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2953800000009

第9章 在平凡的生活中遇见幸福的自己(8)

急功近利不可取,刻意追求得来的名声不过是昙花一现。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表明,所有的厚重都是靠一个脚印一滴汗水的积累而得来的。那些机关算尽、刻意追求名声的人往往无名,而不求名利、默默耕耘的人总会被人记住。生活是公正的,只要你勤于付出,最终总会获得回报。

当今社会竞争空前白热化,往往是浮躁胜过清心。越是在这个时候,内心保持宁静就越是显得重要。此时,应该看到,虚名算什么,寂寞身后事;金钱算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生中,只要不为名利所累,心中便永远有一片宁静的天地。从医学角度讲,内心宁静平和使人阴阳平衡,气血和顺,情绪镇定。心静则杂念除,杂念除则气血通,气血通则身心健。假若遇到财货即思争夺,遇到名利就想索取,遇到权势就想攀附,遇到困难就想推委,遇到小仇就想报复……整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未老先衰,难登寿域。

生命如舟,人的一生中不能有太多的负载之物,否则生命的小舟就会在通往彼岸的航途中搁浅或沉没。所以,拿得起,放得下,不为虚名所累,不为执著所苦,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途。姚雪垠说:“谁能闯过不爱虚名的关,谁就能做出更好的成绩。”现在,就让我们搬掉挡在前进路上虚名这块绊脚石,用汗水换取荣誉,用荆棘编织成功吧。

1.出于真性情,而非出于利益去做事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有趣,并被满足的幸福感萦绕,就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比如金钱、名声之类。一个人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样一个人,一定会活得很愉悦。

这是因为人们做事情的时候,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毕竟,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内心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最基本的标准。如果出于真性情做事,遇见幸福的自己便轻而易举了。

2.不追求虚幻的满足

德国作家托马斯·肯比斯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虚假的名声是一个转瞬即破的肥皂泡,我们不应该追求这种并不属于自己的虚假的东西,而要脚踏实地地去干一番事业。

3.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要无视自己的短处。这样,当自己在生活中暴露出不如人的短处时,就不至于采用夸张、吹嘘、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慕得虚名了。

4.正确对待舆论

在某种情况下,很多人爱慕虚名,其实并非要争得非份的荣誉,而是为了避免某种非议,以维护自己的自尊。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计较别人的议论,因为你越是在乎人们的议论,议论就越会跟随着你。最好的办法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面对不请自到的病魔,你需要放下疾苦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有效缓解病情

有一位老人在被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后,心里想着:“人活百岁终有一死,能多活一天就是胜利。”于是,将癌症视为敌人,坚信“两军相遇勇者胜”,不断地告诉自己:“只要精神不垮,就有机会战胜癌症,一天天地好起来。”吃药时,他念叨:“这药很好,吃了一定有效果”;走路时,他想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身体好。”就这样,他长期坚持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身心产生了良好作用,10多年来,病情稳定,而且症状有明显改善。

对于生命中不请自到的病魔,星云大师曾明确指出,疾病与痛苦是分不开的,所谓“病痛”“病苦”“疾苦”。生病了,这是很不幸的经验,然而,凡人吃五谷杂粮长大,哪有不生病的呢?所谓“生老病死”,疾病是人生免不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些疾病正可以给自己一些警示,给自己一些体验。尽管疾病带给人负面的痛苦,要吃药才能痊愈,但有时疾病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帖良药,有正面的启示功用。

1.疾病能让人知道保健

一个健康的人,平时不太感觉保健的重要,如果偶尔生个病,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保健。生活作息正常、三餐饮食均衡、工作忙闲有度、心理情绪正常,都是保健之道。因为一次小病,让人知道保健之重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疾病能让人忍耐勇敢

