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当代社会
2951500000073

第73章 老子出关、西入及飞升地考析(6)

在论坛快结束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胡孚琛宣读了《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兰州宣言》, 与会代表鼓掌通过。宣言指出,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哲学的最高成就在于以“道” 为核心构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道法自然” 是老子思想的最高境界。随着中国文化热在世界的不断升温,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内外纷纷成立老子文化的研究机构, 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也正在筹备中。“我们愿意借此机会呼吁: 中外学者联合起来, 共同开创世界范围的弘扬老子文化的伟大事业; 保护与老子有关的名胜古迹; 推动老子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愿意为老子文化超时代、超民族、超国界的生命力发扬光大而继续努力、奋斗!”

论坛结束后, 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赶赴相传为老子“飞升” 之地的临洮进行实地考察。

2006 年11月23日《兰州晚报》专家访谈

老子“无为” 是为更有为———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首届国际老子文化论坛期间, 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 请他就有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甘肃兰州举行和老子文化的推广谈谈看法。

高占祥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文化界领导人。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他主张文艺评论应以“浇花” 为主; 文艺领导提倡“微调” 方法, 被称为“浇花论” 和“微调论”。他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记者: 高主席, 这次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是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 为什么把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放在兰州举行?高占祥: 这个事情, 最了解情况的要算咱们的老文化厅长张炳玉了,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古代哲学第一人, 又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什么放在甘肃举行呢?一个原因是老子出生于河南, 但很多时间都在秦国奔波, 其中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学习研究。第二个原因甘肃是老子的第二故乡。还有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第三个原因是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觉得大西北兰州很好, 很适合办这样一件事。我在这里举办过中国第四届艺术节很成功, 有这方面的经验。这几个条件融合在一起, 就选择了这里。再一个对于甘肃来讲, 将来在甘肃的历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历史上记上一笔; 因为是首届, 还有二届、三届。老子不仅是属于中国的, 而且也是属于世界的。研究老子不仅有助于弘扬甘肃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 而且有助于发展各国的多元文化, 因此外国的专家也很积极努力。

今天早上我对外国朋友讲, 我希望能看到一本外国学者论老子的专著, 希望各国的专家积极地投入研究, 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关注支持这个活动, 把这个活动一届一届搞下去, 让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这本身确实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件大事, 是一项很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活动。所以, 这次甘肃兰州办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漂亮的事情, 在这里我应该向甘肃省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文化界的领导表示谢意。

记者: 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的举行, 你认为在推进老子思想, 领悟老子文化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高占祥: 老子的《道德经》确实是很精深, 如何让这样一些深奥的哲学思想走近大众,走进大众生活当中去, 要有一些通俗的深入浅出的带有注释性解释性的著作。老子讲的这个道,直译是道路的意思, 引申为要做那符合规律的事情, 符合自然发展的事情。他虽然主张要无为,但是无为是为了更好地有为。

怎么样对待和谐, 怎么样对待大自然, 怎么样对待规律, 怎么样辩证地看问题等等,他的唯物论思想, 他的辩证法思想, 他的认识论思想, 他的宇宙观, 2500年前, 能够讲到这样一些思想是非常宝贵的。《道德经》里光而不耀的思想也就是说, 我们办事情不要唱高调, 要低一点调, 多务点实, 这是老子的思想, 这样的思想我们如果掌握了不是很好吗?当然。我们要求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思想处处都精确无误那是不可能的, 他的唯物论完全彻底也不可能。但是, 就像刚才我讲的诸如此类的思想是很深刻的。当然老子的有些思想怎样进一步研究, 怎样去领会他, 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领会好, 还需要研究学习。

2006 年11月23日《鑫报》本报记者对出席会议的部分学者专家做了专门采访, 请他们从现代意义上分不同角度对老子哲学对今天社会的影响谈了自己的看法。

打造老子故乡品牌张炳玉甘肃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甘肃代表处主任、研究员记者: 有关老子的会议在中国举行过很多次, 但在兰州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会议, 它的意义在哪里?张炳玉: 老子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代表, 2500年来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 并渗透到了一些人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尤其在国外的传播更广, 比如在德国, 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本《道德经》。从中可见, 老子不仅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 《道德经》在国外的影响就足以说明了这一切。那么, 现在最需要的是回归中国。

