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2910500000054

第54章 方法决定成败,方法远比困难多(1)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办法。”

洛克菲勒也曾经一再告诫他的职员:“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面临低谷的时候,一定要开动脑筋,因为方法决定成败,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方法制胜

在把梦想付诸行动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人们总是习惯用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来形容,却忽略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找对了方法,这些困难都不会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有句俗话说得很好:“开锁不是只能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常规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只想到那些常规的方法,要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关键。发散思维,找到正确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湾战争打响的时候,杰恩作为日本凌志汽车在美国南加州的销售代理,深刻体会到由于这场战争,人们可能因为战争和社会稳定问题,不来参观凌志汽车的车型的话,那他肯定会失去工作。杰恩放弃了通常销售人员惯用的做法——继续在报纸和广播上做大量的广告,等着人们来下订单。他是个思维很活跃的人,在分析了当时问题的关键之后,列出了若干条可以实施的办法,最后确定了其中最妙的一个手段,作为改变销售形式的策略。

对于这个问题,杰恩是如此分析的:假设你开过一辆新车,然后再回到自己的老车里,你会感觉到你的老车怎么突然之间有了那么多让你不满意的地方。或许之前你还可以继续忍受老车的诸多缺点,但是忽然之间,你知道了还有更好的享受,你会不会决定去买辆更好的车呢?想清楚问题的关键之后,杰恩立刻落实他所想到的那个新对策,他吩咐若干销售员工户外工作,让他们各自开着一辆凌志新车,到富人常出没的地方——乡村俱乐部、码头、马球场、比佛利山和韦斯特莱克的聚会等等——然后邀请这些人坐到崭新的凌志车里兜风。这些富人享受完新车的美妙以后,再坐回到自己的旧车里面时,真的产生了很多抱怨。在那之后,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购买或租用新凌志车,并且生意也没有因为战争而受到很大影响。

这种方法与那些在报纸和杂志上做广告的方法比起来,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在报纸和杂志上做广告,消费者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这种车的优点也没有切身体会,杰恩的方法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给消费者一个切身的体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新车的优势。这样自然会达到更好的广告效应。推而广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善于打破常规思维,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英文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每制造一个困难,也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它的方法来。所以,世上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方法总比困难多”,更多时候让你头疼的也许只是你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正确的方法往往是迈过成功途中绊脚石的最好办法,而正确方法的获得,需要有活跃的思维,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寻找更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好的结果,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天凌晨,一位游客推着一辆装满稻草的手推车来到了两国之间的边境。边防哨兵疑心顿起:对稻草是不需要征税的,但是稻草下面到底是什么?这位哨兵仔细地对手推车中的稻草进行了搜查,但是一无所获。哨兵非常疑惑,亦感到很恼火,但是他只能给这位游客放行。

第二天这位游客又来了,还是推着一辆手推车,这次里面装满粪肥,粪肥也是不需要交税的商品。这位哨兵心想这次一定要查出点什么来。所以他不顾让人恶心的臭味,找来一把小铲,仔细检查了臭烘烘的手推车,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走私品。

每天,当太阳刚刚升到海关对面建筑物顶端的时候,同样的场景就会发生。有一次手推车中是碎木屑,另外一次是砾石,后来又是粪肥,每次都是不用交税的物品。但是哨兵真的没有想到他究竟在走私什么东西。时间久了,哨兵的检查便成了友好的例行检查。

“我知道你一定在走私什么东西,我会找到的。”哨兵咧开嘴笑着对这位游客说。

“这么多次了,你已经知道我是一个很诚实的人。”这位游客这样答道。游客是位乐观派,在搜查过程中,他和哨兵会一起谈论前一天发生的事情:谁欺骗了谁、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谣传以及现在已经被关在当地监狱中的走私犯的走私伎俩。

“我不希望那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边防哨兵说道。

“一个诚实的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这位游客答道。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那位游客在日出之时没有来到边境,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十几年之后,哨兵和游客都已经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在一个酒馆中不期而遇了。于是哨兵问那位游客,希望他能解答一下多年以来一直困扰他的一个问题。“我多年以前就离开海关了,我为政府尽心尽责地工作。我知道你当时在走私什么东西,你一定是在走私什么东西。”他说道,“都这么多年的老交情了,告诉我好吗?”

