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2946100000010

第10章 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2)

当前我国在生产环节方面仍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实行梯度转移,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在市场潜力、劳工价格和人才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的劳动就业压力仍相当大,如果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一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二能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够汲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因此,当前走承接转移的道路仍不失为一个良策。但是,作为生产基地只能作为一种过渡策略,不能作为最终的目的,长远看,我国还是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但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时间,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逐步走上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的道路,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这是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五、社会科学院等有关专家预测

未来20年内,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增长率将略高于GDP的增长率,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38%增加到2010年的39%和2020年的40%。

装备制造业将继续高速增长,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28%,提高到2020年的35%。

六、要使我国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发展高技术与发展制造业,要以高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努力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2.处理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从国家整体上,要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缓解就业难题;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包括充分利用外资);在有优势领域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

3.装备制造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应是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战场。应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速提升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4.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工业”的关系。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性、战略性工业领域,应着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发展“民族工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对民族工业赋予新的内涵,应指建在中国领土上、国内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为主、国家具有控制力、关键技术掌握在国人手里、具有中国品牌的工业。

七、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方针应该是“面上提升、点上突破;发展中场、加强成套;接纳转移、重视创新”

“面上提升、点上突破”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制造能力,缩短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并不意味着要大包大揽,什么都自己干。但我们又是个大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要在国际分工中,通过引进和全球采购,全面提升我们的产业水平。同时,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对关键性和若干具有优势的产业实现自主发展,力求有所突破。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起关键作用及高技术产业所需的产品,国外不向我国转让技术,只有依靠自己发展。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对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要组织力量大力进行研究开发,对市场需求较大、我国已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产品,也需要重点支持其实现突破。

“发展中场、加强成套”中的“中场”是指处于最终产品装配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制造产业。需要用引进、合资、重组等多种方式,扩大中场产业的规模,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等。成套设备是制造业实力与水平的最终体现,所以需要大力培育具有系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和供应商以及中介咨询公司,增强成套能力。

“接纳转移、重视创新”是指我国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信心,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一)提高认识、明确地位

广泛传播对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让国人知道制造业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之大事,必须主要靠自己来提高和发展。

(二)全面规划、政策激励

1.制定规划和专项计划,建立基金,集中管理,抓紧实施。

2.制定产业政策,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集中优势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政府采购的力度,按国际通行做法,在招标中对本土制造的产品给予优惠。

4.制定相关税收政策,保留出口退税政策;所得税优惠对象从不同所有制和地区转向产业扶持,取消对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对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采用低税率的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三)机制转变,适应竞争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国家经济控制力,通过“充分的市场化转型”,使“国企”具有在市场中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能力;制定国有企业法,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统一,其他政府部门不再干预企业经营事务。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加强组织结构调整,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鼓励设立工程总承包商、中介咨询等机构。

(四)研究开发,自主创新

1.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

2.促使产、学、研有效结合,尽快从单纯引进的模式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过渡。

3.采用先进制造技术(AMT)改革落后的生产技术、流程和管理。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也是提升装备制造业强大的推动力。因此,企业要积极应用以CAD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技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自主开发的比重;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实施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注重技术和系统的有效集成等。政府要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鼓励建立发展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造有利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环境。

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产业的技术,企业在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时候要注意其适用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地追求先进性而脱离实际;采用先进和适用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是围绕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进行改造的重要条件;要注意环保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人才为本,教育先导

制造业的提高和发展需要各种人才,但我国制造业后继乏人。要认真研究确定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的合理层次结构。当今在大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前提下,掌握工艺操作技巧的熟练工人(高级技工)十分紧缺、甚至断档的情况已很尖锐,应引起充分重视。一定要避免单纯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做到各类人才合理配置,人尽其用。

在教育改革中已出现工程教育向科学教育靠拢,忽视自身的特点,越来越脱离实际的倾向,要保留一批以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的本专科高、中等学校,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类职业教育。

大力提倡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大型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并与院校结合培训教育企业工程人员,动员组织建立公共培训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

本文选自《甘肃省2002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