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去香港上大学
2896100000021

第21章 人物纪实:内地学生在香港上大学的故事(2)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很多内地学生在报考香港高校时,都愿意报商科尤其是金融专业。毕业于上海中学的张璐,现在是香港城大商学院金融专业一年级学生(相当于内地高校二年级)。她告诉记者,当初报考香港城大的金融专业,除了自己感兴趣外,更多的是觉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机会多、环境好,对今后就业有帮助。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香港城大的内地招生计划中,商学院将招收50名学生,占全部招生计划的1/3。

实际上,香港高校的理工科也不逊色。记者在香港城大电子工程学系采访时得知,该系教师全部拥有国外高校博士学位,该系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拥有3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仪器设备价值超过400万美元,教师和学生的论文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一年被SCI录用的文章就有200多篇。

在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唐建新原来就读于浙江大学。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中心无论是设备还是研究水平都不亚于内地高校。

创意媒体学院也是香港城大的一个特色学院。该学院强调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既拥有丰富的文艺及历史文化知识,又掌握先进的数码科技技巧。该学院老师曾为《卧虎藏龙》等影片制作过数码特效,而这里的学生都能掌握写作、故事创作、摄影、摄像、动画设计、数码特效等多种技能,很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

学会自主学习

张璐由于在上海交大修读过一年课程,她对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比较:内地以老师讲授为主,香港则以自学为主。她所在的商学院,强调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类似teamwork(团队练习)等方式的学习比较多。

张璐告诉记者,在香港高校学习节奏快,压力大,“不是为了学而学”,老师会激发学生兴趣,“鼓动”学生自己去学。

香港城大还有一些内地没有的课程,比如被学生戏称为“howtodie”的“learningtolearning”(学习如何学习)课。这门课主要讲授如何在大学中有效地学习,包括如何做PPT(幻灯片)、如何做presentation(演示)等。

谢婧对这学期选修的“批判与思考”课很感兴趣,这门课有点类似内地高校的哲学课。谢婧告诉记者,当初选课时她曾想放弃这门课,而去选一门计算机课程。学生发展处一位老师就这个问题和她谈了很久,这位老师“苦口婆心”地告诉她,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会经常用到计算机,不愁没时间学,而应该在一开始多涉猎一些其他课程。“在这里,GPA(平均基点)不需要太高,更看重其他能力。”谢婧说。

香港城大有一个中国文化中心,从1998年开始,该校每个学生在本科3年期间要在文化中心修读6个学分。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告诉记者,中心主要通过网络教学提供学习材料,通过课堂辅导确定学习效果,通过专题讲座把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请进来”,再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带出去”。

据介绍,该中心共有20多位教师,课程包括美术史、雕塑、书画、陶瓷、古典文学、古建筑等,而白先勇、龙应台、朱维铮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都曾来中心举办过讲座。“我们不一定让学生都精通,但至少让他们都感兴趣。”郑培凯说。

自助式公寓方便舒适

由于香港高校大多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因此基本上没有“班”的概念,也没有辅导员或班主任之类管理人员。

在香港城大,学生管理基本上以Hall(宿舍楼)为单位,每个Hall都有一个学生管理委员会,每层楼还有一个Tutor(生活老师)。由于宿舍有限,每学期都要重新申请,当然,内地学生的宿舍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记者在香港城大采访时看到,学生宿舍有两人间也有单人间,每两间宿舍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淋浴间,每间宿舍都安有空调。每层楼有公共活动室,内有冰箱、煤气炉、微波炉等。谢婧告诉记者,学校附近有菜场,她经常自己做饭,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五六百港币。

每个宿舍楼都设有自习室、电脑室、活动室、会客室等,顶楼还设有洗衣房,洗衣机、烘干机一应俱全,采取自助形式。

香港城大给内地学生提供的参考生活费是每月3800港币,但记者采访的几位内地学生基本上都花不到这么多,多则3000港币左右,少的只花几百港币。“实际上,在学校里消费还是比较便宜的。”谢婧说。

四、我在香港上大学,体验港式生活——香港城市大学胡子燕

据《沈阳今报》2006年8月9日文章(胡子燕/文)。电压是110V的、寝室是带厨房的、假期一年有三回……

这个“考季”,“香港”、“大学”几个词语像一枚巨大的磁石发出从未有过的磁性,吸引着内地学子。

月初各所港校在内地招生刚刚结束,月底香港各高校陆续开学。下周,一些今年考上香港高校的学生和家长就要启程去香港探路,熟悉香港环境。

去年这个时候,胡子燕从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毕业,背着书包,牵着爸爸的手,走过深圳罗湖口岸,开始了她在香港城市大学的生活。

昨天,放假回家的她讲起了她的港式求学生活:

