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2946800000029

第29章 摒弃坏习惯是成就人生的前提(2)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要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从频繁的考试和学校、家庭的双重夹攻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去学习人生,学会创造。

3.给孩子广阔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还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自由地向宇宙发问,与世界为友。我们的家长却生怕孩子时间多了,硬把他们的时间占据、榨取,到一点不剩为止才罢休。

4.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

对孩子的动手行为,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多看到他们的长处,不要稍有不当,就大声呵斥,极尽压抑之能事。

习惯76.纠正孩子不善于发散思维的坏习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拿到一个材料,如果从一个角度去思考,往往会妨碍我们对事物全面的理解,但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获得丰富、深刻的认识,就可以克服我们思维中的片面性、表面化,把思维推向一个广阔的天地。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只虎皮鹦鹉虽然飞向了广阔的天地,却饿死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如果要以此做为作文题,我们可以确立哪些立意角度呢?同学们可以先不要看下面的内容,自己去想一想。你会说,温室里的花朵,不经风吹雨打,是没有生存能力的?还是会说,填鸭式教育,只能让学生的能力日益下降?会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论你是怎么想的,只要立意正确,并且感觉自己有要写的内容,都是可以的。

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思维,要让大脑中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在题目允许的广袤思想空间里自由地驰骋,发现一个又一个构思角度,防止千人一面。

发散思维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小桔灯》时,我们可以向孩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2年过去了,小姑娘的爸爸回来了吗?她妈妈的身体变得怎么样了?小姑娘自己生活得好吗?”根据这些参考性问题,我们来拟题目,写一篇随笔。对于这种续写性的课外随笔,孩子的兴致往往很高,随笔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这种收获无疑是很大的。

再如,学《卖炭翁》,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使抢走之后将会如何?他以后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一篇随笔。我们可以说,这半匹红绡一丈绫是宫中之物,既不能做身上的衣裳,又不能换口中的粮食,他虽然呼天抢地地大哭,但路人都敢怒而不敢言,他只好孤零零地回到破窑内,想想无法活下去,一头撞死在窑壁上。可以说,他先是向宫使苦苦哀求,继而据理力争,却遭到宫使的痛骂毒打,结果被宫使活活打死,宫使则拉着炭车扬长而去。还可以说,卖炭翁的不幸遭遇和宫使的蛮横行径,激起了周围群众的同情和义愤,在一位好汉的带领下群起打跑了宫使,分买了一车炭,让卖炭翁收了炭钱赶快逃走。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这就够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向,我们自己的观点就是最好的。

拥有发散思维,再来看我们的课文,是不是就变得有意思多了,知识都变成趣味抢着进入我们的大脑。这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呀!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作文题是《第三只小板凳》。一般我们都是从爱因斯坦的角度去看问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条件”之类的话题为大家所青睐。因此,也就变得很俗了,很难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来。让我们运用发散思维看一下:老师认为爱因斯坦交的“小板凳”是“世界上最坏的板凳”,这个看法是片面的。原因是老师不知道爱因斯坦交的是第三只,第一只、第二只比第三只更“坏”。老师这种看法是缘于不能全面地看问题,没有调查研究。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出“要全面地看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新的立意角度了。有了新的角度,加上充足的论据,一篇优秀的作文就产生了。

发散的角度愈多,我们掌握的知识就越全面,思维就越灵活。对于有新意有深度的看法,我们应该大胆地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从而激发全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我们的看法出现错误时,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想法还不完善。让我们在一种宽松、活泼、能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氛围中,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成果。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生活中寻找发散点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孩子们在其中怡情怡性,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看到天桥上无人搭理的乞丐,他们有什么看法呢?是痛斥世人的冷漠无情?还是悲愤乞丐的不思进取?等等。

2.利用课堂知识训练发散思维

不管哪一学科,都可以利用发散思维,不断地扩展我们的思维空间。比如,历史上的秦始皇是一代暴君,他使用各种酷刑,还焚书坑儒,孩子们对于他还有什么看法吗?他还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人,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皇帝,他有胆有识,这些角度可以启发孩子去考虑。

3.发散性作文

孩子们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没有新意,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运用发散思维,没有找到一个新颖的叙述角度。作文是这一思维的天然训练场。

4.不要轻易说“不对”

孩子们去发散思维,想到的东西有时会千奇百怪,甚至不可思议,有些过头,我们不要一棒子打死,其中一定有合理的成分,这就是值得鼓励的地方。然后,我们可以婉言指出他们的错误,孩子们会在以后渐渐改正的。

习惯77.纠正孩子不善于联想的坏习惯

在我们的世界里,联想思维无处不在,学习、生活、工作一切都离不开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联想,就没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说,假如缺乏了联想,我们的世界将失去活力,变得昏暗无彩。

在一次万人注目的广告词大赛中,该年度最佳的广告词诞生了,那就是联想集团的一句广告:“假如人类失去了联想,那么人类将会怎样?”为什么这个词句简短的广告能获此殊荣呢?它靠的不是里面有什么大腕明星,不是精彩的画面,也不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背景,它的成功仅仅在于这句话本身。这个广告词聪明地运用了双关手法,一方面宣传了自己的品牌,一方面叙述了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这也是它成功的奥秘。

是啊,没有了联想,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不堪想像!

