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2960700000018

第18章 做人要有表现心,不能强出头但也不能不出头(2)

学会适当地表现自己

一坛好酒,香飘四溢,从巷子的深处飘到大街上,从而路人皆知巷子深处有一坛好酒。这当然是在巷子并不深的前提下,假如巷子九曲回肠望不到尽头,那么这坛好酒终究免不了沦为平庸之物。至于是否是好酒,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孤芳自赏一阵,再好的酒得不到别人的品尝也只是徒然。养在深闺人不知,这样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湮没在默默无闻之中。

有一匹千里马,身材瘦小,但却能矫健如飞,日行千里。这匹千里马混在众多马匹之中,黯淡无光,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有与众不同的奔跑能力,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瘦弱。马场的马一匹匹被买主买走,这匹千里马始终没有被人相中。但千里马并不为之所动,在心里甚至耻笑那些庸庸之辈,对那些买主更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与其被他们挑中,宁愿自己一个人永远这样呆着。马场的老板对这匹马渐渐地没有了信心和耐心,给的草料数量和质量越来越糟糕。但千里马仍然信心很足,它相信总有一天,一位伯乐会相中它的。

有一天真的来了一位伯乐,他在马场转了半天,来到了这匹千里马面前。千里马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伯乐拍了拍马背,要它跑跑看。千里马见伯乐如此举动,心里很是不快,如果是伯乐,肯定一眼就会相中我,为什么还不相信我,还要我跑给他看呢?这个人一定不是真伯乐!于是千里马拒绝奔跑。伯乐失望地摇摇头,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马场的马只剩下千里马这一匹了。老板见它可怜,本想骑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饲养它,可千里马就是不走。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千里马杀了,拿到街上去卖马肉。

千里马至死也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

总有一些人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这匹千里马一样。是的,他们是英雄,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英雄,却羞于启口,怠于行动。他们习惯等待,习惯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只可惜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常有,即使伯乐站在你面前,你不在他面前跑一下他也不会知道你是千里马。中国人是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把谦虚视为一种美德,这没错,但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原来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你有才能,你有创意,你不说大家怎么知道呢?没有人有时间去做伯乐到集市上耐心挑选你,是好马你就要叫两声,你就要出来跑跑。

一切靠你自己主动,美好的东西不会主动跑到你面前来,就算天上掉下馅饼,也要你主动去捡,而且你还必须抢先别人一步。金子如果被埋在土里就永远不会闪光。如果要闪光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矿工侥幸发掘,而这种几乎等于不可能;另外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如果你努力,如果你是真金,这种可能几乎等于必然。

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须学会醒目地亮出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小武和同学去学校的大礼堂听一位著名企业老总的演讲。这名老总很有威望,是德国人,第一次来中国演讲。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有的人还一边听一边做着笔记。

大礼堂里面鸦雀无声,只有老总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偶尔有热烈的掌声响起。老总很是奇怪,如果在自己的国家,同学们早就站起来对自己提问或者争辩了,气氛异常活跃。而现在除了自己在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没有一个人附和或反应,难道是我的演讲很糟?

在演讲结束的时候,老总终于忍不住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期待着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令他失望的是,许久没有一个人站起来。甚至这位老总心里想,只要哪位敢站起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不管他回答得对不对,我都会为他提供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

这时候,小武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

老总为他鼓掌,同学们都以为小武的回答得到了老总的认可,可出乎意料的,老总却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但你的回答为你赢得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老总话音刚落,全场哗然。同学们都后悔,“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我就站起来了,而且我的答案还是正确的。”可是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最后,老总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记住,在今天,沉默并不是金。”

老总的话让同学们醍醐灌顶。在人才济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不会无缘无故地跑到你面前来。如果要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别人对你的注意,你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不卑不亢。在工作当中,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隐藏起来,要告诉你的领导你能够做到,让自己的领导赏识自己,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漂亮,然后让大家分享你做好工作的快乐。如果自己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即使你做得很好但也很可能不被领导发现,不被同事认可。

现在是这样一个年代:事情要做好,但做好的事情也必须让人知道。

既然是好酒,为什么要躲在巷子深处不表明自己是好酒呢?

如果你是千里马,一定要学学毛遂,一定要主动找到伯乐,告诉他,我是千里马,不信,我跑给你看!

表现的机会要自己找

有些人对自己总是没有信心,一个来之不易的摆在眼前的良好机会,他总是不相信自己,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去问别人,希望在别人那里得到一些鼓励,获得一些帮助,结果是问了10个人有9个人说不能做,这样,随波逐流,放弃了机会。

事实上,谁敢说自己有百分百的成功把握呢?