能去香港读大学,在高考前我根本都没想过,我的理想是去北京大学。高考我考了622分。英语客观题填涂答题卡时,我填串了10多个答案,结果成绩比自己估分低了20多分,于是心痛地告别了北大。

怎么办?如果没有办法,我只能去第二志愿。于是,我们全家把希望寄托到了香港高校。

考察了一圈,我妈妈给香港城大打了个电话。当时,香港城大在辽宁的招生计划没有录满,“我们可以破格录取你的孩子。”

五分钟走完全校

去年这个时候,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香港。到了香港我才知道,香港城大是在香港市区里寸土寸金的地方建造的大学。7层楼的建筑里有教室、图书馆、运动馆和食堂等全部设施,只有宿舍和操场在学校之外。学校里没有操场、围墙,只有一幢楼。刚去的时候,我试过从学校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用了不到5分钟。在学校的楼里有一个礼堂,有时候还能做室内运动场,还有攀岩墙!除了这个运动场,香港城大还和其他大学共同使用一个在校外的联校运动中心。

虽说到香港才1年,可我已过了3个假期。9月初开学,到12月25日圣诞节差不多的时间开始放寒假,寒假只有2个星期。1月中旬开学,到5月中旬放春假,再放2个星期。6月初开学,到8月上旬放假,一年的课程就结束了。

读完预科再挑专业

香港高校的本科都是3年制。针对我们这些内地过去的学生,我们学校设了1年预科课程。去年我修了33学分的课程,比学校要求的30分多了一点。从今年开始我每年最少要修90学分,学长们都说,课程并不如想像中的轻松。

学习里最有趣的是我接受了学校所有学院的“狂轰滥炸”。因为我们第一年读预科不选专业,上学期结束才确定专业,所以去年一年,经常有商学院、科学工程学院的学生组织来到我们内地预科生宿舍,宣传各个学院的侧重。下学期我就要去科学工程学院的电子通信工程系报到了。

成绩不好奖励泡汤

去香港城大前,学校承诺给我每年6万港币,4年一共24万港币奖学金。这笔奖学金不是一次性把学费都免了,还要考查我入校后的表现。每年考查我的GPA(综合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如果一学年下来我的GPA达不到3.0,这6万元奖学金就有可能被取消。一个学期没有达标,香港城大会发给学生一封警告信,但下学期奖学金继续支付。连续两个学期没有达标的学生,香港城大就会取消奖学金。这学年我完成了GPA3.0的要求,还不算太累。

继续努力准备考研。我打算大学毕业后考研究生。在香港读研究生的话,大概要一年半。可以的话留在香港,只要工作一年半,就能获得永久居留权了。

不同内地的港式生活

住:吹一小时空调请掏1元!

住宿费是内地赴港学生开销中最大的一笔,按照学校要求,每年住宿费用为港币9680元。寝室两人一间,每人一张单人床,书桌、书柜、空调样样齐备。寝室里除了空调需额外付每小时1元钱费用外,上网、用水等都不需另付费。

行:饭卡不光吃饭还能乘车!

到了香港,我就办了一张学生八达通卡。不光能在我们学校里用,还可以用它买地铁票、乘公交车,坐地铁还有5折优惠。我每次从妈妈给我存钱的银行卡里取出500港币存到八达通卡里,就不用花现金吃饭、坐车,省的话可以用一个星期。再加上其他买衣服和消费品的钱,每个月费用就不到3000元了。

说:英语没有用场恶补粤语!

在香港,英语基本派不上用场,老百姓都说粤语。去年一学年,我们内地去的学生都一起吃一起住,根本没人会粤语,更郁闷的是城大上学期并没开设专门的粤语课。还好香港街上的指示牌比较多,我出门只能先看地图、再看指示牌。不过这一年,我和同学们都在看电视学粤语,我看了好几部粤语版电视剧,什么《胭脂水粉》、《火舞狂沙》,基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不过不会讲。听说下学期我们学校就会开设粤语课了。

吃:上食堂吃不起自己下厨!

学校食堂的伙食还不错,但是跟沈阳比贵了不少。食堂的标准每餐10元到30元不等。在食堂吃饭的话,每顿要15元左右。

学校每层楼都有一个公用厨房,里面有微波炉、冰箱和炉具,学生可以在里面自己做饭吃。每个星期我都会和同学们在这里聚餐。

穿:路边摊还算合理50元一件!

