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33

第33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心理篇(16)

初三学生李谊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呢?想找个说心里话的都没有,我该向谁说说我的感受呢?感觉好孤单啊。同学们都忙着上课做作业,应付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彼此之间住得也很远,平时连个聊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在一起玩了。我觉得自己的世界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小,越来越单调。多么希望不这么孤独啊,好渴望跟爸爸妈妈或同学们聊聊天,就像小时候那样,快乐无忧。我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变得多彩多姿,每天都有许多的新鲜事,而不是充满了这可恶的孤独感。”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少年愁起来也不得了,他们心中的纠结不比大人们少。

据调查,14. 8%的孩子自述“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 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现在的独生子女实在是太孤单了,钢筋水泥、高楼深院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而与电视、电脑、游戏机的亲密接触,又使他们与人离心离德。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未成年人现状调查”显示:有20. 8%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独,有22. 5%的孩子表示“我没有知心朋友”,有45. 6%的孩子相信“多数人是不可以信赖的”,有36. 1%的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唠叨,老师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

这种孤独感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一方面自认为已经是长大成人了,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再被当作小孩,希望别人尊重、理解他们;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还较差,又十分眷恋、依赖父母。孩子与人交往、社会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而需要的性质也有所变化。他们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心变化,有了秘密,自我交谈的时间有所增加,在与人交往时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是对亲近的人也有所保留。他们不仅难以与长辈沟通,在同龄伙伴之间也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心心相印”的知音,因而常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作为父母,不能仅仅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东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应该抽空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哪怕孩子不愿意说,多给一些关心的话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他会因此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而不至于陷入到孤独的泥淖之中。如果孩子长时间地陷入孤独,就可能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患上抑郁症。那样将得不偿失,父母即使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孩子的健康成长。

排解孩子的孤独感,父母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1.父母需要改正的观念。有些父母其实在无意间为孩子的交际智能设置了很多障碍,比如告诉孩子不能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年纪还小不要跟异性交朋友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2.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不管父母有多爱孩子,也不管家庭条件有多么优越,切忌父母事事包办。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尝尝苦头,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走出过分依赖,自我封闭的天地。

3.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应该让孩子及早明白这样的道理。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会减少孩子自闭抑郁的机会。

4.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一个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秀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别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

5.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华。心理学家说:“如果孩子有某个方面的特长,就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展示他在这方面的天才,这对他们的交友很重要。”比如你的孩子篮球比较好,就可以让他在篮球场上展示自己的天赋;孩子唱歌好听,就要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等等,不能因为怕影响孩子学子而限制孩子的特长发展。

6.引导孩子正确地交朋友。父母往往会有一些交友的习惯,所以也特别希望孩子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交朋友,一意孤行,到最后就只能和孩子吵架。可能父母是出于好心,害怕孩子从朋友身上学一些坏习惯,但是在和孩子提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持“软”态度。听一听孩子说的,看看有没有一些道理。比如问问孩子在这个朋友身上学到的东西,是不是有父母看不到的益处。

7.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朋友。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可能父母说的一些建议都是对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孩子接受的话,一定要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直截了当地阻拦是不行的。

当他有了新的朋友,一般会愿意和家长聊天,比如“我今天新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哪方面比较强,但是哪方面就比较讨厌”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抓住机会,帮他来分析,帮他去了解这些。父母也可以附和孩子,在你的同事里也有这样的一些人,你是怎么对待那位同事的,或者你们大家是怎么对待他的。

★调整孩子的依赖心理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因为父母会老,朋友会散,而“自己”却始终不会远离。歌德也曾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或者你还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所以要有壳的保护!

小蜗牛:为什么毛毛虫和蚯蚓不需要壳呢?

妈妈: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蚯蚓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没人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可见,自己的困境只有依靠自己走出,自己的良机和快乐,只有靠自己去发现和把握。一个人顶顶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该是“知己”了,只有“知己”才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困惑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不动脑筋,易产生从众心理。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个决定。

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常常对子女过度保护,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孩子。

1.要纠正孩子平时养成的依赖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导他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

2.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

3.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他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让孩子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

★改正孩子的骄傲自满

请你仔细找找,你的孩子是否存在下面的一些表现,如果回答为“是”,就请你看看这一节,因为你的孩子已经有了自负心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