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070

第70章 三寸金莲为何能流行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三寸金莲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这些问题却始终是谜。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缠足成为一种习俗是在宋代,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北宋时期已经有了关于缠足的记载。诗人苏轼曾专门写词咏叹缠足。宋室南迁之时,缠足的风俗也由北方传到南方。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是,妇女缠足还并不十分普及,仅限于上层社会。可以说,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人人接受。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也是有区别的,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

元朝时,蒙古人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还对此持赞赏的态度。

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这时,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

那么,妇女缠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有学者认为,这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有关。莲花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在中国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故而以莲花来美称妇女小脚。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有关。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也当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俗话有“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之说。如此看来,缠足给妇女带来的痛苦是不可否认的。那么,缠足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

有学者认为,裹足之所以能在宋元明清流行不衰,是由于传统农业到了后期,孕育出大量城市商镇,原先在农村下田劳动的妇女,进入城市商镇以后,家庭经济来源由丈夫经商、入仕等途径解决,妇女在家里专心带养子女和从事家务。尤其是有钱有势的家庭,妇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妇女丧失了经济独立的生活能力,只能随男子的好恶而好恶。商业社会又滋生专门为男子服务的茶楼酒馆及娱乐消遣的歌伎娼女,小足的女子步行起来婀娜多姿,成为男性畸形欣赏的玩物。一旦形成了风气,就很难立即扭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