买衣服的话,尖沙咀和铜锣湾比较便宜,路边摊的衣服大概50元左右,相对香港其他消费水平还是最能接受的。去香港可以把内地手机带过去,因为内地手机香港也通用,不管是GSM网还是CDMA网,香港都有运营商。

在香港剪头很贵,便宜的也要50—80元。但是香港的电子产品很便宜,逢年过节有很多打折活动。在香港高校读书的学生还可申请购买学校提供的学生机。同样品牌的电脑在学校买能打到将近6折。

五、“一个很好的平台”——香港中文大学王昊

报到时有“娘家”人照顾

据《东方今报》2006年4月11日报道。说起去年8月20日,从郑州一高毕业的王昊说:“一直都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他以一名“香港大学生”身份直接走进了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

按惯例,中大9月开学,但是去年8月20日王昊就怀着憧憬和好奇走进了中大,师兄师姐们热情地领着他参观校园、找宿舍、办手续、办证件。这些师兄师姐都是“娘家”内地生联合会的学生,联合会又称“新生营”。直到现在王昊最怀念的仍是在新生营的日子。“新生营是一种笼统叫法,新生入学之前,各书院、学院、系都会组织新生参加一些活动,帮助内地新生了解中大、熟悉环境,也提供一些课程介绍。”王昊说。

第一次拿到中大学生卡,王昊感觉很奇怪:不是一个套着塑料皮的小本本嘛,模样倒更像是香港身份证或内地IC电话卡。但随后王昊逐步认识到这张卡片的威力。这个学生卡有个别称——“中大通”,卡上镶有芯片,记录着学生的个人信息。拿着它可以在图书馆里借书、借碟子,进入活动会场。想去打印文件、复印资料,或是开空调、使用洗衣机都可以用“中大通”,因为这张卡还可以储值。

“一张小小的‘中大通’里,有我的信息、行动记录和钱。”王昊说,“一旦丢了,就寸步难行。”

有些课程上课不需要课本

这学期王昊选了一门通识课——法律与社会,去上课时他既不拿课本也不用从网上下载教授的讲义,而是抱着一沓POWERPOINT,内容是这个专业里最新的一些文章。王昊说:“每节课前教授都会把本节课的POWERPOINT打印出来发给我们,教授也说自己每年讲这门课时内容都会不断更新,所以用不上课本。”

专业课本很贵,英文原版的要两三百元。但中大每门课都有自己专门的网页,大部分教授会让助教提前一天把要讲的新内容放到网上,王昊就下载打印后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王昊就会直接在这个网页上与同学们讨论,甚至直接向教授发问。平时也会直接跟同学讨论,或在下课时去问一下教授。

不过也不是所有课都不需要书,遇到一些留书上作业题的教授,就只能买书了。王昊说:“想省钱可以向学长或朋友借。图书馆里藏书也很丰富,可以去借阅。也有同学去深圳买几十块钱一本的影印版书。”

很多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

几乎每门主修课,王昊都能碰到同系的师兄师姐们。刚开学一节物理课上,王昊恰好坐在同系大三一名师姐身边,他就向师姐咨询了很多问题:下学期选什么课比较合适?暑期课怎么选比较好?

王昊说自己很喜欢中大上课的方式,那里没有班的概念,上主修课时能碰上本系的学长学姐,其他课则能遇到任何专业的学生。王昊说:“其实这样挺好,可以跟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

中大安排的课程种类很多,有主修、副修、ILC(英语)、领袖能力培训及一些求职方面的课程。王昊的英语听力一直不太好,可在中大只有一些不重要的课用广东话或普通话授课,其他课程都是全英文讲课。王昊说:“英语听力好当然最好,不过即使听力稍差也能听懂课,因为大部分教授讲课时语速不是很快,又有海外留学经历,发音很纯正,听懂并不难。”

总成绩不单单看试卷

王昊上学期选的课中只有3门需要期末考试,考试由学校定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体育馆或大礼堂进行,不同科目的考试在一块进行。

虽然记不清第一门考的是什么,可那壮观场面王昊至今还记得。王昊说:“我正做题呢,听见‘呼啦啦’一片响声,走了一批学生;过一会儿又是‘呼啦啦’一片响声,又走了一批学生。”后来王昊才知道,由于各科考试所用时间不一样,所以先考完的就可以先走。

不是所有科目都必须进行期末考试,出勤情况、堂上小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期中论文、期末论文、个人演讲、小组演讲、作业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授考评的依据。

英语课就是用的这种考试方式,随堂的一次听力、一次演讲、两次即兴陈述、一次音标测试、三次作业成绩按比例折合后算分,其中演讲占总成绩的1/5。

整理演讲资料时王昊真费了不少劲。他选的题目是“电视广告”,想说“如何辨别广告的好坏,欣赏其中的精品”。谈起广告王昊是个门外汉,他从网上下载了一部分资料再加上自己感受,制成幻灯片。演讲当天拎着自己的电脑,王昊边以图片示意边用英文演讲。

王昊说:“虽然最后的成绩惨不忍睹,但是我毕竟花费了很多心血在上面,所以也不遗憾。”

学生经常组织联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