在国内, 人们对孔子的宣讲已经非常多了, 由于过去的某些消极影响, 中国人对老子的认识始终是局限的。但是今天, 人们能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老子思想重新定位, 也要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甘肃举办这样的会议, 重要原因在于老子和甘肃的不解之缘。无论从文献来看, 还是从民问的调查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甘肃的临洮是老子“飞升”的地方, 是第二故乡。既然如此, 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举办好这次会议。

记者: 举办这样的会议, 目的是什么呢?00张炳玉: 使老子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国外有深远的影响, 更应该在国内广泛宣传。说到底, 还是希望老子的哲学思想能从国外回归到国内。

在老子的第二故乡举办这样的会议, 也是将老子故乡的品牌打造出来。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柯杨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记者: 通过这次关于老子文化论坛是否能增加甘肃的知名度?柯杨: 老子没于流沙(在河西走廊), 有关专家的考证, 当然还有一些是推断。但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实际上, 甘肃除了老子文化以外, 还有伏羲文化、西王母文化、石窟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充分说明甘肃的知名度应体现在古代文化的里面。

甘肃可以以这次论坛为契机, 大力弘扬宣传甘肃的文化。

记者: 今天很多人的行为都违背了古代贤哲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理, 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柯杨: 主要是现在的人们缺少目的, 没有了信仰。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没有了敬畏的心理。如果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而言, 人是需要索取的。比如需要粮食、肉类, 但是他们都应该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但是, 现在人类没有节制地杀戮和开采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所需的限度。我们可以看到, 大自然也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进攻和报复: 气候转暖、冰山融化、沙漠南移、干旱、水灾……难道人们不能反思一下吗?可以用老子的环境伦理观作为我们行为的一个对照。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 从孩子时期开始抓。培养他们热爱一切生命, 善待一切生命, 从根本上转变, 从而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和谐。

用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认识观Banda?Hood(中文名胡碧玲))???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胡碧玲是加拿大人, 1988年来中国, 在台湾学习中文, 之后开始攻读中医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接触到了中国的道家学说, 因此, 攻读了中国道家的博士学位。

记者;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 你觉得最应该吸取的精华是什么?胡碧玲: 现在的人都是听这个人说是这个样子, 那个人说是那个样子。结果到最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就是一塌糊涂。而通过对这些哲学思想的学习, 可以培养自己的认识, 主要是培养自己的认识方法。而作为我自己,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已经看到了门。另外,我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里, 发现有一个怪现象, 那就是很多中国人跟我说起中国的时候,都说的是中国的不好。实际上, 对于一件事情, 自己不去体会, 不去研究, 只是听别人在那里说, 是无法下这个论断的。其实,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 都有自己好的地方也有自己不好的地方。你看像老子的思想, 它就是人类的精华所在。

记者: 据说, 最高境界应该是修证, 因为我看到您已经在沙发上打坐了。那么, 请问您觉得怎样才能把常人看来比较深奥的传统哲学深入到生活中?)

胡碧玲: (开心地哈哈大笑)的确,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去做的时候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如“道“的打坐和其他的修炼都应该是人们亲自去体验的。否则, 人家不会相信你,就像你说英语有多好, 好多人觉得用不上, 他就觉得你是骗他的。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可以消除自我, 培养自由。如果让我来安排幼儿教育。我会让他们背诵一些传统的经典, 然后让他们尽情地玩。到了一定年龄, 再让他学教学。主要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培养合作的能力, 要让他们将所有本能的东西都发挥出来, 而不是刻意培养他们做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文化.能教会他们认识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2006 年11月22日《鑫报》老子在临洮“飞升”? 专家: 这一观点尚需找出更多确凿证据有关“老子在甘肃临洮飞升” 这一说法, 在明代就有。昨日, 记者就“老子在甘肃临洮飞升” 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参加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

