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2910500000053

第53章 人生光荣绽放,用工作证明你的价值(3)

这就是他为顾客提供的服务,这位服务生的行为早就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结果是让顾客感到了满意和惊喜。他们使客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客户愿意下次依然选择它。

如果说酒店已经客满,服务生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空房间了。”那么这位服务生当然也完成了酒店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他的行为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结果。

行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完成任务了又怎样?在处处讲求实际、讲求成果的今天,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精彩,如果没有结果,都是徒劳的。

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业绩,为公司带来更多更好的结果呢?

首先,你要能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同样的工作,你的工作结果一定比其他人更到位,你的表现会更出色,因为你不仅是关注自身的绩效,而是在关注这项工作对整个公司的价值意义。思维的高度决定价值。只有先想到了,才可能做到。

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坚定你的信心,对于自己向往的结果,不要说“我想要……”,要毫不犹豫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

事实上,一个丝毫不坚决的“想要”就已经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它让你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很有可能无法实现;而一个坚决的“一定要”却能够大大激发你的信心,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无穷的动力,在这种必胜信念的支持下,你自然会取得成功。

术业有专攻,努力成为行业佼佼者

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从事的行业千种万种,论其社会意义或者社会贡献,根本无法比较。不过单从一个行业着眼,你的价值排名就一清二楚了,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争取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拿破仑的座右铭想必大家都知道:不想做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对,我们普通人同样需要这样的气魄,不求全能,但求专能,成为行业里的第一。

提起许海峰,你大概不会不知道,这位运动员是中国奥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至今人们还喜欢把他与“零的突破”这四个字放在一起。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他等待工作人员确认最后的比赛结果。那个瞬间他甚至还来不及考虑,他就成了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这是许海峰一生的荣耀,作为一名射击选手,他不光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镌刻上了一流射手的标志,也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荣耀。喜欢挑战的许海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总是说:“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自信,我觉得做事情就是要做到最好。”

工作无贵贱之分。所谓事业的成功,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出类拔萃,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即使是一位清洁人员,他要是能把地板刷洗得映出人影,把马桶刷得光洁如新,那他也可称为专家。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毅力,不成功都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能力也不行。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此外,天赋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是司空见惯。毅力加上决心,成为行业里的成功人士是不难的。

众所周知,市场表现最好的产品都是在行业里面第一名的产品。其实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就必须成为行业里最有功绩的人。著名的成功学家博恩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就像一张招聘的海报上所写的,在你的行业里成就自己才是你的目标之一。只有出类拔萃者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成功的那些人所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在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时刻都鼓励自己要表现卓越,鼓励自己要成为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而且不在乎要付出多少代价。有了这样的决心,促使他们从那些从未这样下定决心的人群里凸现出来,于是他们的功绩是同行中那些普通人的好多倍。”博恩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由于少年时期接受教育不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是一个底层的销售员,对自己缺乏自信。后来他逐渐认识到,每一个行业里面最顶尖的10%的人,以前也都是从最低层开始做起的。他常常鼓励自己,他们可以最终成为顶尖人物,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最终他也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

其实每一个杰出的人物都有过表现平平的过去,他们也是一步步走向卓越的。因此,不要认为别人比你强。所有的技巧都是可以学会的,只要努力,你也可以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成为专家不再是你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的要求。全通型人才已经明显不如专精型人才受欢迎了。因为现在讲究团队合作,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只要精通各自的那点东西,便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力求做到精通,然后再力求比别人更精通,这才是行业里的专家。

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浮躁。一部分人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专家,不付出努力还沾沾自喜;一部分人则以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专家,垂头丧气,也不努力改变现在的局面。前一类人呢,总喜欢和篮球冠军下象棋,喜欢和象棋高手打篮球,然后自以为自己真就成了象棋专家、篮球高手;后一类人呢,刚学会篮球就和篮球冠军打篮球,刚象棋入门就和象棋高手下象棋,结果弄得信心全无。擦亮你的眼睛,逐步学习,逐步接近专家的水平,不可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那么如何做才能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呢?专家是不是需要天赋呢?根据脑科学家的研究,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在他们身体没有缺陷的前提下,发展到专家水平。很显然,天生禀赋、遗传特质并不像它们被夸赞的那样神奇。实际上,那些在音乐、数学、象棋或其他领域里卓越无比的人,更多的是他们或许在专注、投入和追求卓越的欲望上有一种特别的天赋;或许所谓的专家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尝试得多些,或者他们刻意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尝试。对于卓越者而言,目标绝对不是简单地重复同样的事情,而是每一次都更上一个台阶,更好掌控他们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会觉得练习很无聊。每一次的练习,他们都会在某些地方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次数多了,他们就成为了行业中的顶尖者。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避免练习那些需要努力才能掌握的东西,所以我们总是停留在中等或者业余水准上,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果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那些看起来没有乐趣的事情,我们就能变得更好、更优秀。我们需要那种追求精通的激情,而专家就是在很多细微的方面,永远表现得不满足,永远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要再踌躇了,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怀疑你是否具有天赋成为专家了,实际上你在任何年龄都可以产生新的脑细胞,只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都可以成功。想想看,即使你现在已经50岁,明天你就开始学习外语,到你70岁的时候,你已经说了20年的外语,你不就成为一位熟练掌握外语的老年专家了吗?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无论做什么,投入精力和时间,你就会成为那个行业的专家。

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在战场上,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有活着回来的可能,那些勉强合格的士兵,从走向战场的第一步开始,他们的生命就已经以分钟为单位开始倒计时了。”

这是一位上尉对训练场上的新兵所说的话,这其中暗含着这样一个理念:“永远追求卓越。”

成功者总是追求卓越,他们从不会自我满足。因为那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就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只有做到最好,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当每个人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时,他们得到的也必将是同样卓越的业绩。

美国金融家斯蒂芬·吉拉德几乎就是追求卓越的化身。凡是他颁布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丝毫违背。他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我们要的,不是做得很不错,而是做得没有任何一点儿错。”

你要找出自己的长项。这对迈向卓越有事半功倍之效。你所具备的长处可以协助你突破当前工作的瓶颈,提升你对于公司的价值,并为更上一层楼打下基础。每天不断鞭策自己向上,向完美挺进,到最后自己对于团队以及所属机构的贡献也会有大幅提升。

你要专注于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失败的老实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把自己的标准降低,对于自己潜力的发掘和长期发展并没有多大期待,还美其名曰“为了适应”,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放弃。这种做法会使他们越来越平庸。

成功的人爱修补瑕疵,希望能够在事业生涯上出类拔萃,对于顶尖的表现自有一套定义,并且会积极向这样的标准迈进。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修补、调整,然后再努力朝着理想一步步地推进。细微的瑕疵、不尽完美之处,或是不怎么理想的成果都有可能出现,这些都是行进过程中必然的环节。失败的老实人在朝卓越进军的时候,如果碰到了问题就踌躇不前,或不去努力弥补缺失,日后就很难成功达到卓越的境界。这份修补瑕疵的决心也就是卓越和平庸之间的分界线。

做到卓越,首先要有追求卓越的信念。卓越是一种标准,但更是一种信念。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追求卓越信念的人在工作中可以表现得优秀,更无法想象一个企业老板或单位领导不给卓越的员工更多优待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试想,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员工偷懒懈怠,表现平平,你会给他多大发展空间?如果你是单位领导,员工工作不踏实又没有激情,你会让他担多少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