疾病像个枷锁,束缚人的身体,使人无力,使人萎靡,使人生活不便,但是疾病也让人生起了忍耐的勇气。病了,你必须忍受病的折磨,必须放下沉重的工作,必须相信医生的治疗。病了,就由不得你自己,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都由不得你,必须要忍耐。甚至生活作息也要听从医师嘱咐,不能随心所欲。一场小病,不但养成自己忍耐的力量,也会增加自己的勇气。生病了,就要勇敢地面对病魔的要挟,往后才能拥有更健康的人生。

3.疾病能让人生起道心

佛经说,修行的宗教人士生了病之后更知道要发道心。因为人一旦病了,他会体会世间无常、人命脆弱,想做的事应该赶快完成。人不但为现在的生活而忙,更要为未来做一些安排打算。所以,病了反而容易激发人精进向善向道的思维。

4.疾病能让人看透人生

人在健康时看到的是金钱重要、爱情重要、名位重要、权势重要,眼里所看的是世间的荣华富贵。一旦病了,看法就会有所不同。病了,看到的是人生何去何从,看到的是人生的过去和未来。病了之后,不但看到自己,而且看到所有的亲朋好友,看到一切的因缘。病也能让人参透人生的种种。

5.疾病能让人珍惜生命

一般人平时不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病了不但知道珍惜身体,更珍惜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所谓“宁在世上捱,也不在土里埋”。人维护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慈悲,就是对生命的珍惜,是有益于人间社会的大事。

6.疾病能让人省思未来

病人经常挂念的问题,就是“我的病会不会好”。疾病,只要有适当的医疗,当然会好。但是病了又会想到,假如不好,我的未来怎么办,遗产、遗愿等各种问题如何善了,甚至人生未来到哪里去呢。人能省思未来,就必须珍惜现在,能把当下完成,又何惧于没有未来呢!

所以,星云大师明确地告诫世人:有了疾病,不妨“与病为友”!无须恐慌。很多人生病了,都想到去找医生治疗,其实最好的医师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医师,自己身体上的疾病应该自己首先知道。当然,身体的构造复杂,有时还是免不了需要透过仪器的检查,才能准确知道病因。然而,如果病患者希望能够从“身不苦”做到“心不苦”,就得靠自己的信心和意志力了。所谓“精神能克服一切”,真正的良药是心力,心力才是疾病的最好良药。

有道是“百病由心生”。如果没有一个豁达开朗的心胸,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随时遇到的问题,肯定会终日愁眉不展,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自然会不期而至。所以说调理内心,就找到了身心健康的源头。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话语看似简单,却寓意深远。

那么,我们如何调理内心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放下自己,顺应自然之道,以关心服务他人为己任,认认真真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人与事,那么健康将会常驻心间。除了调理内心预防、愈疗疾病外,物理、时间、饮食、运动也能够有效驱疾祛病。

总之,得了大病、重病,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生命,破罐子破摔。没必要总是生活在疾病的消极状态中,恰恰相反,要积极地想好日后的生活应该怎样度过。这将帮助你继续完成你的人生作品,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活着的幸福和快乐。

▲面对不由自主的人生,你需要放下生死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森林里,乌鸦、斑鸠、兔子、小鹿等飞禽走兽,彼此议论着什么最苦。

兔子首先发表意见:“肚子饿最苦。”

乌鸦接着说:“没水喝最苦。”

小鹿说:“天气热很苦。”

斑鸠反驳:“天气冷才叫苦呢!”

最后大象站出来说:“你们所说的都不是最根本的苦。天下之苦,莫过于有身。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身体的缘故,才招致一切苦的感受。”

星云大师说:自有人类文化以来,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困扰着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不少人穷其一生努力在探究,急欲解开这个谜题。生命到底从何而来?古人云:“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恶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由于古今人士对生命的所以然大都所知不多,因此有人把人生的历程看成“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也有人说:“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了生命,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下交还了生命。”甚至连孔子都教诫他的门人“未知生,焉知死”,何况是凡夫俗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