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经理人全新修订大全集
2938200000043

第43章 卓越领导(12)

良好的品格可以获得同行的支持,虽然有时他们是你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都是人,都存在美、丑、善、恶之分。良好的品格会对人产生一种感染,一种震慑,良好的品格具备者常常是同行眼中的英雄。

最后,良好的道德品格是人进入最高人生境界的必备,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我之中生存、发展,这是人生境界的修炼,这种修炼需要良好的道德品格。

自我领导是领导行为的本源,领导者首先会通过自我领导把握自己,然后成为个人、团队、组织发展的源泉。

异向思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封闭到开放,从“民族”走向世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国际交往日益密切。领导者要善于在开放中抓住机遇,提高组织竞争力量,为组织的发展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开放的思维。开放思维是与封闭思维针锋相对的,耗散结构的理论表明,系统分为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不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其内部各要素之间表现为时时不变,处处均衡的状态,犹如死水一潭。开放系统则由于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因而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非平衡状态。通过交流,组织系统可以扬长避短,不断发展。

领导者实现自我领导首先应面向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世界。人们所说的现代指的是现在的时代。这种现在的时代与瞬间即逝的“现在”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以现在为中心,考察过去和未来两侧的世界,这种考察是动态的。领导者面对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现代的世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选择的,领导者又面临着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世界。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今世界发展的节奏加快,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技术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日趋紧密结合。每一个组织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面临着日新月异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地。

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一点在企业类组织表现得更加明显,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的,“别人未想到的你却意识到,别人未看到,你先看到,别人未当一回事,而你抓住不放,别人未起步,而你已理出头绪,不断创新,捷足先登,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高明之处。”

组织领导者要不断换脑筋,要敢于超越常规思维,形成独特思路。求异也就是求其反常、非常,创新也要求有反常、非常的起点。一般人只注意常,而思想家,科学家则注意非常。著名科学家库恩认为科学的起点开始于非常、反常。领导者要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观念,不固守原有的认识,不墨守已有的陈规。求异并不是刻意地与别人找出歧义,而是站在与别人不同的角度上看同一个问题,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是相异的,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之上。

领导者要敢于批判那些先入为主的东西,人为引起观念与看法的改变。因为在同类观念中先入为主的思维,产生了立异图新的强大阻力,如果要想有创新思维,就必须努力排除这种障碍。对于符合组织发展的事物要坚决支持,而对于不利于组织发展的事物要毫不留情地取缔。

领导者所面向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地由现在走向未来,现在是立足点,未来是着眼点,未来是过去的积累,是现实的延伸,是尚未展开的现实。把握未来,努力摆脱昨天,不管昨天是辉煌的还是苦恼的。把握未来,最主要的是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明确的超前思维在激烈的竞争中敢于领先。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影响着他的开拓能力,领导者要达到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准确把握现在和未来,当然更重要的是未来。

学会自处

领导者善于自处是甚为要紧的事。中国古语云,贵不能骄,富不能侈。随着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些人就会不知不觉放松要求,骄傲自满,奢侈铺张起来。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把握住自己。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等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自处。

善于自处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

知人难,知己更难。古人说,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近处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成分、感情色彩。就像有些家长看不见自己独生子女的缺点或毛病,这并非他们智力不够,而是被溺爱之情蒙住了双眼,迷住了心窍。从实践中来看,在就任之初,位子尚未坐稳时,领导者通常比较谨慎,能恰当地估计自己。但当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赞扬的时候,往往有些人就不冷静,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飘飘然起来。一位领导者因此而变得不谨慎,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得是明白人。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具体说,就是要客观地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成就与不足,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德才水平,都会对自身和领导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有的领导者认为,不要高估自己的形象,不要高估自己的成绩;但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低估自己的潜力。这样想,这样做,较为有利。

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在会议上或到群众中去时,总是自己先说一通,把别人想说的话都堵回去,自己把自己封锁起来,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自身的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美德。中国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近代伟人毛泽东说:“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前苏联著名的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也说过:“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乐于自省的人是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其进步必然快,因为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做反省,任何事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自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每天下班后、就寝前“过过电影”,坚持写日记、周记等。有一位老教育家说过:“日记虽小事,然作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有益于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

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即周围人和事的反映中,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形象。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有心人在员工中随时会捕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警醒。这是在员工中照镜子,从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当员工中赞誉之声鹊起时,要会“正面文章反面看”,及时“返璞归真”,找出差距。当员工中有怨言时,要认真仔细分析,怨言中有民情可察,有民意可知,有时往往是不满情绪的预兆。尤其在不足和不良倾向方面,要做到见微而知著。生活中不乏这样的领导者:员工意见较大,甚至有点“四面楚歌”的味道,可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演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这就太愚钝了。

