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你一生的清华演讲(大全集)
2909500000063

第63章 网络和IT的现状及未来(1)

张朝阳、尼葛洛庞帝 2004年4月12日

张朝阳是搜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上个世纪90年代张朝阳创办搜狐公司以来就一直是中国互联网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尼葛洛庞帝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是MIT的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互联网的启蒙者。尼葛洛庞帝先生被西方媒体誉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1996年7月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著名的学者,他的代表著作《数字化生存》被誉为跨入数字化新时代的最佳指南。

张朝阳:这么多年,走出校门回母校的时间很少,今天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自己非常年轻的时候,十六七岁的时候渡过的5年的时间,在清华。这对人一生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会非常有影响。很多的同学和朋友们都是早年的同学,记忆非常的深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想谈一下跟尼葛洛庞帝和搜狐网相关的一些可能还不被人知道的一些故事。这也能够反映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段非常有趣的历程。实际上当时1994年我还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因为一些其他的朋友都去华尔街工作了,我比较幸运在1994年这样一个全球互联网的元年,整个互联网变得不是那么陌生学计算机的学生可能熟悉,但是对大众比较陌生,突然用一个页面可以点击浏览。所以我想成立一个公司,融资了半天也没有融到,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没有什么资源。所以不去创立公司,找了工作。

当时我的导师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我说希望找一个与中国有关的事情,并留在这个学校,当时就到了一个工作,这个项目就是商学院怎么和清华的经管学院或者是国内寻找一家进行合作。后来我还是决定回国。在国内融不到资金,就到美国去,找到了两位投资者一个是尼葛洛庞帝一个是罗伯特,我谈了很多的风险家,他们都觉得我这个东西不太相信,最后落实的就是一个“天使投资”种子基金。尼葛洛庞帝,非常的有前瞻性,像投资连线一样,在很早就投资了连线杂志。

看了我这个还不错,就给我投了一点钱,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尼葛洛庞帝在世界上的影响,我想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尼葛洛庞帝第一次访问中国是1997年的2月份,当时尼葛洛庞帝是投了两万美元,另外5万美元是到中国来看一看,再决定投。他看的时间就是1997年的2月,这样的一个访问是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当时的公司叫爱特信,在这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元年是1997年。在这之前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网络公司就是瀛海威。张树新领导的瀛海威1997年有400人,而我们当时知道4个人。它这个瀛海威的模式对互联网的看法也是不太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他认为是单独的用计算机拨号,下载信息就叫做网络。以及上互联网面临的是一个全球的公共平台是一个新的大陆,人们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才是一个概念。瀛海威当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是他们非常的善于营销,当时出版社就说把这个书引进中国来,投资就找到了我,说能不能把他请到中国来,我说他本来要给我投一些资,作为一个出版商一块成立,当时还找了信息化联席会议的一个领导小组。

搞这个活动没有人赞助,就找了很多的企业,最后找到了张树新的瀛海威,瀛海威也是一个高技术的网络公司,如果能和MIT合作非常的好。所以张树新就比较激动,他们就形成了一个领导小组,包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出人跟瀛海威,爱特信只是一个协办的单位,我们就组织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论坛,这个论坛瀛海威是组织一个40个人的营销部门,组织了2个月的时间。从那儿之后,瀛海威就开始走下坡路,而爱特信就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关键点。就是从早期的封闭平台走向一个开放的平台,经过1997年1年的探索,我们决定不与电信为敌,而是合作的态度。因为瀛海威是为敌的态度,我记得当时特别大的一个市场活动,瀛海威善于造势,让尼葛洛庞帝来访问瀛海威,说要发一个电子邮件,当时一上网半天连接不通,因为它得先用一条64K线联到刚刚建的一个公共网,所以老联不上,这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