潜艇是现代海军的重要武器,但是,你知道吗?它曾经是个十分笨重、迟钝的家伙。1893年,美国人莱克发明研制出了最初的潜艇,那是一个大铁柜子,靠压载重物来使它沉入海底,底部装有庞大的轮子。由于海底不像陆地那样平坦,这个笨重的家伙经常来个底朝天。为了改进它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莱克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但仍无进展。一天,当朋友们一起喝酒时,莱克又一个人闷闷地在思考问题。突然,他看见一个酒瓶漂在水面上,很是平稳自在地游荡。原来是一个朋友喝完酒之后,开了个玩笑,把空酒瓶扔到了水中。这时,莱克突然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酒瓶能在水中自由漂浮,潜艇也可以。于是,莱克仿照其中的原理,开始对潜艇进行新的改造。他把水作为压载重物,用螺旋桨代替轮子,现代潜艇就这样诞生了。

莱克的成功就是联想的结果,他从酒瓶的漂浮原理联想到潜艇,使潜艇的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

联想是根据事物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测出在其他方面的相似性;或者根据已知的事物,推测出未知的事物,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我们学习的内容。联想思维把很多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通过各种丰富的联想联系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思考天地,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开、更远。

例如,我们拿过一块砖,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有人会说,砖块的前身是泥巴,经过烈火煅烧,变得十分坚硬,这可以联想到当今的青年要想成才,必须经过磨练。有人会说,砖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可以联想到社会上那些有原则、不假公济私的执法人员。还有人说,砖可以奠基、铺路、砌墙,任人把它放在什么地方,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可以联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经过这样一番联想,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变得津津有味,甚至耐人寻味了。

我们来看一下最近几年高考中对联想的考察:1990年高考的小作文要求分别描写两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1991年高考的小作文要求仿照例文作“圆”的联想;1992年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联想“谁来清理这个地方”的情景;等等。所以我们不得不开始注意联想了。

例如,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妈妈真——》,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动脑筋想想如何补充,可以把正反面的形容人性格的词都列举出来,如唠叨、勤劳、善良、“傻”……通过联想找出描写妈妈的最好角度,然后再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组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很新颖,富有生活气息,不再索然无味。

联想是生活的感觉所唤起的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思想飞跃,它能帮助我们打开记忆的仓库,突破题材等问题的局限,向横处扩展,往纵处延伸,使狭小单薄成为丰满充盈,使没有关连变为凑近黏合,从而使文章有血有肉,主题深刻,达到出奇制胜、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借助实物,训练想像能力

例如看到一颗钉子,能联想到什么:可以想到“钉子”坚毅有钻劲;可以想到“钉子”出身平凡,但一经烈火的炼造,就能成材;可以想到“钉子”服从安排,坚守岗位……当然,也可以从反面去联想。

2.掌握一定的联想技巧

比如让孩子进行“急骤联想”的训练,具体方法很多,如进行“四环三键”联想:让孩子看到一个词(如“圆”),要求他毫不迟疑地想三个词(如圆一瓜一脑袋一地球仪),并说出联想的类别。以此来训练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进行联想思维的兴趣和热情。

3.在作文中训练联想思维

作文是训练联想思维的一块宝地。通过给孩子出一些富有联想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千万不要说孩子的作文怎样不符合应试的要求,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我们需要的。

4.多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机会

当孩子有机会自己动手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放飞自己的联想。例如让孩子办墙报、手抄报等,给学生开辟训练园地,指导他们充分锻炼自己的联想能力。

习惯78.纠正孩子缺乏逆向思维的坏习惯

有位哲人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母亲指着庭院中一棵主干弯曲的小树给他出了道思考题:如何看这棵树才是直的?经过3天3夜的冥思苦想,他恍然大悟:就把它当成直树看!从此他开始培养以逆向思维看世界的习惯,取得了一项项不同凡响的哲学成就。

《韩非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纺织麻鞋,他的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人回答:“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用你擅长的技术,到越国去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结果呢,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三五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很多事情的成功,问题的解决,常常得益于逆向思维,这个鲁国人的成功,也是这样。

鲁人做鞋帽生意,当然是应该去需求鞋帽的地区,而不该去不习惯穿鞋戴帽的越国;但鲁人则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正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粗陋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最大的鞋帽市场。鲁国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逆向思维帮了他的大忙。

南辕北辙是一则令人发笑的寓言,想往北去的却向南策马,这哪能达到目的地呢?然而在现实中,这类从相反方向上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事例却不少,这便是逆向思维。

沈阳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沈阳城里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他儿子放学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沈阳”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

社会生活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研究各种事物,尤其是当运用习惯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工作方法难以奏效时,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小说销售不畅时,他本人设计了一个反常公关手段,不是按惯例宣传小说如何成功,而是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征婚启事称:本人年轻英俊,家有百万资产,希望获得和毛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的女性的爱情。结果,小说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北京60年代中期,当时在福特一个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艾科卡正在寻求方法,改善公司业绩。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新型小汽车。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以下是艾科卡如何从顾客着手,反向推回到设计一种新车的步骤:

顾客买车的惟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小汽车,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