“是手推车。”

可想而知,当哨兵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一定是恍然大悟。游客正是抓住了人的思维定式,他知道,哨兵一定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手推车上装载的物品,而不会想到他的手推车才是他真正要运走的物品。这是一个多么巧妙的思维啊!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使得游客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人们有时会对习以为常的事情失去判断力,会习惯于遵循以往的观念和想法,总是按照常规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在遇到绊脚石时,通常会想着怎么直接跳过去,却忘了绕道而行是更好的方法,既不会有任何危险,又比直接越过它更快。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不应受传统的定式思维的影响,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懂得反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样才能更快地跨过成功途中的绊脚石,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

成功者遭到的失败或犯下的错误并不见得比普通人少,只不过在遇到困难或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不会因循守旧,而是勇于尝试,善于用方法制胜。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不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究其原因,能不能在遇到困难时用方法制胜,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很多人在困难面前往往是束手无策,或者并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所以半途而废,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功呢?成功的人,在困难面前从来不会低头,他们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克服困难,他们拥有善于打破常规思维的优点,所以,他们获得了别人得不到的成功。

方法总比问题多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出色的员工,应该懂得:要想让客户再度选择你的商品,就应该寻找一个让客户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产品遇到善于思索的大脑,肯定能有办法让它和微软的视窗一样行销天下。”

洛克菲勒也曾经一再告诫他的职员:“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生活就是不公平的,当失败的老实人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会不停地抱怨命运,认为生活亏欠了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没有人的命会比他的苦。他会自怜自艾,仿佛这个世界只对他自己不公。其实,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确实,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就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努力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总是有的,而这些方法一定会让人有所收益。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被当权者驱逐出境,流落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同时又身患重病,每天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都会坐在海港的一张长椅上,面朝大海,陷入冥思苦想之中。许久之后,他总是缓缓却坚定地站起来,在地上捡起一堆石头,一块块地掷向大海。掷完了,就面带微笑,一副豁然开朗的神情离去。

他每天的这一举动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天,一个大胆的孩子走上前来问他:“为什么你要到这里来,还向海里扔这么多的石头?”沉默了一会儿,雨果严肃地说:“孩子,我扔到海里的不是石头,我扔掉的是‘自怜’。”

雨果最终战胜了自怜,没有让无益的自怜夺去自己的斗志。他因而也战胜了逆境,创造了自己的辉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自怜是自尊、自爱、自励、自信的对立面,是不健康的。自怜会抹杀人的锐气,侵蚀人的灵魂;自怜会消磨人宝贵的时间,成为羁绊人冲出逆境的最大敌人,甚至可以说,自怜发展下去,将使人一无所成。时间的轮盘从不会因弱者的呼唤而停留。如果你还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就必须摆脱自怜的束缚。

让我们看一下,失败的老实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滑向败局的。当朋友或恋人没打来电话时,这个人的思维过程如下:

已知他没有打电话,推出他有更好或更有趣的事情要做。

如果他在乎我,则他会打电话过来。

由上可知他并不真的在乎我。

结论:我似乎永远无法找到在乎我的人。

反思:或许我非常没有吸引力,令人厌烦,或许是我并没有得到他的心。我永远不可能与人建立一种天长地久的亲密关系。我将永远被抛弃。生命完全是空虚无意义的。

飞速进展的思维使这个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个令人讨厌的人,没有人会真正在乎我。平时我只是赢得一丝同情,现在人家忙起来了,没有时间怜悯我了,我将被所有人抛弃。我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呢?

思维的恶性发展,是不自信的体现,而且它往往导致恶性循环。

例如,身处绝望时,会想到放弃,不想做任何努力,因为在他看来努力的结果还是一样的失败,不会取得任何进展。而一旦这种思维致使他没有一点突破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无用,认为自己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生活只会捉弄自己,还不如……

积极的自我暗示,自励自信,积极主动的行事方式有助于摆脱恶性思维循环。让消极停止前进,让乐观积极充满你的心灵。在该循环中有许多可以突破的环节,应一再告诫自己:尽管现在我没有突破,但这并不等于我是个没有用的人,只是我的付出还不够,因此我需要更积极地努力,用积极表现鼓励自己,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哪怕一点点成果和进展。

不在枯燥中抱怨而在问题中改变

很多人的工作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劳作,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样的工作和挑战没有任何关系,于是,他们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抱怨上。在不停的抱怨中,有些人选择了离开,有些人与消沉为伍,完全抛弃了初出茅庐时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思路上的改变。

有一位年轻人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每天检查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完全,以确保石油被安全地储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公司经理认为这个工作最适合一个学历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的年轻人。

每天,年轻人都会看到机器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首先是石油罐从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然后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工作完成后,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注视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

前几个在此工作的人对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厌烦极了,每天都向自己的主管抱怨不休,最后他们被一一解雇。这个年轻人在经历了开始的那段烦躁后,选择了留下,他深信这一切是可以改变的。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年轻人在机器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