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2949000000057

第57章 十大思考(30)

十几年来,会宁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方面或一项产业像教育这样名扬海内外,像教育这样被人们长期地称赞。教育目前是会宁的一个荣誉和品牌,而且是知名度最大,影响面最大、最深远、最响亮的一个品牌,是我们应当珍惜的品位极高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包括产业价值)也已经有所体现。会宁教育被人们如此关注和看重,除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外,当然,与国家的政策,与各级领导、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许多家庭也为孩子的成长想尽了一切办法。由此看来,在会宁,把教育放在整个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无可置疑、水到渠成的事。既然是一个品牌,我们就应当着实做一些有利于擦亮这个品牌的工作,把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把特色建设得光彩夺目,把强项锤炼到最大最优。不是只说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要能够看到实效,要鼓足干劲,实实在在地做大、做强、做亮。或者说,在其他方面目前还不能一下子打出品牌的情况下,更应当不放松对教育的重视。当然工作有主有次、有许多方面、有阶段性、有新问题新品牌的创造等,单就目前情况而言,在会宁,把教育放在各项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一点也不勉强的上善之策。论轻重,政治为重,政治是发展教育的先决条件,但是,没有教育或轻视教育的政治,是空想的政治;论先后,经济为先,生存和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论本末,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发展,没有教育或者轻视教育的经济,是短暂的、不长久的、一时繁荣的经济。因而、在兼顾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把教育当作“支柱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同时,还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和后劲,当然,也可以借这个名,谋求其他方面包括产业方面的发展。

“高考状元县”是一面显眼的大旗,也是一面沉重的大旗。会宁教育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升学率一直比较高,1986年人们总结出了“三苦精神”,之后发展态势一直良好,升学率一路领先。到了1994年,又出现了“高考状元县”,会宁教育“十年一步”啊!每十年就上一个台阶,现在我们还扛着这一面大旗,目前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扛着这面大旗,再往前走将会怎么样?会不会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应不应当有一点“忧患意识”,哪怕是“杞人忧天”的意识?当然,首先要相信,会宁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但是,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目前困扰我们的问题也很多,“高考状元县”反应的仅仅是教育质量中高考升学这一个指标,首先肯定指标单一化的发展不是科学地发展。这个指标仍然是当前衡量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人们还要问,这个指标的含金量有多大?还要不要再提高?其他指标发展得如何呢?与国家农村教育的政策是否对劲、吻合?素质教育在会宁贯彻得怎么样?教育是不是为各种学生特别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也准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职业技能呢?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的能力,能考上文学无疑是能力较强的一种反应,但毕竟多半还是纸上谈兵,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只怎么样呢?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级备类人才,那么,为会宁当地培养了多少人才?他们在本地有哪些作为?怎样作为?他们为会宁的经济发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会宁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校长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等,这些方面又做得怎么样?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否都在提高?是否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呢?教育的发展有没有优势?今天的工作为明天的工作做了那些准备?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千万不可陶醉在一时的好成绩上。现在提倡科学的发展观,反应在教育上,一个是各级各类教育要协调发展;一个是教育内部各方面要协调发展。如果一个方面的发展阻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或者泯灭了,自身发展的后劲,就等于断送了可持续发展,就是倒退。教育不仅要问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多少知识,在书本上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问学生走向社会后如何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工作,适应生存,有没有在实践中再学习的能力。毫无疑问,单纯书本知识的高分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真正的能力。

有一位学者说过,在一个资源短缺的生存环境里,教育其实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抢占资源的手段,会宁也不过如此。努力提高高考升学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种竞赛并取得较好的名次,为国内各名牌大学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仍然是会宁教育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其实是所有贫困落后地区或者缺少资源、区位、地理优势的偏远山区打开门户、吸收新鲜空气和走向富裕的共同选择。因此,会宁教育应当理直气壮地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当然,不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不是为分数而分数。其实,这条路现在已经很难走得通。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要贯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一定要重视,还要重视课程研究、心理咨询、性教育等。同时,要为具有各种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这实际上就是“成功的教育”,因为不会有没有兴趣或特长的学生。课本只有有限的几种,课本上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人才则有千种万种,是无限的。所谓全面发展,其实就是学生潜能的发展、个性的发展,教育只要把握好这条主线就行了。不能忽左忽右,不能片面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要一阵风似的,今天突出抓这个,明天又突出抓那个。教育方针绝对没有排除培养更多更优秀大学生的含义,教育方针不仅有利于考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而且还包含着有利于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学习成长的含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才是有层次的,有类别的,是各种各样的,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把握好。

无疑,“高考状元县”只能说明过去,现在高举“高考状元县”这面旗帜已经成为会宁各届各级领导的政治任务,已经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整个工作的首要位置,即使做不到,也要说得到。更为重要的是,要站在“高考状元县”这个较高的基点上向前看、向上看;即使措施不落实,也要提出一些政策或口号来,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全县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要明确,各乡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各个学校的。下一目标是什么也要明确。国家教育部每五年有一个行动计划,1998年—2002年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年又有《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会宁教育也应当有一个不断振兴的行动计划,这样,才能保持会宁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才能不负前人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百姓寄于我们的厚望。“秦人无暇哀之,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会宁教育在总理的心中都有如此重的分量,在全国人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分量,连外国人都知道,作为会宁人毫无疑问地心中更应该有比较重的分量。

[相关链接]

方毅——前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1987年为会师初中题写校名“会师中学”。

何东昌——前教育部部长,1986年为县一中题写校名“会宁县第一中学”。

李子奇——前中央委员。甘肃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10月21日为会宁二中题词“教人育才”。1989年8月8日为王渊所著《会宁教育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一书作序,1999年为会宁四中题写校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朱宣人——前甘肃省副省长,1993年12月为贠守勤《现代农村教育管理》(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一书题词:“认真学习教育管理学,尽快提高农村教育和学校的管理水平,从而科学地组织与统筹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葛士英——前甘肃省政协主席,1989年8月为王渊著《会宁教育研究》一书题词:“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流萤——前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东关小学、柴门中学等题写校名。

应中逸——前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89年8月为《会宁教育研究》题写书名,2001年为贠守勤《现代课堂教学论》(新风出版社出版)一书题写书名。

张昌言——前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2002年为贠守勤《现代校长思想理念论》(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作序。

阎思圣——前甘肃省教育委员会主任,1994年2月2日为贠守勤《现代农村教育管理》一书题词:“学习农村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意识,为农村教育管理科学化而努力!”

黎泉(赵正)——全国十大汉简书法家之一,1994年为会宁题写“教苑典范”匾牌,为贠守勤《现代农村教育管理》一书题写书名。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树人文化机构国家级顾问,2004年6月19日为贠守勤题写书名“我的帕夫雷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