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2949000000037

第37章 十大思考(10)

第一,不要迷信教材,敢于向教材挑战。现在同学们听到的、见到的事物很多,学生要善于把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提出问题。

第二,要善于研究现实中的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本身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但教材毕竟有限,学生要善于把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解决,或者自己带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要善于对任何事情问个为什么,刨根问底。有些知识是有阶段性的,每一段知识都是为下一段新知识打基础的,因而问题肯定存在。学生只要善于思考,问题马上就会出来。

第四,问题解决完了吗?没有。问题永远解决不完,当同学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问题,当同学们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带着问题。当同学们在学校的时候有问题,出了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仍然有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进步,就是创造,就是发现,就是发展。可以说,任何发展都是解决问题的结果。

(六)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习要有一种环境,“夫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宁静而致远”。学习的环境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如学校操场、广场、花园、安静的教室、美丽的校园等。一种是人文环境,包括师生关系等都对学习有影响。这些环境的建立,一方面要靠学校体制、制度来安排,学生自己无法解决;一方面要极力办自己能办到的事,如向班主任主动提出要和某某同学同桌,座位排在什么位置,要求与同性还是异性同桌,和老师、周围的同学搞好关系,建立友善同盟,互相帮助等,这样不但学习的心情好,没有杂事干扰,同时,遇到困难还可以请同学帮助,无疑有利于学习进步。

(七)善于思考,善于想、动、做

学习不仅要善于听,而且要善于想,善于动,善于做。上课要专心听讲,当然这是学习上最简捷、最有效的办法,但还要善于思考,也就是不断地产生疑问。思考就要动脑筋,脑筋越用越灵。学习还要善于动口、动手。该动口的地方大胆动口,绝不错过任何一次机会,该动手的地方必须要主动动手,不能偷懒。有许多名人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说凡读书就要心记、手记、脑记、口记。手记具有可重复性,能强化记忆。要学会记笔记,记日记,记录自己日常看到的名言警句,以及记录自己的思想动态等等,善于做。现在的教学,如英语听力都是做的功课。对于要做的课,学生必须要动手去做,不能光在哪里看、想、记,俗话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

(八)寻找或建立情景

这里有教和学两个问题需要注意。教师要善于创造或制造情景,不仅要更好地展示作品所反应的外在情境,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学生自已还要善于进入情景、制造情景。所谓进入情景,那就是被教材内容深深吸引。进入了情景,就可以忘物、忘我,就可以畅游于知识海洋的乐趣之中,反应在外表上就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种、心不二用。所谓制造情景,换句话说就是寻找情景、寻找乐趣。读书是辛苦的,考出好成绩更要付出一番艰辛的努力,客观地说,看书那有上网等那样有乐趣,说实在不是逼迫,无乐趣可言,但是为了成长、成才,为了升学,为了增长才干又不得不去学习,那就要苦中寻乐。其实只要钻进去了不能说没有乐趣,这个乐趣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同时,刻苦学习一定要加上适当锻炼、劳动、休息和娱乐调整,要学会调节、善于调节。既要寻找书中的情景,也要寻找书外的情景,这样学习的兴趣会一直保持下去。有些学习内容与社会、工厂、部队、社区、医院等相联系,在社会实践中寻找情景也是一种办法,或者与实验联系起来,与其苦思冥想不如到实验室去亲手做一做,或者上网去亲自查一查,或者到工厂去亲自干一干,或者到部队去亲自体验、感悟,或者到大自然中去亲自观察、收集,或者到社会、社区去亲自调查、访问,或者到具体场所去测量、计算,等等。这种现实的情景,不但可以放松看书带来的紧张和疲劳,可以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接受到书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助于早日认识社会。

(九)寻找亲近

我们知道,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对班主任老师的课爱学,对自己崇拜的、敬爱的老师的课爱学,这个原因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情意原理。情意原理说到底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关系,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意,对其所教的课也会产生爱意,就有利于学习;当学生对老师产生恶意的时候,对其所教的课程也会产生厌烦或不满,这必定不利于学习。当然,解决这个问题,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有现代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理念,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良师益友,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了解学生。一方面学生也要寻找对老师的亲敬之处,人由于气质、性格等不同,一些人和另一些人总是合不来,这很正常,但是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第一,师者一般是长者,无论怎样的学生都应当亲敬。第二,学习是任务,为了学习不应当和老师过不去,或者故意给老师找茬子,不要斤斤计较老师的错误,要善于原谅老师。任何一位老师总会有优点和长处的,学生要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沟通、交往,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十)自我评价

人时时处处都处在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之中,学生更是如此。自我评价从两个方面说,一个是评价的态度,即积极评价,这个评价属于主观方面的评价。另一个是评价的方法,如实操作,这个评价属于客观方面的评价。

