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做人真经
2894100000060

第60章 不做预言家,也不做看客

孔子批评子贡预言了鲁定公的死亡。此事见孔子中庸之道:1.不做预言家。2.不做看客。

据《左传》定公十五年:

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皋,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君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鲁定公十五年的春天,有个小国家的国君邾隐公(邾是国名)来朝拜鲁国。子贡就去观礼,他看见两个国君在互相行礼的时候,邾隐公把手中的玉(礼品)高高举起,仰着脸大大咧咧。鲁定公呢,低着头接过玉,又过分地客气。

子贡就对孔子说:“依我看来,这两个人都快要死了吧!他们相互行礼就像行尸走肉,和先生您教诲的要行真心的礼完全背道而驰。我们那位国君是主人,他会不会先死?”

孔子没说什么。

到了夏天的时候,鲁定公在五月里死了。

孔子说:“唉,被子贡不幸言中了。子贡,你的话太多了!”

孔子中庸之道

1.不做预言家。

预言家都是乌鸦嘴,说得好是碰巧,万一真发生了什么事就是你捣的鬼。欧洲中世纪常把预言家投入火中,因为预言家做的太像巫师的勾当。

智者不做预言家。子贡自作聪明,预言了鲁定公的死,孔子当然要批评他。

在当时,诸国风云变幻,孔氏一门非常谨慎,但依然有子由、子路等人不知轻重,这儿打,那儿斗,连子贡也轻发预言。孔子苦口婆心,只有颜回、有子、子夏等人有所领悟。

做预言家是容易的,知道了却不说更难。——不是不说,而是暗中改变本来无可改变的进程。李白诗云:“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孔子就是一个暗中行道的人,孔道大倡,却是倡于黑暗。

很多事一说就不能做了,你真要做,就只管做,别说。

2.不做看客。

这一点鲁迅说得已很透,但世人不知鲁迅这一精神原是对孔子的继承。子贡要去“观礼”,把看客做得津津有味。孔子无力阻止,但他自己能不做看客,这就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