布,1996年股票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相当于1995年的两倍;同时沪深两市实行涨跌板制度。《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见报后,沪深两个市场立刻作出了剧烈的反应。从16日至20日,短短的5个交易日,沪市大盘从1250点高台跳水,狂泻不止,直到863点才打住,竟跌去了近400点,深圳从4522点一路下滑,中间甚至没有喘息休整的机会,至3114点盘住。惨烈的行情无情地将追涨股民悉数套牢。

回顾我国股票市场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政府政策在股票市场打下的深刻烙印依然清晰可见。从其中不难发现一些特点:一是股市调整虽不都与政策性因素有关,但每次重大政策出台后都引起股市不同程度的波动,有时波动幅度相当大。二是1997年以前我国股市表现出波动幅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1997年后股指走势相对平稳,而且波动周期延长,这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管理层监管手段日趋市场化,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日益理性化,“政策市”效应有逐步减弱的趋势。因此,投资者在分析政策形势时,既要充分看到政策调控的影响力,也要恰当分析其局限性,不能过份夸大政策调控的作用,尤其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政策的意义。比如1996年12月发表的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其核心是规范市场,打击违规,但许多投资者片面地理解成股市利空,以致不计成本地抛售手中的股票,结果在1997年的股市反转中损失惨重。这说明,忽视政策的导向,甚至逆政策而动,有可能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片面地理解政策,也有可能走入误区,不能自拔。

经济政策左右股市大势

股市的长期趋势无疑是由经济周期所决定的,但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等(当然更包括上面所说的具体的股市政策),则对股市的中短期趋势具有极大的影响。毫无疑问,国家对股市的鼓励性政策必然刺激股价上扬,抑制性政策必然导致股价下跌。

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杠杆,政府的经济政策与股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位成熟的股民,不能不深刻认识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不能不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透过政策来分析股市行情,是预测股市走向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总的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增加资金供应,促进企业发展,从而推动股市向上发展;税收政策方面,调高个人所得税,则会影响社会消费水平,引起商品的滞销,从而对公司生产规模造成影响,导致盈利下降,股价下跌;能够享受国家减税、免税优惠的股份公司,其

股票价格则会出现上升势头。而这些是政策因素,通过公司盈利和市场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动。了解这些变动和以及导致变动产生的政策性原因,是股民入市必修的一门基本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对股市影响较大的几项主要经济政策。

1、货币政策。对于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的调节,需要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来体现,那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多是通过利率来完成的。降低利率,会刺激投资和需求的增加,促使股票价格上扬;反之亦然。另外,降低法定准备金、放宽金融机构融资限制,也会使股票市场资金变得相对宽裕,从而增加需求,促使股票市场向好。

在所有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中,利率是最为敏感的因素。一般来说,利率哪怕是极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股市的价格变动。从理论上讲,利率走势与股市走势呈相反方向运行。也就是说利率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可供股票投资者分配的股息、红利当然也会减少。这样由于股票的投资吸引力下降,银行储蓄回报率提高,投资者会把资金从股市撤出,转存银行。股市由于资金减少,就有可能出现股票供过于求的局面,最终引起股票价格下跌。反之,利率下降,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回股市,股价便会上升。并且,经验表明,股票价格通常在利率下跌前夕或开始下跌后不久到达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

国家的利率是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并遵循市场规律制定的。当国家经济出现过热情况时,一般表现为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投资需求过猛,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往往会采取提高利率的办法抑制通货膨胀。而这时股市也往往表现为牛市行情冲顶过程,风险已十分巨大。一旦利率提高或有可能提高,股市暴跌就有可能随时发生。

例如,1993年我国出现了经济过热情况,先后出现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股票热,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采取了紧缩银根政策,提高利率和保值贴补率,并进行了长达3年之久的治理整顿,最终导致了我国股市持续低迷,上证综合指数从1993年2月份的1558点一直跌到1994年7月的333点,到1996年初上证综合指数还停留在500多点的水平。而1996年以后我国经济终于实现了“软着陆”,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鼓励投资,1996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从4月1日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4月29日和8月23日又连续两次降息,大批资金从银行转向股市,从而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

