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2925700000058

第58章 王永庆的启示:做生意应学会与自己竞争(1)

老狐狸说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出生在福建省安溪县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

王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肩上。王永庆看到母亲日夜不停地操劳,总想多帮母亲做点事。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他力所能及的,他都尽量多做。

15岁的王永庆,听了祖父的话,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能挣到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他一个人孤零零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敲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助他借了些钱作为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后来。他又开了一家碾米厂,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质量也更有保证。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发展,建筑业动得最快。王永庆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

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了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料等工业。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这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

消息传出后,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王永庆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到。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果然如人们所预料的,公司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20吨,明显的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的王永庆竟敢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研究各国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售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计算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售路果然打开了。台湾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厂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他的公司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永庆的产业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包括16家大企业公司,拥有员工4万多人,股东10万人,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650万新台币!再也没有人敢小看王永庆,连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日本企业家,也对王永庆衷心钦佩,把他与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相比,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的许多经营管理思想,都已成为企业家们信奉的至理名言。王永庆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的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为了对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企业就会鼓舞斗志,继续不断的扩充事业规模,经常保持着迎接新挑战的热情,和对至善境界的追求!

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也对自己严格要求!”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世界。

●经营之神崇尚朴素人生观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1.王永庆的八堂课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对他的相关报道,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这本书归纳了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醒。”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个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2.永远追求更大贡献

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而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