与别人相比较对照检查自己。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比较过程的。自省更要自觉地放开眼界,特别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因为他们的优点长处更为集中,学习起来也更明确。领导者要做学先进、赶先进的带头人。

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

人自懂事起就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人们的动力来自于这个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无头的苍蝇毫无定着,碌碌无为。托尔斯泰将理想比喻成指路明灯。对于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来说,理想目标乃是他不断有所追求,有所进取的内在动力。

领导者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要有“只顾攀登更高峰”的精神。但是这种攀登也必须是理性的,需要以一定的现实作为基础,并要注意道路的方向,这条道路必须真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必须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因素是要发挥“攀”的能动性,客观则是强调主观努力与客观的符合。

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遇到何种困难。理想目标属于明天,而现实属于今天。未来的理想越高,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会越漫长,曲折性就会越显著。领导者要使自己及所有成员为理想而作的奋斗要成功而不要失败,就需要发挥极强的韧性与意志力,顶住各方的压力,力排各种困难与阻力。

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追求,需要有一种对事业执著的追求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要有对失败坦然的心态。任何高明的领导者总有失算的时候,面对失败,是逃避还是继续,也许正是成功者与一般人的区别所在。优秀的军事家也有失败,但他们在失败面前从来不服输,有一种什么困难都压不倒的气概,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把握住反败为胜的契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姿态。美国的艾科卡是一位从浪尖到低谷几经沧桑的企业家。他曾为福特公司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老板的猜忌而被解雇。用艾科卡自己的话说是从珠穆朗玛峰顶上被踢了下来。但他没有认输,他重新受聘于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后,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他的坚忍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给他带来了成功,克莱斯勒“复活”了,艾科卡也被誉为美国企业之神。

领导者的理想最大的忌讳就是空洞而不具体,对一个组织来说,需要有一个可行的,能够看得见的具体理想,这样才会让人觉得有希望去实现它,如果是捉摸不定的理想,别说组织成员,就连领导者本身也不知该如何实现。各个组织有各个组织的特点,企业要谋求经济效益,而事业单位则要求高的社会效益,如果不分组织的类型、性质而一刀切地制定目标理想,那么这种理想必然是空洞无力的。

自尊为重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在《金言》中指出:“最要紧的是自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简单说,自尊就是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人操纵和支配物,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相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条中的两条都是讲的金钱财富,也就是物欲对人自尊的考验,正确取舍就保持了自尊。这就叫“物物而不物于物”,即做物质的主人,不做物质的奴隶。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自尊是在人群中的自我承认、自我肯定、自我尊重,它是由自主的意识和独立的人格所形成的,并因自尊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做什么样的事,也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人与物的关系也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建立起来,实际上也贯穿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后一方面的内容更重要。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自我依据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在原则性的争论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意识离不开社会空间。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这些社会和群体意识也只有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才能得到现实而生动的表现。如果人的自主意识只反映个人私欲,不反映社会要求,绝谈不到自尊心和人的尊严。

自主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独立人格。人如果丧失自主意识,或者有意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受他人支配、摆布,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如妄自菲薄、阿谀谄媚、卑躬屈节、丧失国格等,这也就没有尊严可谈了。有的领导者在上级和下级面前有两副面孔,召开员工大会时不是面对台下的员工讲话,而是一味侧身面向上级来的领导讲话;还有的领导者对上级的批评即刻反应,或虚表同意,或沉痛检讨,显得轻率,这都有失自尊。自尊的人对上级的批评起码慢半拍表态,经过理智的思考,再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总之,自尊具有社会的标准性,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标准,受到社会的褒奖,才会有自尊。自尊实质上是人以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和评价自我。

自尊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最知道尊重他人,这恰恰是自尊的表现。作为领导者,要特别注意尊重下属工作人员的姓名、肖像、职业、隐私、成就、声誉,尊重人格尊严,不允许讽刺、挖苦、歧视、嘲笑哪怕是做了错事、犯了错误的人。“士可杀不可辱”,侮辱他人是自贬人格。需要批评下属时,为维护下属的尊严,可多强调下属工作的重要性,如“你是单位的关键人物”,“你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荣誉”,“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你更该给那些新同志做出个榜样来”,等等。一个人感觉到自己举足轻重,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更加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