在采访中专家认为, 陕西、四川、甘肃各有各的说法, 每个省都可以拿出一些“证明” 来。比如四川, 就有鹤鸣山白日飞升的传说, 由此鹤鸣山也成为道教祖庭。

而陕西则有楼观台老子讲经的传说。

面对这些说法, 专家学者认为, 临洮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提出“老子飞升临洮”的结论, 仅仅是第一步。必须拿出更多确凿的证据, 来让学术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论坛大会现场, 记者见到了今年已78岁高龄的卿希泰先生, 他看上去精神还不错,当记者提出想采访时, 老人家欣然应允。卿希泰先生是我国道教学研究泰斗。他认为, 关于老子“飞升” 的问题依然值得继续探讨, 不能草率定论。卿教授认为, 老子“飞升” 的地方现在炒得很热乎, 甘肃、陕西等地, 究竟哪里才是老子的“飞升” 地, 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对于甘肃已经列出的几大证据以及史料所透露的信息分析结论,卿教授并没有明确表态。

来自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 的陈大明先生是代表老子出生地来参加此次论坛的,他是老子文化开发领导组成员。陈大明说, 对于老子“飞升” 地一直都争论不休。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就“莫知所终”, 就是这个著名的论断, 为学术界留下了千古谜团。目前来看, 甘肃有这个便利条件和有力的因素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研究老子的“飞升地”。对于“甘肃临洮是老子的‘飞升’ 地” 的观点, 他认为, 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有其传承的根据。他说: “不可忽视民间的传说, 有关老子在甘肃的行迹以及流传至今的风俗, 并非空穴来风, 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原因。”

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张炳玉认为, “老子‘飞升’ 临洮”

这一“重磅结论” 摆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面前时, 看法不尽相同, 许多学者没有说反对,但也没有明确肯定。更多的学者认为, 甘肃探究老子“飞升” 地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他建议, 应该顺着已找到的线索, 继续寻找更能说服学术界的证据来。

2006 年11月22日《兰州晚报》“和谐’’ 理论源头就是《道德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老子之道将提供深刻的智慧,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记者采访, 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德建如是说。李德建研究的主题是“论老子的和谐社会观”, 他认为,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即提出了“和谐社会观”, 其中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论述。如今, 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构和谐社会等决策, 正是循着《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精神之路而树立的务实之举。

《道德经》提出和谐社会观李德建研究发现, 《道德经》里随处可见老子的和谐社会观。老子“和谐社会” 的主要特征包括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高度文明的精神境界。在老子理想的和谐社会里, 人精神高尚, 道德纯美, 生活富足, 物产丰富。对于高度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并不废绝, 如当时先进的舟车、驷马、兵甲、利器等, 仅是备而未用。

“以人合天” 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倡导” 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而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李德建研究发现, 老子强调的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睦共处、和平相处, 要安居乐俗, 要以人道合天道、以人合天。我国哲学中最深奥难知最广博精深最内在的核心是“天人合一” 理论, 其源头处即是老子《道德经》。

2006 年11月22日《西部商报》杨培林:甘肃遍布老子圣迹甘肃老子学会筹备组成员、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副会长杨培林与“老子” 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昨日,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有关老子的诸多典故。

杨培林考证认为, 老子游历了甘肃许多地方, 包括现在的张掖、武威、天水、陇西等地。在天水市清水县有一个地方叫牛头沟, 还有条河叫牛头河。传说中, 这里就是老子的坐骑———牛的葬身地。那头牛当年在爬牛头沟时被累死了, 老子将牛就地埋葬, 以后, 埋牛的地方冒出一股水来, 逐渐成河。当地人为了纪念老子就把原来的地名改成了“牛头沟”, 河叫“牛头河”。

2006 年11月22日《西部商报》通讯报道大“道” 经纬光华闪耀———写在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开幕之际2577 年前, 一位伟大而神奇的哲人———老子诞生。他一生博学多才, 所著《道德经》,被誉为“人类智慧宝典”。2000多年来,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 与老子有着不解之缘的甘肃即将举办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 海内外有识之士将目光再次投向老子, 纵论大“道”, 以期完成一场后人与先哲的对话, 一次学术声音的交流与碰撞, 一次老子思想的回归与提升。

(一)

悠悠历史长河, 大“道” 经天纬地, 光华闪耀。

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开创了古代思辨哲学体系,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位哲学家。老子的思想理论, 蕴含着伟大的科学智慧与物质力量,汇集了远古祖先对自然本质的真知灼见。五千言《道德经》思想深奥、内涵丰富, 贯穿千年, 流传至今, 蕴含着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深邃智慧, 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