1997年之后,我们必须与电信合作,把第一台服务器,搬到了刚刚建成的一个中国互联网的主办网上,开始建一个网站的概念。有了网站的概念以后,我们又经过了几个月的探索,我们也试图放一些内容,发现看的人也不是很多,后来尼葛洛庞帝回去以后也决定给我投资了,另外5万美元也投下来了,他说还是到美国看一看美国的网站是怎么建的,我访问了热联线,就是尼葛洛庞帝早期投的联线杂志。这是非常前卫的,他们有一个数字的版本,是一个网站,这个当时是全世界访问量第二大的网站。后来因为是一个姊妹公司,因为他也投资了我的公司,那个公司又是联线杂志的数字版,他们也很热烈,我也访问了他们,他们也回访了。1997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当时已经开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媒体的圈子,当时有一个媒体问,说你们公司构成是什么样的,他说我们有150人,其中有80个记者,这80个记者每天有大量的文章给访问的网民看。经过那次访问以后我说你们有那么多的记者你们的成本肯定很高。所以我不能走这条道路,在1997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走瀛海威的道路,而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站。

第二,在网站上面你是填充一些内容还是做内容。我从他们的这次访问体现的一个反面教材发现他们的成本太高了,我同样去美国还见到了另一个人,见到了杨志远,去参观了Yahoo,他们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他一直想怎么进中国,一直也没有搞清楚,因为他是在台湾长大,对国内政治环境比较害怕、敏感。所以我当时问他你的中国策略怎么样,他说也在想。我回去的时候,一方面从这个当中得到的反面的教材,不做内容。后来我发现我几百万的访问都是在看连接而没有看原创的内容,就给了我一个启示。接着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不做原创的内容,干脆就是连接分类从7月份就开始连接分类,连接到11月份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太重要。刚开始把这个连接分类叫指南针,当时还跟清华计算机的系主任讨论。到11月份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指南针命名为搜狐,因为我要搜索。我说不是有一个Yahoo吗?我干脆就叫Sohu,我还问同事怎么说,他们说不怎么样。我说还是要坚持这个。

那个时候我们产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不做原创而是把互联网本原的能量发掘出来。就是让整个的全民在网上建网站而且这些网站为我所用。我就不用雇很多的记者写文章。这是一个互联网连接的精神。互联网的意思就是大家共享东西。所以分类、搜索以及最后很多的社区才是互联网精神真正的体现。而任何的想法,把互联网当做一个简单的出版工具,像联想这样一个很好的出版工具都没有把互联网本质的东西发掘出来。后来的热联线也卖掉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第一是建网站,开放平台。第二建网站以后不做原创内容,而是做分类连接和网上共享。最早基本上是尼葛洛庞帝以及罗伯特的投资,介绍了Yahoo和热联线的关系,还使中国的互联网走上了一个有本质精神的互联网的道理。到1998年2月25日我们把搜狐推出来。到3月份杨志远就坐不住了,就更大的面积的推向中国,那个时候Intel应该是我们第二期的投资者,我们在凯宾斯基有一个秘密的会谈。我当时有一个技术经理和市场经理。我问技术经理说卖不卖,他说不卖,市场经理说太可怕的,还是卖吧,Yahoo来了。我当时马上就看低了市场经理。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不卖。我们通过中间人沟通的价格是2 000万美元,几年过去了,在中国互联网战场上本土起来的企业大获全胜而且抓住了新闻和无限互联网。

一个跨国公司确实是因为汇报关系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理解的不灵活性导致了很多失误。也看到当时我们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正确。现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上的教材。就是第一次以一个100%的市场企业,很多人都是赤手空拳来做的。第二就是高技术,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一种原则和理念。同时跟资本市场最快速地结合,这样的话投资资本市场。这些人又有很好的教育和雄心壮志。所以中国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是一个商战最完整、最剧烈、最充满戏剧性的教材。三大门户被证明是最后的幸存者,实际上是第一批没有做大而活下来的这样一批企业。我们希望5年、10年以后最后的赢家是搜狐,最后还是一个管理文化的问题。我们认为现在我们的管理文化是我们的商业模式,以及整个员工这样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应该能够使得我们成为最大的赢家。所以我今天就先讲这么多。