机遇来自于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90%以上的人还不知道,还未认识,等90%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新生事物了。你可以想想十年前的股票,二十年前的君子兰……所以我们务必记住,一切要靠自己把握。

在这个竞争激烈而又千变万化的世界上,放弃了机遇也许就放弃了成功。尽管抓住机遇不等于抓住成功,至少我们还有机会,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我们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赚钱之道、新的理财技巧……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或许我们现在还是不够强大,还是有些稚嫩,还有很多连自己看来都不满意的地方。这些都是不要紧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表现自己的勇气。

人都是有潜能的。据权威科学人士研究,人的能量发挥到15%的时候,就非常出色了。一般人只能够开发10%。可见,你可以更好,只要你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用得越多,便有越多的潜能可用,成功者只是比普通人多用了一点潜能,你的潜能可能还没有真正发掘出来。

以你的能力加上这个时代为你提供的机遇,你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网络世界的崭新时代,网络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因特网、各种局域网、银行电子结算网络、肯德基、麦当劳连锁店等等网络形式,无一不在我们眼前频频展现,并与日俱增。可以说,网络世界是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网络事业使人由平凡而璀璨,由约束而自由,由卑微而显贵。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不要怨天不够高,不要怨地不够宽,首先要问的是这鸟有没有比鹰飞得高的愿望,这鱼有没有敢跃龙门的志向。

也就是你有没有表现的欲望,有没有开发自己潜能的打算。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在你决定去做的那一刻开始累积而成的!从现在开始吧,亲爱的朋友。

找出需要,就去表现

时代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社会的需要为你提供机遇。时代是具体的。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任何人要想有所作为、取得成功,就要贴近时代、顺应时代,按时代的需要而行动。这样,他的名字才能紧紧地和这个时代联系在一起。

成功和机遇是离不开一定的时代条件的。在自然科学领域,如古代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近代蒸汽机、电的发明等等,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和自然科学家根据时代条件、顺应社会需要、经过不断实践和实验而取得的。

社会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和科学文化需要。适应这种需要,才可能恰逢机遇或创造机遇。同时,对社会需要也不应做狭窄的理解,不仅要看到眼前的需要,还要看到长远的和历史发展的需要。

我国古代有个“颜驷不遇”的故事。颜驷到了74岁,还是太学府里的一名小官。一天被汉武帝看到,究其缘故,颜驷说:文帝崇文,我是学武的,没有提拔;景帝喜欢老臣而我还年轻,故不受重用。如今万岁您崇武,又重用年轻人,而我却老了。颜驷不遇令人深思,令人叹息。除客观原因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自觉适应需要,催生机遇。

见风使舵,在我国一向被看作是贬义词。然而,适度地见风使舵不见得就是坏事,而且有时候十分必要。从市场经济的原理看来,有市场有需求,你的准备才有意义,市场需要什么你就准备什么,这样,成功的机会将会多得多。

美国贝尔研究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研所之一,共有科技人员1万多人,每年发表论文达2300多篇,获得的专利权达1.9万多项。其中列为重大科技成果的达八九十项,先后有7人四次荣获诺贝尔奖。这个研究所之所以在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科研选题上注意从需要出发,提倡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寻找课题。例如在磁性材料的研究方面,他们根据生产单位提出的开发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永磁材料的要求开展系统研究,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Chromindufi—N合金。据报导,该材料可塑性大、加工方便,而且含钴量低,可节约大量价值昂贵的战略物质。

从个人成长和进步方面上讲,尽量地把学习内容立足于社会需要。知识无限,人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学贵有择”,因此,应选择最急需、最必要的书乃至科学技术。

从需要出发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更能发展自己的目标。曾经名列全美十大富家之一的华裔电脑巨人王安,他的经营理论只有七个字:“找出需要,满足它!”王安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靠发明“记忆磁芯”开始创业,后来陆续开发出“林纳安青”照相排版设备、“洛其”对数计算器、300型计算机等产品。

“洛其”于1965年问世后,立刻成了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工作台上的第一部计算器。当时,王安公司一位年轻职员米勒在操作“洛其”的过程中无意说了一句话:“如果‘洛其’能更简单地操作,将成为商业上的一大利器。”这句话震动了王安,使他发觉了一个经营中的问题:“我一直只考虑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需要,因此忽视了其他多数人的需要。”他立即针对“洛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不到一年,一种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商用计算机300型计算器投入市场了。由于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商品立即成为市场的宠儿。

马克思说过:“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地理学家李四光不正是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石油,而苦苦地在祖国大地上探求,终于在地质学领域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吗?当华罗庚看到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应用数学时,他就毅然把应用数学列为研究重点,为了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他的足迹遍及祖国26个省市,行程20万公里。

当然,社会需要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眼前的,也有将来的。这就需要你的眼睛去洞察,你的头脑去思考。成功者的实践证明:找出需要,然后满足它,你就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