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34

第34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心理篇(17)

是否存在自视过高的现象?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类孩子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是否存在看不起别人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类孩子固执己见,惟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是否曾经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类孩子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翻看《辞海》,“自负”的条目后跟着是简单明了的四个字:“自恃;自许。”那么,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了青少年自负心理的产生呢?

一是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风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又出类拔萃,老师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三是片面的自我认识。自负者往往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有的孩子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这类孩子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四是情感上的原因。一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对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学生,深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人不能没有自负。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自己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自卑与自负看似有天壤之别。自卑者自己瞧不起自己,自负者,自己太看得起自己。但是究其产生的根源,就能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那就是两者都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

自卑者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他既不像自暴自弃者那样自甘堕落,也不像自强不息者那样勇往直前。有自卑感的人如同阴影中的萌芽,他们向往成功、羡慕辉煌,却又拒绝生长、无法舒展。他们往往看不起自己,在乎别人的眼光,种种顾虑锁住了前进的脚步,面对困难一筹莫展……比自卑更可怕的就是自负。自负感的产生往往源于已经获得的一些成绩,是自满情绪的进一步恶化。有自负感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有一定的“本钱”当做资历,但在成功面前不小心便失去了自我,以为自己已成了人物,惟我独尊而听不进去他人的劝谏。

自卑与自负是两个极端,二者的结果却是相同的,都会导致人生的失败。自卑者总是低着头走路,因为缺乏自信,往往心灵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致最终把自己压垮;自负者总是仰着头走路,因为过于自信,常常趾高气扬,昏昏然不辨东西,不是迷途就是跌跤。

因此,父母要坚决改掉孩子骄傲自满的心理,具体可以这样做:

1.让孩子接受批评。愿意接受家长、老师、同学的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因为自负者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引导他尝试着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改变过去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同时,让孩子本着谦逊的态度去了解、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这样对孩子也是一个促进。

2.帮助孩子提升自我认识。让孩子全面认识自我,既要看到本身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适当地提高孩子的目标和追求。如果你同孩子将目标定得太低,孩子很容易就实现了,那他自然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行,不会尝到困难和挫折,也不能够从困难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4.培养孩子与人平等相处的能力。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不论观念上、行动上都无理地去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否则便被激怒,甚至大打出手。平等相处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引导孩子告别上网瘾

一位父亲这样痛苦地诉说道:我儿子今年17岁,正在读寄宿高中。他现在整天不上课,不是上网吧就是在宿舍里睡觉,父母、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上个学期考试好几门不及格。除了上网玩游戏外他什么爱好也没有,我曾试着带他一起锻练、郊游、摄影、逛书店,但他哪儿也不去,周末回家后就是睡觉。

原来他不是这样的孩子,在初二上学期之前,性格很活泼,但初二下学期突然回家不爱说话了,迷上了网游。一放学就自己呆在屋里,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关上门,作业也不做。原来我们以为是青春期的表现,但已经三四年了,仍不见好转。我很困惑,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他。我也曾试着和他在网上聊天,但效果不甚理想。我该怎么办呢?

看到网瘾对青少年的种种毒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一般来说,网瘾患者与酒瘾、毒瘾患者一样,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如果孩子具有以下的两三种表现,就可以初步判定他对上网已经成瘾:

吃过饭就直奔电脑,严重的甚至在吃饭时还在网络上“厮杀”“通关”。

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但一提到上网就立刻兴奋起来。

经常把自己独自关在电脑房,并且时间越来越长。

没有正当理由地经常晚回家,甚至夜不归宿。

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明显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线。

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花大量时间搜寻、购买、下载、安装新软件。

上网已经严重影响学习,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同学、朋友的交往。

孩子为什么容易上网成瘾?主要是中国的孩子普遍孤独而且生活单调。中国的父母和学校把成绩看得重如泰山,绝大多数孩子程度不同地有压抑和挫败感。无论成绩如何,父母的永不知足让孩子疲惫不堪,丝毫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就越容易出现上网成瘾的情况。

与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相反,孩子在网络上体会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统帅千军万马指挥若定,可以以少胜多除暴安良,可以随心所欲主宰别人的生死。

另外,对于内心孤独的孩子,网络可以成为他们寻求发泄和认同的原动力。

面对孩子的上网瘾,家长朋友们应该怎么办呢?

1.和孩子一起上网。父母不要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是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并和孩子一起享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亲自体会网络,有利于父母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引导与帮助孩子。

2.上网之初先立下规矩。小学生每天上网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中学生不应超过两小时;要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要保护自己和家庭,不能在网上留下家里的电话,不能泄漏家庭隐私,不能把自己家的住址轻易告诉网友。

3.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家中有中小学生的父母,可以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如客厅或公用的书房等,这是帮助孩子安全上网最简单的方法。

4.指导孩子上网聊天。网络聊天的自由随意和网络语言特有的魅力,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面对网络聊天,有的成人都无法自持,何况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在自我节制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和网友制定一个明确的谈话主题,选择情趣相投的聊天对象,还可以指导孩子用外语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外语水平。

5.与孩子一起参与专家聊天室。现在很多网站都会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坐客聊天室,这种聊天一般都会就某个领域的某个话题深入交流,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见识。父母不能不加分析地把网络聊天一概斥为无聊和浪费,而是因势利导,将网络这种现代科技应用在现代理念、良好品行的培养上。

6.戒除网瘾有过程。对于孩子的网瘾,父母可以巧妙运用递减法。比如,从原来每天上网6小时改为5小时,再改为4小时,逐步减到每天一两小时,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能急于求成,想一刀下去斩草除根。要在循序渐进中收到成效。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用其利而避其弊,积极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