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242

第242章 观音原本为男子

一提到观音大士,我们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个手拿玉净瓶、盘坐于莲花坐台之上的女性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观音大士确为女子之身。然而,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观音菩萨其实是男子之相。

据南北朝时期的《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记载说,如来王国之中没有女儿之身,威德是一国之君,他的左右莲花化为两个儿子,其中来自右边的名为宝尚,就是得大势,而另一边就是观世音。另外,《悲华经》译成于南北朝时期,根据此经的记述,观音本是转轮圣王的长子,他的前生是双马神童。这两处记载都是关于观世音的来历,虽然相异,但是对于观世音是男子之身这一说法都有讲到。而且巴基斯坦的《古犍陀罗莲华手观音》中观音的胡须也可以证明,观世音的形象最初为男性。

那为什么观音菩萨在中国的形象会呈现为女性呢?其由男身转变为女身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其实任何一个宗教要想在他国立足,那就必须与他国的文化相融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融合过程。而观世音由男相转变为女相也是这个相容相合过程中的一分子。

观世音性别在中国的转变有着原始经典的依据。“化身之说”是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色。《佛地论》中就有关于化身的说法:“变化身者,为欲利益安乐众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可见,有了化身,佛身就可以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形象,而其变换万端的最终目的却都是为了抚慰民众。据《法华经·普门品》和《楞严经》所记载的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中,有数种化身都是女性,如童女神、居士妇女身、丘尼身等。这样看来,佛教的“化身之说”以及观世音的诸种女性化身确实为后来观世音在中国转变为女性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观世音性别在中国的转变符合了中国人民的审美特质。较之男性身体展现出的力量之美,女性给人以身体之美、线条之美、肌肤之美等美感的享受。女性相比男性而言,其身体本身有着更高的和更加普通的审美意义。所以说观音之身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符合了人民的审美追求力。

观世音性别在中国的转变也是封建礼教的产物。在中国封建礼教的压制之下,最需要观音救助的便是女子了,而呈现为女相的观世音菩萨则能够让中国的妇女感到更有亲和力,愿意将内心的苦闷向她诉说。

另外,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能够给予孩子比父亲更加显著的关怀和抚爱,这也是母爱之所以历代被传唱的原因。而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与母爱的关怀十分相似,也是因为此,观音为女性之身比男性更具有悲天悯人的特质。

观世音在中国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确切地讲,到了明朝时期她的女性形象才真正地得以完成转变。而且由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观音形象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扎根,而且让观世音的形象深入到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