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239

第239章 玄奘西天取经并未得到唐太宗的支持

一部《西游记》让众多的观众和读者认识了唐三藏和他的四个奇形怪状却无所不能的高徒。多数人都认为,唐玄奘是在唐太宗的隆重告别仪式之后才踏上取经的路途的。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与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事实上,玄奘西天取经的计划最初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支持。这究竟为何?

玄奘,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今河南偃师人。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他游历各地,参访名师。他曾跟道岳学《俱舍》,跟僧辩学《摄大乘论》,跟玄会学《涅槃》,没过多久就把几位大德的学问悉数领会。僧辩叹道:“你是佛门中的千里马呀,佛法将在你的身上得到大力弘扬,只可惜我们这些老朽看不到那一天了。”玄奘由此誉满京华。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玄奘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瑜迦师地论》以会通一切的念头。

那么,拥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西行,为什么唐太宗不答应呢?

玄奘生于公元602年,他准备到天竺取经之时刚好是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继位。由于朝廷换届,国家不稳定,唐朝的政治环境还处于动荡之中,特别是经常会受到西域突厥人的侵犯。所以唐太宗当时对外并不主张开放,而是限制本国人民与外国人士的交往,以免对政局的稳固与加强产生负面的影响。

也就是在这个国家周边环境并不安宁的时候,玄奘认识到了到西天取经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向唐太宗要求到印度去寻取真经。然而他的请求却被唐太宗拒绝了,理由就是边境不安,对于国民的出入要施加严格的限制。就这样,玄奘几经说服都没能取得唐太宗的支持,他的雄心壮志受到了外力的阻挠。

然而玄奘并没有因此罢休,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偷渡!唐贞观三年八月,26岁的玄奘,出发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相传当时一个守边境的小士兵被玄奘的远大志向所感动,于是就私下里将他放出境外,还决定同他一起到西天取经。不过这位小兵由于经不起途中的艰难险阻,在半途中就放弃了西行,玄奘则一直坚持走下去。唐太宗曾经多次下令通缉捉拿玄奘,但是都没有成功。

就这样历经千难万险,玄奘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梦想之国——天竺。他在此地取经学经,一待就是十几年。

当玄奘回到大唐时,唐太宗也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在玄奘请罪的时候赦免了他。不仅赦免,唐太宗还想为玄奘加官加冕,然而都被玄奘婉言拒绝了。玄奘从此便在中国大地上传授真经,教诲众人,普度众生。

玄奘用他莫大的功绩消除了唐太宗原本对他的厌恶。他的雄心与胆识让唐太宗感到万分的崇敬与赞叹,他对大唐所作出的贡献也让唐太宗感动不已。想必连唐太宗自己都没有想到,玄奘居然能够凯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