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当代社会
2951500000071

第71章 老子出关、西入及飞升地考析(4)

老子之后, 其主张为道家学派所继承和发扬。东汉时又兴起一种宗教团体———道教, 其亦奉老子为祖师, 以老学为理论指导,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延续至今。近年来, 学术界又出现一种新的提法———道学, 意为整合道家、道教而综合创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老子及其后学所传达的文化智慧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且即将推陈出新, 以崭新的面貌来唤醒和影响全世界。

厦门大学詹石窗教授《道家“理身理国” 政治论———以老子思想为中心》系统地考察了道家“理身理国” 观念的发展脉络, 指出: 自先秦以来道家就以身喻国、以国喻身, 形成了“身国互喻” 的思维特色, 其意义在于劝诫统治者要爱民治国、净化心灵, 引导其排除主观私欲、正己正国。同时, 文章客观地分析了道家“理身理国” 思想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 但对其所包含的反对奢侈、倡导诚实、俭朴谦逊等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

四川大学李刚教授《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身国同治” 的生命政治学》以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为个案, 翔实地论述了道教“身国同治” 的生命政治学之传统。他指出: 杜光庭继承了以往诠释《老子》来讲“身国同治” 论的道教传统, 把“身国同治” 作为要领来解释《道德经》, 以示其养生治国的不可逾越的重心地位。杜光庭“身国同治” 的生命政治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一书中。该书发挥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 将“身国同治” 视为“圣义” 的核心内容, 并总结了汉代以来道教讲“身国同治” 的生命政治学理念, 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孚琛研究员《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一文提出道学文化心、物、能一元论的新科学观, 并对道学的宇宙演化图式作了逐层剖析。他认为集古今中外文化精华而开创的新道学文化, 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学说, 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说。新道学科学观的目标, 就是将道开发出来, 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 为全人类服务。道学之士要为宇宙立基, 为生灵立命, 为人类图生存, 为世界求和平, 为科学开新篇, 为社会奔大同, 这就是新道学的历史使命。

四、甘肃学者对老子“飞升” 传说的开发与利用

据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有关老子晚年出关后的踪迹似乎就此成为“千古之谜”。尽管历史上不断地有文人墨客对这桩学术悬案提出大胆的假设和考证, 但均缺乏实据而流于推测。在本次论坛上, 甘肃本地学者对此课题表现出极大热情, 他们提出了各种看法。这些观点虽然有待于深入地考证和探究, 但从中也反映出他们为此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及浓厚的本土文化情结。

甘肃省政协张炳玉、延涛两位研究员合作完成的《老子在甘肃———试揭一桩千古之谜》一文指出: 根据有关史料、实物和民间祭祀风俗等推断, 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修身传道,最后在甘肃临洮县“飞升”。老子出函谷关, 继续西游, 足迹遍布甘肃, 他的行程线路大体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 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入甘肃, 经游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远、临洮、兰州(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居延海)等地后, 回归陇西邑, 落户临洮, 最终在临洮东山(今县城东岳麓山)飞升崖“飞升” (去世)。

另一位甘肃学者杨培林认为: 《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西行“至关” 的“关” 不是指函谷关而应是散关。老子西行虽确经过函谷关, 而真正意义上的“出关” 是指散关。另,据《后汉书·襄楷传》载东汉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襄楷上书汉桓帝时云: “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这里所言“夷狄” 乃指诸侯国秦的西边, 亦即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带。此外, 流传当地的一些民间传说及历史遗迹, 也旁证老子与甘肃的某些联系。老子西游于甘肃里“飞升”, 其子孙后居陇西郡, 遂有“天下李氏出陇西” 之说。

来自甘肃的其他学者和政府官员表示: 甘肃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 加快打造文化大省建设的步伐, 加强和深化老子及道家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 努力推动老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录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组织机构

一、论坛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甘肃代表处

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

甘肃省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协办单位:

人民政协报

中共定西市委

定西市人民政府

中共临洮县委

临洮县人民政府

学术支持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中国西方哲学史学会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二、论坛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席:

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

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

主任委员:

高占祥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

仲兆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副主任委员:

潘震宙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喇敏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王石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蒹秘书长、剧作家

周宜兴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

金坚范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委员:

周绪红兰州大学校长、教授

邬旦生人民政协报总编辑

李存山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谢地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方哲学史学会

理事长、研究员

刘基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范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石晶中共定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子兴中共定西市委副书记、定西市市长

郭永昌中共临洮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懿笃中共临洮县委副书记、临洮县县长

秘书长:

王石(兼)

副秘书长:

张炳玉甘肃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华民族文

化促进会甘肃代表处主任、研究员

孙田民甘肃省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延涛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原副主席、研究员

三、组委会执行委员会

主任: 张炳玉(兼)

副主任: 张改琴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甘肃代表处副

主任、书法家

张强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延涛(兼)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与会嘉宾

一、中方参会人员名单

1.胡孚琛,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2.张利民, 男, 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

研究员、硕导

3.王卡,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4.吴受琚, 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5.白奚, 男,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6.卿希泰, 男,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

7.李刚, 男,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

8.詹石窗, 男,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

9.徐小跃, 男,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10.盖建民, 男,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

11.张炳玉, 男, 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12.延涛, 男, 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原副主席、研究员

13.刘泽亮, 男,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

14.刘国梁, 男, 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15.陈霞, 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6.郑开,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17.强昱, 男,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18.耿彦君, 男, 锦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主任

