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2949000000027

第27章 十大建议(26)

第二,必须要躬身实践。无论是教育行政领导还是校长,都要深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去,要亲自调查研究,亲肩分析论证。现在,任何间接的信息都不可靠。所谓深入,即了解事情内涵、真相和实质,了解深层次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有很大难度。不是光看表面的东西,不是去了、到了、所了、看了、问了,就算深入了,光知道事情的表面现象不能解决问题,许多事情表面和实质是相悖的。我们常讲民主,民主不是参与的人越多或听信了别人的话就是民主,民主的核心是了解和掌握蕴藏在广大教师中的思想智慧。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随波逐流。现在好多事情都要亲自看、亲自问,甚至亲自做、亲自体验,才能弄清原委。

第三,必须要做师生的表率。教育不同于行政或其他工作,教师的工作非常细致,表面上做得好的教师未必实质真做得好。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未必真正教得好,等等。因此,领导的表率作用会深深印在教师心坎儿里,从而受到感动和影响,变成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否则,会使教师的工作浮躁化、表面化、懈怠化。

第四,必须深入钻研业务。业务上不精通只能以权压人,压服的只是表面,内心越压越不服,越压越糟糕。在深入钻研精通业务的同时,还要准确地及时地掌握政策法规和最前沿的信息,真正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

第五,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引领作用。现在的好多领导,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甚至没有事业心,却要求别人一定要做好。这样的领导方式,永远不可能使教师进步。领导人的作用,一是“用好人”,真正把有能力的人用到岗位上,而且受到尊重;二是“做决策”,深入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严密的、理性的思考论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形成决策效应;三是“搞竞争”,竞争就意味着改革,也就是寻求最佳的发展途径,最优的方式方法和最高的效率;四是“做指导”,领导人掌握的信息多,对任何一项工作都能研究得十清二楚,都能做出非常具体的内行的极具可信度的指导,即变“给我上”为“跟我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真正的领导人物而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私欲的管理者。

(二)重建教风、学风

1.新课程讲参与式教学,其实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师生两张皮,老师的讲课不仅走不进“参与式”,而且向其反方向“报告”式走近。客观上讲,班额太大,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上课。学生昏昏欲睡、想听不想听地听课,老师滔滔不绝地滥讲,试图用提高嗓门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对课堂上的懂与不懂谁也没有明确的思考,恰恰在师生的结合这二点上体现着教学成绩的高低、效果的好坏。

2.教师观念陈旧。现在的教师还是以本为本,以考为考,其主导思想还在于“加班加点”、“刻苦学习”上,当然,“加班加点,刻苦学习”应当提倡,可是如果老师的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方法不改进,不研究新的教育思想,方针政策和高考动向,仍然毫无旁顾地死抱着一本教材,永远培养不出适应高考的学生。

3.学生不向老师问问题了。会宁的“三苦精神”出县了。我们在白银、兰州等大中城市可以看到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的现象很普遍,而且学生选择学校时就选择老师住校不住校,方便不方便他们请教问题。这些在会宁兴盛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淡化于80年代末期,90年代基本没有了学生向老师提问题了,现在基本绝迹了。其实老师一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得花多少功夫去思考啊!

4.教师的眼光必须要超前。会宁2004年高考失利,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2004年的考题非常适合“功夫型”的孩子应考,静宁的高考成绩(本科上线比去年增加444人,比去年几乎翻了一番)就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包括静宁、靖远、民勤等在内的许多县高考的丰硕成果都说明了这一点。会宁以“三苦精神”出名,而今年的试题正是我县取得丰硕成果的好机会,我们反而没有抓住,明年的试题肯定增加了难度和区分度,会不利于会宁的孩子应试,现在不及早研究,采取对策,能取得好成绩吗?

5.从“普九”看,会宁是包括白银市、定西市在内的周围县区中除。宁夏的西吉、海原外,最后普及的一个县,说明会宁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很低,而义务教育的普及影响到高中学生人数。这将不利于高考升学绝对人数的提升。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把眼光放在研究和思考今后的工作上,不要老盯着眼前的一些事情,要时时想着明年、后年、大后年的事,做着明年、后年、大后年的事。而且要反思,我们为明年、后年、大后年的工作做了些什么,具体不具体,实在不实在,看见看不见,否则,我们永远跟不上去。

6.不宜搞重点校、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初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高中未必不好。在高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大学也未必不好。会宁的好多学生是通过高三补习考上大学的,他们照样出国留学。因此,在高中一年级就以分数把学生划分等级的做法,不利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相反本来有希望的学生被老早地打入另册,使他们得不到好的教育,永远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就是编到重点班的学生有可能考个高分,但由于精神、心理压力过大,也未必对将来的发展百分之百有利。

7.注重重大决策的论证。现在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敬业程度确实令人敬佩,精神可嘉,但是有两点需要考虑:第一,是不是过于重视行政工作而忽视了教育教学业务的研究和思考,即忽视了对“中心工作”的研究和思考;第二,是不是过于重视具体工作而忽视了重大问题、长远问题、深层次问题的论证研究和思考。

