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GDP的70%以上,解决就业人数也占到了2/3。如此可观的数字足以说明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和下达了一系列有关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也空前向好,但同时要看到,我国的民营企业因受制于企业准入、融资困难、外贸风险等外部环境以及自身规模和机制有限、经营和创新能力欠缺等因素,生存和竞争压力也在加大。浙江商人正因为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原创性”特点,其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不足自然也较为明显:反映在发展理念上,不少浙商的观念已渐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反映在战略经营层面,许多浙商缺乏战略设计,产品同质化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竞争意识薄弱;反映在企业管理上面,普遍存在人才滞后的现象,难以突破家族制的束缚,企业发展亟需的现代企业制度迟迟建立不起来;反映在人文精神上,则是急功近利者多,并没有真正做到浙江传统精神所倡导的“义利并举”、“富好行其德”,何谈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呢!浙商身上的这些“短板”,一遇上风吹草动,就表现得尤其突出。迪拜金融危机、山西煤业变局、海南楼市泡沫……国内外的财经大事件似乎都与浙商有关。尚未结束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好地给他们补上了一课。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许多预见和未曾遇见的困难都会出现,这很正常。浙商今天面对的问题也是大家所要正视和化解的现象,即一个商帮的成长和成熟是在跌宕起伏、曲折前进当中才得以实现的。
改革开放深入掘进,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新一代浙商们该如何团结一致、继续拼搏前行,该如何来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习近平副主席早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之时,就主持制定了被称为“八八战略”的新世纪浙江行动纲领,在这个纲领中,包含了许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2009年初,正当浙江人民在全力应战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又适时指出:“要继续弘扬浙江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加快转型升级,勇于战胜危机、抢占先机,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这四个“千方百计”,即是“新四千精神”。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是浙商观念的一个质的飞跃,是浙商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与时俱进,就要勇于摒弃旧思维,大胆开拓新思路,就要扎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规划宏伟的蓝图;与时俱进,就要正视企业运行中的某些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推动普及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自身整合、转型升级的步伐,走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与时俱进,就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国际化合作意识和抗干扰、抗风险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时俱进,就要实现从老板群体向企业家群体进行提升和发展,要以现代企业家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学习型的企业领导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构建人才培养高地,为企业发展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与时俱进,就要摒弃功利价值观,树立使命价值观,全面构建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不仅自身率先践行社会责任,还要让社会责任感内化到每个员工和每一个工艺流程中来,营造健康、良好的公益价值取向氛围。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新一代浙商在实行新一轮改革、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再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新成就,体现了浙江人民概括提炼出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十六字精神。
三、浙商要有大视野、大气魄、大动作,继续大胆地“走出去”,创造民族优秀品牌。
浙江商人历来有外出经商的传统。龙游商帮以“无远弗届,遍地龙游”而闻名,“秦晋蜀滇万里,视若比舍”,他们大多从事长途贩销活动。宁波商帮的活动区域也很广,尤其活跃在沿江和沿海一些城市,以至有“无宁不成市”之说。现今,以温州商人为首的浙江商人更是“来去如风”,足迹遍及天下。据统计,目前走出家门创业的在外浙商多达550万人,其中有120万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相当于分别在省外、国外再造了一个浙江。
浙江商人“闯天下”的精神值得提倡,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更多的浙商以及其他中国企业大胆“走出去”。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全新的大命题,经济全球化不只是产品贸易的全球化,除劳动力外的要素流动或配置的全球化,也是生产过程和产业组织的全球化,更是资本运转的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后,融入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任何企业都可以在全球渗透,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技术和资金等优势资源向中国扩张,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可利用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样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遇,敢不敢主动迎接挑战。我国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与环境变化的要求,使得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的构建与实施已迫在眉睫。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既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了冲击,同时也给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低价并购、获取重要战略资源、建立全球营销网络的例子不胜枚举。据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70%,投资规模约占存量的30%。全国工商联调研表明,实际已经“走出去”但尚未登记的民企数量相当于已登记的0.5~1倍,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规模远高于统计数据。鉴于此,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前来参加全国工商联和民建中央联组讨论会的胡锦涛总书记听了郑跃文、李书福等民企代表的汇报后,十分重视,他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并就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企业“走出去”强调了两点:一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二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为企业发展开拓空间。
在积极“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有不少浙商企业做得有声有色,比如复星集团、吉利集团、万向集团、德力西集团等。尤其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于3月4日在会上发言、向胡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作工作汇报,14天后就以大手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字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沃尔沃,一时成为新闻人物。不管别人怎样议论,李书福终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表明吉利人决不囿于眼前,而是放眼世界,主动出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积极地探索未来发展之道。
新一代浙商都要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和雄才胆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浙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整合全球资源,有效化解“瓶颈”制约,实现由“本土性企业”向“世界性企业”的转型。期待着浙商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现代商人群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加强大的力量,继续发挥“先行者”的作用,永葆“中国第一商帮”的美誉。这是时代赋予浙商的光荣使命!
需要交代的是,作者本人并非专业财经人士,擅长的不是对商业活动的揭秘而是对历史背景和人物角色的把握,是在忠实地书写历史。近代以来的浙商进程就是一部鲜活的大历史,我们大概正需要这样一部商人史话,温故而知新、鉴往而察来,让读者在掩卷之余更添几分对中国商人的理解和对一切创造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