19.宫哲兵, 男, 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导

20.劭宁宁, 男,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21.姜守诚,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2.李才义, 男,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23.崔桂芹, 女, 北广传媒考试在线频道《国学大讲堂》栏目制片人

24.王晚霞, 女, 湖南科技学院宣传部、《湖南科技学院校报》主编

25.沈文华, 女,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26.李霞, 女, 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27.李小光, 男,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28.吕锡琛, 女, 中南大学教授

29.王晶波, 女,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研究员

30.王平, 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委党校校长

31.孔令宏, 男,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32.周锡山, 男, 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33.寇征, 女,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34.叶平, 男,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35.张岫峰, 男, 河南省社科院养生学研究所所长

36.丁巍, 男,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37.杨耀华, 女, 十堰武当国际文化促进会主任、编辑

38.陈廷一, 男, 中国大地出版社副总编辑

39.徐心端, 男, 福州市老子研究会研究员

40.马保平, 男, 兰州商学院院长

41.闫永刚, 男, 陕西长安大学哲学院讲师

42.范鹏, 男,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43.赵逵夫, 男,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44.杜斗城, 男,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45.柯杨, 男,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46.王凤显, 男, 甘肃省社科联原副主席、教授

47.张文轩, 男,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48.武文军, 男, 兰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市社科院院长

49.杨培林, 男,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副会长

50.陈大明, 男, 河南鹿邑县老子文化开发领导组

51.张崇琛, 男,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52.乔健, 男,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53.高原, 女,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

54.雷定国, 男, 陕西榆林老子学会网上老子学院常务副院长

55.徐玉兰, 女, 陕西榆林老子学会网上老子学院秘书

56.徐春法, 男, 浙江省玉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道德知音论坛总版主

57.武玉清, 男, 张掖二中教师、中国奥林匹克一级教练

58.付秀荣, 女, 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育中心

59.李德建, 男, 福建老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60.易海云, 男, 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61.梁春玲, 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62.钱耕森, 男,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院长

63.沈素珍, 女,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64.马明良, 男, 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

65.杨文炯, 男,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导

298

66.赵士林, 男,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67.伏俊琏, 男,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68.丁鹏, 男,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驻兰办事处主任

69.韩煜, 男,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秘书

70.齐永刚, 男, 中国国家博物馆秘书

71.项涛涛, 女,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职员

72.柳苗苗, 女,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职员

73.贾兰生, 男, 天水师范学院

74.高学文, 男, 天水师范学院

75.胡安良, 男, 西北语言学会会长、青海民族学院教授

76.谷晓恒, 男, 青海民族学院文学院院长

77.张乾东, 男, 白银市国学研究会

78.张戬坤, 男, 中国鹿邑老子协会天水分会会长

79.林巧薇, 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

80.李少波, 男, 甘肃省中医学院教授、兰州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

81.杨永保, 男, 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副教授

82.汤生, 男, 甘肃省国学学会筹备小组组长

83.陆朝武, 男, 台湾, 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宗教研究所访问学者

84.朱雪芳, 女, 香港,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85.蔡振村, 男, 台湾, 台湾辅仁大学

86.赵敬邦, 男,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87.林安梧, 男, 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二、外方参会人员名单

1.熊春锦, 男, 德国, 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新加坡

人类道德促进协会永久名誉主席、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

心董事长

2.Bra, nda}tood(中文名: 胡碧玲), 女, 加拿大,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

3.Marry, 美国, 首都师范大学

4.林泰显, 韩国, 国际平和大学院大学校、仙道文化研究院(韩国)研究员

5.任荣儿, 女, 韩国, 林泰显先生夫人

6.刘万春, 男, 韩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7.宋炯一, 男, 韩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8.崔明哲, 男, 韩国, 清华大学

9.朴相贤, 男, 韩国, 北京大学

10.林炳僖, 男, 韩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11.谢卡琳, 女, 奥地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社会及人文科学

处理专家

12.卡拉娜, 女, 意大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

13.金辰哲, 男, 韩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留学生

媒体报道选录

按语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期间, 中央、海外、省市新闻媒体报道统计显示: 平面媒体65条, 声讯媒体20条, 网络媒体61万多条。现仅选录部分报道。

新闻消息

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老子文化国际论坛” 今天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来自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及北京、河南、青海、四川等省市区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以“自然·科学·和谐” 为主题, 以“弘扬老子文化精神, 研究老子文化资源” 为宗旨。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 老子虽然距今两千五六百年了, 而他的《道德经》之大义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强化,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指导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可持续发展难题方面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2006 年11月22日第4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甘肃省政协共同主办的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日前在甘肃省举行。

这次论坛得到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社科院等单位的鼎力合作,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出席了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 分别发来了贺信。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自然·科学·和谐———老子文化与我们”。与会学者们分别从老子与现代社会、老子哲学的文化价值、老子智慧与世界和谐、老子生态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海外的老学研究、老子文化的甘肃资源研究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经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切磋, 逐步达成共识。

与会学者认为, 《道德经》是老子留给世人的不朽著作, 短短五千余字却涵盖了宇宙论、社会论、人生论等重要内容, 并涉及哲学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等诸多命题, 其阐述简约流畅, 论说顺理成章, 充分展现了东方哲学辩证思维的独特魅力。

2006 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甘肃省政协主办的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 于21至22日在兰州举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学者出席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