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2953800000012

第12章 在忙碌的工作中遇见幸福的自己(2)

许多时候,换个角度考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就会改观,新的创意就会产生。所以,我们的思维要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放下思维定势,另辟蹊径!

美国学者史蒂芬·柯维把思维定势比作一份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定势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模型,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视万事万物,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柯维进一步指出,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势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符合世界本来面目的“地图”,有利于我们较迅速地处理日常事务,解决一般性问题。但是,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或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绘制的“地图”不仅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变成“思维的枷锁”,阻碍我们拓展新思路。

比如,你想徒步旅行到A游乐园(它在一年前从B搬迁到C)。然而你手中参考的是一张三年前的地图,这张地图上标示的A游乐园仍然在B处。后果如何?尽管你相信天道酬勤,尽管你行动努力而迅速,但又怎样呢?你仍然无法到达正确的目的地。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态度和行为,而在于那张出了错的“地图”。

所以,一个人要想让工作有所突破,需要从内开启改变之门,积极弱化并放下不合时宜的思维“地图”(即思维定势)。因为出现了新情况,原来的思维“地图”已经失效。

1.重视收集信息

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有三个步骤: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和选择最佳方案。其中,收集信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而且有时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比如,当各种方法都尝试过,当问题成了一团乱麻,一切都僵住了。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再问问自己,原来收集的信息够全面吗?有没有被漏掉的信息?解决之道,很可能就藏在被你忽略的信息中。

收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开拓思路、激发创造力的过程。想激发创意灵感,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排列、重组、比较、联想、质疑等。

千万不要轻视信息,以为信息已经足够用了,适量的信息意味着你的思路会被拓展得更宽。与其冥思苦想,不如去发掘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一般包括: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否都已经找到了?前人面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否收集全面了?对问题的症状,是否已经全面了解?是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向别人请教?已经掌握的信息是否清晰、明确、易懂?有没有模棱两可的信息?接下来,用一个树形框架图把这些信息归纳一下。然后,你会发现有些分枝还是欠缺,也许这些欠缺就是阻碍你解决问题的症结。

2.有意培养动脑思考的新习惯,力做“创新型”员工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形象地把习惯比作一条“心灵路径”。我们的行动已经在这条路径上旅行多时,每经过它一次,就会使这条路径更深一点,更宽一点。如果你曾经走过一处田野,或经过一处森林,你就会知道,你一定会很自然地选择一条最干净的小径,而不会去走一条比较荒芜的小径,更不会去选择横越田野,或从林中直接穿过去,自己走出一条新路来。心灵行动的路线则是完全相同的,它会选择最没有阻碍的路线来行进——走上很多人走过的道路。

若要除掉旧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出你的新习惯,来对抗及取代不妥的旧习惯。开辟新的心灵道路,并在上面走动以至旅行,旧的道路很快就会被遗忘,而且,时间一久,将因为长期未使用,而被荒原所淹没。每一次你走过良好的心理习惯的道路,都会使这条道路变得更深更宽,也会使它在以后更容易行走。

这种心灵的筑路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请你开始修建理想的心灵道路,供你在上面旅行,然后,练习、练习、练习——做一个好的筑路者,并铭记下面几点。

(1)任何问题都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未必是最好的。

(2)直觉和逻辑是同等有效的方法,你使用哪个方法取决于问题的性质。

(3)问题常常需要被重新定义,因为问题者的原有定义往往是错的。

(4)如果我们满足于表面的答案,我们就无法真正解决那个问题了。

(5)高绩效员工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因为他们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遇。换句话说,他们善于把“问题”变成机遇,变成高绩效的资本。

▲面对工作的重重负荷,你需要放下压力

◎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压力造成的

今年28岁的李玲是一位海归。2006年,她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在一家公司从事风险投资工作。虽然说年薪几十万,但却经常为推动委托公司的上市步伐而没日没夜地准备材料、加班加点。除了吃饭和睡觉,再没有什么能唤起她的兴趣。“累!”不知不觉竟成了她的口头禅,疲惫感充斥了整个身心,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躺在床上睡懒觉是她最大的业余爱好,同龄人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在她身上了无踪迹……

累其实有两种,一种叫“体累”,另一种叫“心累”。心理学称前者为生理疲劳,后者为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不同,它多半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李玲的感受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疲劳。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压力造成的。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布袋和尚,当别人问他如何人生才能悟道,布袋和尚笑眯眯地把身上的布口袋放下,众人不解,于是布袋和尚又背上自己的口袋飘然而去。修道如此,职场人生其实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包袱越多,贪心越大,越是守不住。负担超越自己肩膀能力的包袱,最终自己会被压垮倒地。

现代科技极大地解除了人类肌肉上的负担,千吨起重机,万吨锻压机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是,人类精神上的负担却始终没有一个机器能够分担,而且恐怕永远都不会有。打开每日的报纸,常见虐儿、跳楼、纵火、自杀的案件。大部分作案者都是精神受困扰,饱受压力的一群。的确,生活在现今这个急速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例如,男人心里常记挂着赚钱,要事业有成,好向家人有交待;女人一面要出外工作,一面要照顾家人,时间分配总感觉不妥,等等。

压力是什么?简单说来,压力是一种感觉,而且是十分主观的感觉,大多数压力是自己制造的。人不能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可很多时候,我们给自身加上了许多本不该有的压力,我们急需缓解这些压力,我们活得才会幸福。处身在同一事物或环境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当遇上压力时,生理和心理会有连串的反应,如未能善加控制这些反应,便会引起各种疾病,包括头痛、背痛、神经过敏、急躁不安等问题,甚至精神失常。

压力是无形的,但你会感觉它的存在。压力永远是越压越大,越来越多,直至你不能承受时,人便崩溃。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认识压力,控制它,不要被它控制。

一般说来,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你就需要注意了:不断的感到疲倦,睡觉也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减退;自省时间增加,对家庭和朋友的关系漠视;一再重复同样的行动;易怒,缺乏耐心。而且很难去接纳别人的建议,即使知道这样的确有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缓解压力,进而放下压力呢?