尼葛洛庞帝:我对张朝阳说的一点都听不懂。他讲的很快听起来好像很精彩。我想我没法按他的那个速度来讲,太快了。在1969年的时候我刚刚开始接触电脑,当时我对电脑一无所知,经过多年之后我慢慢地了解了互联网,并且还吸取了很多的教训,这些教训可能是我们现在都没有意识到的。所以我今天想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电讯,另外一个就是数字化的创新。大家如果有问题我会留一些时间给大家提问。我有一个信念,经济发展在过去200年来是跟城市化挺像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它创造了一个城市化的环境,我们现在在谈城市化的问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最严重的一种贫困是城市贫困。而农村的贫困可能并不是贫困,或者说并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那种严重的贫困,这只是他们的一种方式。

但是对城市贫困人口来说,他们没有机会获得医疗等等,他们才是真正的贫困。我对世界的一个现实观点,就是电视可以扭转这种造成贫困的趋势。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能够在教育方面、在医疗方面作出成就,促进就业,帮助这些贫困人口。互联网帮助的世界,今天我将讲这一点。电讯是一个大的产业,占全球GDP的5%,是全球军事开支的两倍,所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但是有一点大家可能不太喜欢,就是它成长的这个方式是很特别的。第一点,太贵了。如果你有机会到穷国或者是偏远地方的话,你会发现在那里的电讯是非常非常贵的。因为那里的电讯是由政府来控制的。它对电讯的控制就像对于烟草和酒的控制是一样的是一种垄断的控制。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从中得到更高的税收。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你把电讯只当做是一个公路的话,可能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电讯已经成为发展的一个引擎,已经成为人们创业精神的一种基石。

所以,电讯的黄金不是公路,而更像一种思维、思想、信息或者是点子。如果你看一下整个世界的话,会看到他们很过时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就是过去的联线。在卢森堡有无线和有线,他们的基础都是很庞大的。在利比亚每个人可能只有0.1—0.2个电话线。所以,数字的都市化并不重要,还有另外一点,就是人均域名数量,我想在中国域名的数据可能比挪威和法国都要多。看一下其他的方面,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的数量,这些数字可能会更加有意思。比如说柬埔寨这个国家,可能是占据榜首。更追求的一个方面就是这个变化是非常快的。我会解释这点。这个变化每个月都在发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有电信方面三个大的革命,第一个就是数字革命。40年前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这种数字化系统。当然现在人们开始使用Packhe这样一个系统。同时,这个电讯的传输的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同时也感到非常的有趣,我参与了一个泰国项目,就是要改善曼谷的电讯,在那个时候做了很多的决策。曼谷的市长或者是决策人员需要从所有的点子当中选择一个更适合他们国家的,建立光缆,促进电讯的能力。在两年前,爱立信在1个月的时间内建立的一个全球范围的网络,它花了3个月的时间。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会看到用电信来改变一个国家的速度有多快。所以,用乌干达只用的1个月的时间。有些地方在6个月之内不仅仅有了电讯系统同时人们也很快的接受的点系统,比如说在20年前。我不知道在中国怎么样,在过去20年前,你要装电话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要等很长的时间但是在今年不一样了。我想谈的一点就是今天无线系统,比如说手机,2.5G对于数字来说依然是很慢的。在过去的5年之内,要使用宽带,有人问我,对于宽带网来说杀手应用是什么,就是最好的应用是什么?他说不是电子邮件对于互联网的作用,而是更长的反映的时间。人们对于带宽不太了解,就是人们在理解宽带系统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今天,你要想一想最好的应用方案是什么,人们可能会想有一个很窄的管道,而我现在有一个很宽的管道,对于一个大的管道来说,怎么样才能实现最宽的管道呢?怎么样才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比如说每秒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呢?所以说,我们要考虑的不是这个视频流而是反应的时间,它可能要10年,能够让你把这个数字传递给更多的用户,而且为他们提供更多反应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我从事一项慈善业务,我在北柬埔寨的两个村子建了两个学校,这个村子没有电,没有水,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有一个村甚至没有公路,在这些村子里,我们在那儿建立了我们宽带基础设施,我们为他们提供的一些笔记本。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很快地改变了这个村庄的面貌。这些儿童可以获得每秒200比特的信息。为什么要谈这一点呢?因为我们在今后的几年,我们会看到互联网在过去所做的事情,会在电讯产业方面以同样的方式发生,还是以柬埔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