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007

第7章 宦官干政是偶然还是必然

太监,又叫宦官、内臣,是封建社会一种悲哀的现象。我们现在很多人提及太监,大多是电视剧里的太监,很少有正面的形象,他们要么不男不女、阴阳怪气,要么胆小怕事、左右逢源,还有的就是阴险狡诈、作恶多端。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些成大事的太监,如郑和、蔡伦这些人对后世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帝制时代,太监的数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在明代这个太监数量最多的时期,也不到十万。但是,这些宦官们的能量却是不容忽视的。纵观历史,从汉代开始的十常侍,到清朝末年老佛爷手下的安公公、小李子,唯有宋代没有太监乱政,其余大多数的朝代都出现过太监干政、祸国的事件。这些都是碰巧发生的吗?还是其中有什么原因?

先说宋代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乱政的局面。纵观整个宋朝社会,没有能完全掌有大权的文官或者武官。宋代的以文率武的政策,致使武官不握兵权,而文官多为士大夫出身,以忠君报国为己任,野心家少之又少。再者,文官的朝政意见一旦相左,很快会形成各自的集团,互相争斗,由此导致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官各自为政同时又相互制约。所以,皇帝不用费心去培养一个亲信或者说是一个专用的奴才去替自己处理分化文臣武将的事情。宦官与朝政不相接触,也就减少了宦官乱政的机会。

那么,其他朝代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太监乱政的局面,是不是其政府结构与宋代截然相反呢?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将,各个官员手中都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所有官员虽然都服务于一个君主,但官员们在利益面前都会打起自己的小算盘。所谓山高皇帝远,皇上高高在上,不是每一个官员他都可以看得见。久而久之,就会有人做出反举。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皇上总会把大权交给自家的亲属或是身边的亲信。这是重用宦官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间接的原因使得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那就是有些事情皇帝可以交给自己信任的大臣们去做,有些事情则不然。例如,暗中监视某个要臣。这些没有办法做在明面上的事情,就要靠皇帝身边的亲信去做。宦官为皇帝做过越多此类的事情,皇帝自会越重用他。久而久之,当宦官不想再受控于人,想要独揽大权的时候,就会出现干政的局面。

另外,太监因为没有子女,皇帝通常不会有宦官篡权之虞,所以才对他们放松了警惕。再加上平日里宦官经常讨好皇帝,说些贴心的话,又照顾皇帝的起居,自然容易得到皇帝的信赖,继而有机可乘,干涉朝政。

所以说,史上的宦官干政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是封建社会腐朽政治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