1.心情快乐、态度积极地做事

如果你对生活缺乏热情,做事缺乏兴趣,不能保持对自然、艺术、美和他人的关注与热爱,那么你的生活会一天天失去色彩,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且驱之不散。对此一位心理学专家说得好:“许多人在极度疲乏时没有意识到情绪的作用。他们只是抱怨劳累,而不注意自己是否产生了冷漠和消极的情绪。”当你心情快乐、态度积极地做事时,你往往不会产生疲劳之感。而当你消极被动地生活做事,且不愉快的情绪无法公开表达出来,这时便极易转换成一种心理上的疲乏状态。

2.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潜能

感觉很累的心理原因是每天都在强求自己去实现某种美好的憧憬,爱与人攀比,每天都在膨胀着自己的欲望,把别人的行为结果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至产生贪婪的心理情结,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饥荒感觉,对地位的饥饿、对金钱的渴望、对虚伪自尊的坚持、对享乐的无尽欲求等,造成自身彻底的不愉快,总感觉到生活得很累很累,其治疗的“良药”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过分地注意别人的掌声与称赞,在不断地扩大自己心理空间的同时去体验生活本身的意义和愉快。

3.不给自己订太高的期望值标准

“相由心生”,许多人的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大,给自己定的要求太高。智者的做法是,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体力和环境等具体条件去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放下压力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不挑剔,不给自己订一个太高的期望值标准。

4.面对现实,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句名言:“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富创造性。”意思是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你适合当一名厨师,那就不必要去追求当一名画家了。

5.找一处安静的环境进行放松练习

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

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

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

6.当你疲劳时,要学会休息

休息并不是简单的睡觉或不学习,它应该是一种对精神和肌体的有效调节。例如,疲劳时,到户外尽情地活动一番,和同学聊聊天,星期天去游乐园,看看电影,使自己彻底放松一下。平时的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不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一时冲动来对待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保持宽容、大度以及自慰的心态,使自己尽快从困境中走出,这样就能达到心理平衡、心情舒畅、消除疲劳。

7.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使人保持良好心态的绝招,锻炼时大脑释放出一种物质即内啡呔,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体育锻炼还能让人产生一种自我驾驭感和超越感,因此你在从事喜爱的运动后,一定会精神饱满地投入新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之中。

8.注意你的饮食习惯

当我们在压力之下时,我们常趋向于过量饮食,尤其是一些只会使压力增加的、无利于营养的食物。均衡地摄取蛋白质、维他命、植物纤维,有利于排除糖、咖啡因、多余的脂肪、酒精和烟碱,这是减轻压力和其他的影响所必须的。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压力是现代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如果能积极地对待它,那么压力将会成为动力。做事时有点压力才会有动力,否则拖拖拉拉永无完结的一天,有个时限,工作才会完成。适量的压力,可推动你快速地把事情做好。

▲面对工作中的不作为,你需要放下空想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有一个人,他无限向往云南。他还读了很多关于云南的书,对云南是了如指掌,他在谈云南的时候就如在谈他自己的家乡一样。他早就想要就去云南一游,实地去考察一番。他的朋友对他说:“想去就去嘛!”他回答说:“经济上窘啊。”等到他已经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朋友又问他,他的回答是:“时间不足呀。”他有了时间之后,却又说:“家里哪能离开我呀。”能离开家后,他说:“今年气候不大正常,去那儿恐怕会适应不了。”他的理由总是现成的。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没去成云南,并用《蜀之鄙有二僧》自嘲道:“吾不如贫僧也”。

曾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这样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看他说些什么,而应该看他做些什么。”这是因为世上有太多的人都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在人生这场伟大的战役中,要想取得成功,我们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行动,再行动,永远地行动!

回顾往事,很多人通常都会发现,有许多该做却没能去做的事情,最后留下的只是遗憾。仔细分析一番后就会发现,这些事情之所以没有做,往往不是因为没有条件,而是我们只是喜欢空想,没有勇气去迈开第一步。

接下来,你不妨扪心自问:“我是一位空想家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立刻放下空想,向行动者的队伍靠拢吧。如果你不采取行动,那么,就不会有结果。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事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行动来实现的,就算是世界上最简单、最容易、最可行的事情没有行动也会无法实现!

佳绩是靠自己用行动争取得来的,再完美的构想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让其成为现实,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让其展现完美。所以,要在职场中展现过人的聪明智慧、特别的才艺,只有积极地行动,你才能够表现出来,你才会越来越靠近成功。从现在开始,放下空想,马上去行动,不要去考虑后果和那些阻碍你行动的因素。真正阻碍你的是你的勇气!如果不为自己找那么多理由,而是想到做到,那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1.不要等万事俱备的时候再去做

现在,我们就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做一个主动的人,不要去等待着以后万事俱备的时候再去做,因为天底下永远都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记住,成功不需要特殊的聪明智慧或专门的技巧,它只需要你脚踏实地地耕耘,就会开花结果了。

2.勇于行动,消除对冒险的恐惧

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行动者,就必须消除对冒险的恐惧,具备“即使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更何况,最终不一定失败。不战而败则犹如运动员竞赛要开始时的弃赛退场,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记住:险中有夷,危中有利,冒险与收获常常是携手同行。在我们身边,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我们“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我们“敢”做。

需要强调指出一点,我们鼓励你冒风险并不是教导你铤而走险,而是“胆识结合”。具体地说,即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

3.不怕出错,培养屡败屡战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