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051

第51章 探秘最早的文字

以安阳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墟的发现,曾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殷墟甲骨文也被认为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并且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为世界文明古国。

那么,甲骨文真的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在甲骨文以前,我国还有没有文字?

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三千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从考古材料来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

在山东省昌乐县发现的一种神秘骨刻图案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经过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这种文字可能要比殷墟甲骨文早1000年左右。

2004年的一天,山东省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文物时,偶然从当地农民翻过的土地里找到一块牛肩胛骨。当他把这块牛肩胛骨带回家清洗后,意外发现骨上竟刻有图案,这一发现让肖广德惊喜不已。从2004年到2007年三年间,他先后数次来到昌乐县袁家庄等龙山文化遗址,搜集带有图案的兽骨多达100多块。

2007年7月,肖广德带着七块兽骨找到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凭借多年的专业研究鉴定经验,刘凤君意识到这批资料非常重要。于是,他邀请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教授、山东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李来付教授、淄博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教授等五位专家来昌乐对兽骨进行鉴定。

2008年7月30日,在观看了大量的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之后,专家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座谈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究其原因,这些文字与甲骨文不同,它们均是由一个主笔加上补笔组成,类似画画。多数字符像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象形符号,布局和结构亦有规律可循,有些部首反复出现,而且都是用线刻在牛骨、象骨上,应该是一种图形文字。

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兽骨上的图案,但“昌乐骨刻文”的发现,证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把现有认知的中华民族文字史提早了1000年左右,对于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昌乐骨刻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所以说,甲骨文只能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能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