由于利率走势和股市趋势呈反向运行,这就给予我们这样的启发:研判利率走势的“顶”和“底”,对寻找股市走势的底或顶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从宏观角度捕捉股市大机会的手法。不过,股市相对于利率的反向走势具有提前或滞后的特性,即利率见底之前,股市有可能先行见顶,或利率见顶之前,股市已提前完成探底过程甚至出现缓慢回升。两者并不一定是同步运行或同时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可过于机械地根据利率走势选择股市的买卖点。比如2007年3月18日,央行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并没有因此改变牛市格局,股指不跌反涨。显然,是股市的稳健,股民的信心,抵消了加息对于股市的负面影响。但这是否构成实质性的利空,还有待于根据以后一段时间股市的发展状况与政策的进一步行动还判定。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的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股市的整体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规模。财政规模的扩大和缩小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刺激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财政规模扩大,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的扩大会拉动经济,促进市场的繁荣,使股价上涨。反之亦然。二是施政的重点。财政规模的增减会影响整个企业界,而施政重点的变化会影响某一类企业业绩的变化。比如说,政府如果采取住宅政策为重点,则与房地产有关的股票价格肯定将发生变化;政府如果把扶持农业作为重点,则与农业相关的股票便会有良好的表现。总的来说,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明显的。政府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促使股市上扬,而紧缩的财政措施会抑制股市过热。

3、税收政策。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对股市影响最直接的是印花税。1999年,B股的印花税从0.4%降到0.3%,当时引发了一轮比较像样的行情。但是印花税只是对买卖成本的调节,并不是影响股价的内在因素。相比之下,对上市公司的税收政策就显得更加重要。自从宣布取消对上市公司的“先征后返”的税收政策后,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了影响。因为税收政策直接对上市公司的赢利情况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股票价格上快速地得到体现。

4、汇率政策。在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潮流中,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的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随着各国开放度的不断提高,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一般来说,如果预测到某国汇率将要上涨,那么资金就会向上升国转移,而其中部分资金将进入股市,股票行情也可能因此而上涨。可是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情形则恰好相反。从国外情况看,1995年至2000年,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从85.03上升到103.13,美元平均每年升值3.9%。同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3844点上升到10787点,平均每年上涨22.9%。而日本在1971年到1989年,日元升值3倍,日本股市则涨了20倍;韩国在1985年到1990年,韩元升值30%,股市涨了5倍。如果事先对此有所了解,我们就可以成功地预测到2006年的大牛市。因为我国2005年7月实行汇改以后,人民币迅速大幅度升值,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支持下,这无疑会造就一波A股的牛市。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人民币人民币升值步伐加速,A股指数也是节节攀升,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强牛市。如果我们早在人民币开始升值时即入市抄底,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三、根据市场走势判断股市大势

市场走势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的。一切政治、经济及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反映最终会体现在技术走势上。最直接影响股市走势的是投资者对市场的不同认识,或者说多空双方的交战结果决定市场的方向。因此,政策经济等因素先影响投资者,然后传导到股市。有时它们步调一致,有时却背道而驰。这样我们在研究大势时,不仅要看经济形势,看政策导向,还要看市场的走势。

(一)、根据股市趋势理论判断

很多人都知道,掌握了股市的发展趋势,就等于掌握了股市运行的节拍,等于拿到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金钥匙。但是,由于股市运行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股市发展趋势很难准确地把握到。西方证券界对股市发展趋势有许多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道氏理论,可资我们参考。

道氏理论,也称道氏方法,是指以道·琼斯股价平均数作研究对象,来观察和预测股价走势的一种股价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先驱。其基本原理是认为股价的运动有三种趋势:基本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趋势,并且这三种趋势只有在互证的情况下,才能明确地显示出来。

1、基本趋势。基本趋势又叫长期趋势,是指股价全面、普遍地上升或下降,其幅度超过20%,持续时间达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变动情形。基本趋势对证券市场的股价影响力最大,同时也是道氏方法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基本趋势,又包括长期上涨趋势即多头市场和长期下跌趋势即空头市场。

①多头市场。当股价的基本趋势呈持续上扬态势时,便形成了多头市场。具体来说,多头市场又可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