8.确立教师的地位。教育法指出,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我认为这是再也恰当不过的决策。教育就是靠教师,即使校长那么重要,课还是要教师去上,好课还是出自教师之手,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可我们的有些做法,刚好倒了过来。在学校里教师除了认真上课、吋而挨批评外,地位和政治待遇并没有得到重视;政府也没有把优秀教师当一回事,如每年高考,把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请到台上,又献花,又发奖金,而培养了学生,本应该受到礼遇而且还要默默地为下一届学生奉献的老师却反而被冷落,既没有人请,又没有人问。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9.要注意办特色学校。县四中曾出现过文科较好的现象,那么,如果走文科特色之路,成功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大。就是大学也有特色,如北京大学的特色就是文科,清华大学的特色就是理工,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就是社科等。其实,不论大学、中学,好学校一般都是有特色的。更何况按现时人们的观点,谁能办事,谁的事情办得好,就支持谁;谁哪方面办得好就支持哪方面。我们应当鼓励那些能办成事情的人,鼓励人们办好事情而不是非要看他面面俱到了再去支持。

10.用人上的腐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当教师看到许多差教师、品德有问题甚至有劣迹的教师一个个被提拔当了领导时,他们也感到教好书、当好教师没有多大的希望和前途,所以教师的“奋斗”目标就定在拿职称上,高级教师到手了就等于一切愿望、目标都实现了,这能不能归咎于教师?

11.领导工作缺少威信难以引领教育发展。现在无论哪一级的领导,重视教育教学业务的人比较少,要么忙于行政,要么不懂!业务,要么没有那个心思。有一个教师在县上讲课,黑板上出现了26个汉字,24个是错字,这些教师如果下面各级领导早已了解就不会打发到县上来献丑。领导无威信,就缺少统领作用,尽管服从和秩序有之,那是权力使然,其实,那种能力,任何人都具有。

12.缺少研究教育的人。会宁教育到底怎么发展,当然领导能够高瞻远瞩,但毕竟单靠领导人去研究,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教育应当研究,每一项决策需要论证,甚至有些重大决策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超前的思路,提供科学决策和超前决策的依据,甚至形成正确的导向都是好的。领导只能宏观管理,不可能微观研究,更不可能懂得那么多业务,知识,必须要靠基层的人提供,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绝对不是一个好领导。因为,当广个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时,他已经走向了无知的边缘。

13.缺少目标和竞争对手。竞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明确的对手,双方都在竞争中发展,力争一方超过另一方;一种是有明确的目标,今年出什么成绩,明年出什么成绩,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发展。我们知道,只有竞争,才有可能发展,才有可能超越,没有竞争,没有目标怎么发展?

14.缺少比较和反思。总体上全县教育可以在县(区)际之间比较,学校的教育可以在校际之间比较,也可以前后比。如有些学校开办当初声誉是何等的好,干了几年,按事物的规律,无疑应当更好,但事实却相反!这就要问一个为什么?就要研究,因为我们必须把握的一条是:教育必须要发展而不是倒退,学校也必须要发展不是倒退,否则,我们的工作表现在哪里呢?

15.研究科学发展观。第一,高考质量不仅取决于高中,也决定于初中、小学、幼儿教育。教育必须从小娃娃抓起。第二,高考的质量还取决于普及。普及不仅仅是人数多少的问题,普及还会使更多有希塑的孩子有学上,同时也会使高考的选择性大大增强,无疑有利于高考。

16.正确对待学生和教师。现在,各学校为了一个优秀学生可“摧眉折腰事权贵”,甚至不惜减免几千元学费,动员教师、朋友、亲戚出马说服,可是,有人这样对待过一个好教师吗?走掉一个好教师无人过问,走掉一个好学生却宁愿大动“干戈”,花大价钱。没有听到“摧眉折腰”请(留)名师的故事,没有听到花几千元奖金鼓励优秀教师或优质课、教研成果的事情?没有听到动员所有力量去吸引、挽留人才的做法。发展教育难道只靠优秀学生吗?我们认为先有优秀教师而后才有优秀学生!

17.研究取胜“法宝”。高质量的教育到底取决于什么?现在不要说学生、教师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就连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几乎全被学校安排的课程和自习占用,不可谓不苦!但是当我们听到激光照排技术使人们告别了铅与火,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人们远离了辛苦劳动和饥饿的时候,教育除了“苦教苦学”,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我想,起码要从三个方面思考问题:第一,决策是否正确,因为它有导向作用。第二,手段是否先进,17世纪当西方进入机器操作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社会的时候,财富积累急剧膨胀。现在是知识经济社会,如果像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那样,视资本主义的机器为“怪物”,视先进的生产关系为气异端的时候,说明教育正在走向低谷或者已经走入了低谷。第三,方法是否科学。会宁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要提高,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我断定教学质量提高的那一天,一定是一流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的那一天,而绝不是加班加点到极端的那一天。

[相关链接]

1.长征精神。江泽民199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会师精神。(1)会师精神的提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于1995年1月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60周年的题词中指出“会师精神永存”,1996年1月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题词:“继承红军传统,弘扬会师精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邝任农、朱德的女儿朱敏等也提出过“会师精神”。(2)什么是会师精神?198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为会宁题写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团结胜利”十六个字,是对会师精神的总概括,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来会宁时曾口述长征胜利会师的精神,其实质就是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和艰苦奋斗。(李义,伏晓春主编:《世纪丰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三苦精神”。1986年2月24日,陈国祥在《甘肃日报》第一版报道,在中共甘肃省委办学兴教座谈会上,中共会宁县委书记赵国义说,我们没啥经验,是个穷地方,就靠了个“苦”字,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当时的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说,抓好教育无非靠这三条。有了这三条,不愁教育上不去。省委副书记刘冰接着说,会宁的经验和成绩雄辩地说明,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只要重视了,教育事业同样能搞好。

4.“高考状元县”。1994年,会宁中高考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中央电视台《焦点吋刻》栏目和上海《文汇报》分别以《甘肃有个状元县》、《西北高考状元县》报道了会宁教育,从此,“高考状元县”美名传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