第一,要积极地看待、评价他人和自己,一方面从他人身上吸收精神养分,作为鼓励、鞭策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要积极评价自己。人与人不同,某些人在某些方面有长处,这是很正常的,要善于学习人家的优点,不示弱、不嫉妒,同时要寻找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或者大力培养这些长处。能够发现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有的人一生都发现不了自己的长处。这当然有多种原因,首先因为人的长处有时候是很隐蔽的,当自己不去经历或者不去长时间体验时,表现不出来。其次,由于缺乏培养和学习,自己的长处得不到理论上的强化和实践上的验证,永远埋藏在不知不觉之中,以至一生给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定位。要发现自己的长处,了一要寻找机会,深入体验;二要刻苦学习,夯实基础;三要大胆实践,不断摸索,这样才能够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第二,客观地看待、评价他人和自己。自己学习上有什么不足;缺失或者困难要客观地看待,科学地分析、寻找出差距,找到克服的办法。现在的青年学生,有一种过分的自信、其实害了自已。过分的自信就是不能够客观地看待、评价自己和他人,总觉得自己能行,说什么自己都能行,其实他早已和别人相去很远了,甚至已经被人甩得无影无踪了,他还在那里说自己能行。明明考试成绩每每倒数第一,总说能行,这叫能行吗?充满信心是对的,如果没有把自信变成动力而只作为一种欣赏,无异于傻子。在实际当中,对自己的学习、做人等都必须要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找出真正的差距,而且时时明确这个差距,吋时为自己寻找缩小差距的动力和方法,并且随着计划的完成,还要看到具体的效果,这样,进步才是绝对的。

(十一)善于强制自己

学习是辛苦的,应试是残酷的。早在几十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教考,学生学考,结果,音乐没有了,图画没有了,孩子脸上的血色没有了,家中的老牛没有了,民族的希望没有了……人人都知道应试残酷,其实比应试更残酷的,是我们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仍然不得不将孩子推向残酷的应试考场。每当考期将至家长是后勤部长——吃喝住行样样侍候到位。是公关部长——凡是能想到的关系都要——联络,希望能够获得有利于孩子胜出的信息。还是心理医生——孩子考前紧张、焦虑,一会儿肚子疼,一会儿腿发软,都得想尽办法帮助排解。孩子进了面试或者笔试考场,却把紧张、焦虑留给了考场之外的家长。孩子在大楼内应试家长就在大楼外守望,或坐,或立,或走,每个人都将虔诚的目光投向那幢决定孩子命运的大楼……在当前考试制度一时还取消不了的情况下,学习、考试、升学、就业、提拔等都将如期而至,而面对这背后的无限憧憬,那一样都不是学生喜欢参与的,因而学生要会强制自己面对今天的教育现实。只有刻苦学习,只有面对不愿面对的现实,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十二)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反思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味,进一步加深理解,一种是进行反面的思考,对知识内容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质疑,这样会更清楚其含义,获得更为可靠的知识和技能。合作也有两种,一种是和老师合作,通过与老师的沟通、理解,取得老师的重视、信任、支持和帮助,当然学生必须处于主动地位。一种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些问题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乃至争论,烙印更深刻,认识更理智、更全面。

(十三)利用辅助手段学习

现在教学手段非常先进、发达,学生要注意利用这些手段,特别是上网。学生最爱上网,但上网看的往往是低级趣味的东西,或者在玩耍,这就浪费时间。教学上现在要开发一种软件,就是利用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从网上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当然现在已有区域网、“天网”、“地网”等,学生要积极主动利用这些辅助手段学习。

学校也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手段的改进。

(十四)正确认识考试分数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且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由于高考制度取消不了,因此,学校的考试也取消不了,考试分数理所当然地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一方面要争取考个高分,另外,也不能为了分数而不顾一切,甚至折磨自己,乃至自杀;高分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低分的学生必将永远存在,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各利,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素质、心理素质、体质体能素质、综合文化素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的作用可能在一个时期内还将存在,但它的作用肯定要降低,社会更注重人的能力,社会也会使有能力的人有立足之地的。从国家的大政方针看,现在看待人才的标准就是“不惟学历,不惟身份,不惟资历,不惟职称”,虽然真正落实这一政策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毕竟已经看到了曙光。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同样的教育,却会出现相差非常悬殊的各种人才、奇才,乃至罪犯。

(十五)敢向老师说“不”

现在学生的知识信息量很大,已经具备了向老师挑战的条件。老师不神秘,更不应当迷信老师。知识可以从老师那儿获得,也可以从别的地方获得,或者通过其他一些辅助渠道获得,这对老师的教学是补充。学生听老师讲课也可以有所选择,只要积极主动地学。要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或挑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这种“应战”的准备,而且准备积极发动挑战,迎接挑战。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上有一位差生,在老师对学生演题时,他反复举手,一再要求上讲台做题,开始老师不同意,最后还是同意了,学生做题虽然错了,但这位学生却轻轻地掩饰地将老师的错误改对了,此事老师很受感动。当然,对老师敢于说“不”,必须要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进入角色和情景之中。

(十六)培养兴趣,发展爱好

如何学习,方法很多,最关键的是培养兴趣。读书本无兴趣,从幼童到少年,还不知道读书有何用处,以至到了有所知悟,学习的担子变得十分沉重,不爱学又不得不学,基础不好而又力无回天。所以,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东西掌握得多了,应用得多了,乐趣也自然就有了。这其中包括从没有兴趣到有兴趣,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有些兴趣可能还是强迫出来的。一方面要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爱好,爱好是人天生骨子里就有的,在为了兴趣、分数的同时,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爱好并精心培养之,爱好如果得到顺利发展,同样有望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接受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的策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现在人们认为,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通过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家通过对课程的调整和客观指导,使学生的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特别一些综合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体验、行为规范和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是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