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做人真经
2894100000006

第6章 无论身在何处,必须感受快乐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这句话表明了他洒脱一面,如果大道不能行,那么就飘洋过海,另创乐土。同时,孔子又没有“生活在别处”,他认为人要高于道,如果浮海为乐,那么就浮海。总之,无论道行与不行,无论人在哪里,自身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孔子这话意思是:如果大道不能行,我就架一叶扁舟到海上去。

“桴”就是小船。

孔子说“乘桴浮于海”有两个意思:

一是到海上去玩。

二是飘洋过海,另寻乐土。

联系上下句,孔子说的应是第二层意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说如果我的理想在本国得不到实现,我就到异国他乡去实现。

孔子是鲁人,家乡近海边。他们山东人经常飘洋过海的非常多,所以孔子说这话相当自然。

鲁国天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孔子海洋般的胸怀。

孔子是海。

孔子的学说是海。

就这样,孔子把中国人的思维从本土拉到了全世界,所以他的学说日后能在全世界风行。

孔子是宋人之后,宋人是殷人之后,孔子家族是殷朝遗民,孔子是甲骨文的后代。同时,孔子说“吾从周”,他本人也终生信奉周朝文化。

但是,殷周文化都只是大陆文化、内陆文化,还达不到世界级水平。只有孔子的出现。给以大陆文化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海洋文化,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转换。使中国文化成为以大陆文化为主体,以海洋文化为补充的兼容并包的大文化。

殷人重商,周人重农,而孔子重学。这样就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多元复合的成熟民族。其社会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其生民生活更加富有文化之美。

孔子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换,为中国人进步做了极大的神圣工作。特别是第一条,孔子把人们的目光从中原拉到海外,这为开阔中国人的眼界与心胸起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自那以后,中国人不再拘泥于故土,跑遍全世界搞建设。今天,以东南亚、北美两大基地为代表的海外华人世界的繁荣,这与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思想有很大的关联。

因为故国已不容我,所以要到海外去,这是一种情况。

因为故园空间太小,或发展不对路,所以要到海外去,这是又一种情况。

因为故乡太好,所以要把故乡的好处带到全世界,这是又一种情况。

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包括以上三种意思,换一种表述即为:

一、因为道不行,所以要乘桴浮于海。

二、因为道已行,所以要乘桴浮于海,为的是过海传道。

第二种情况略近于保罗把基督教从犹太人的故乡传到罗马。

但是在最开始,客观上讲都是第一种情况:因为道不行,所以要乘桴浮于海。

孔子与耶稣生前都没有实现理想,孔子周游列国无所成就,耶稣则被犹大出卖,被愚众送上了十字架。

但正因为此,孔子与耶稣的学说在他们死后被人们广泛传播,风行全世界,成为了世人的福音。

孔子与耶稣不同的是,孔子是一位快乐的智者,耶稣则是一个忧心忡忡的先知。

孔子一生成败都看得淡,虽说在老时也有“梁木摧乎?泰山颓乎?哲人萎乎”这样深重的叹息,但孔子未曾绝望过,他并没有把仁爱的实现留给后人就完事,而是在生前就积极地行仁义。

能行多少行多少,但求无愧于心。

如果不能实现理想,就实现快乐。

就这样,孔子把地狱变成了天堂,一念之间他就很快乐,原不需要去拯救与被拯救。

孔子深知,如果“道”真的不可行,那么在中国与海外都一样,这正如孔子既在本国不得志,在列国也不得志一样,种种迹象表明道不可行。

那么该怎么办?

道不可行,那岂非坏了大事?

坏不了的,道在外界不可行,那么就在我们内心施行吧!

孔子周游列国转了一圈回到家乡,开始了真正的事业,那就是从外王回到内圣,把心灵的快乐真正放到了第一位。

他明白,行道如周公又如何?周朝终将灭亡。不如不做周公,做一个隐者更好。这个隐者是人世的隐者,他也做事,但坚守清静无为的准则,因此他不会失去什么,他很快乐。

孔子在晚年想起自己年轻时见老子的情况,时光荏苒数十载,他终于明白老子思想的可贵,是真正的人生导师。

老子出关而去。

孔子乘桴浮于海。

二人何其相似。孔子晚年应是一个道家。

人要快乐,一要坚守,二是走出。

“坚守”是指坚守信念。

“走出”是指走出固有心田。

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死在了路上,他的失败就在于并没有走出固有心田,貌似在走出,其实没变。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的《乱》中,那位白眉白须白袍的老国王被儿子们争夺工位搞烦了,索性走出城堡,流浪荒原。但他最后疯了,原因也是如托尔斯泰一样,他并没有走出固有心田。

孔子则有异于此二人,他的走出是“灵魂先行,身体紧跟”。因为有灵魂探路在先,所以是安全的。而正因为有了灵魂的指引,他的身体得以快乐地前行。

中国的修养者异于他国的修养者,一个明显的地方在于他们对心灵的全身心侍奉。孔子从老子那里学到了清静无为,又自己悟出了可以“道不行,重桴浮于海”,所以他无论在哪里都是快乐的。

他是走出,不是出走。

他是走出固有心田,不是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的流浪儿也好,老人也好,都会很辛苦的,虽然快乐也多,但风雨也多,并且凶险。

走出固有心田的远行人则没了包袱,他目标清晰,行路之间可以欣赏无边春色,确实是一种新的“行道”之境界。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自己走出固有心田。

快乐就是自己洗脑。

孔子以前一心想搞政治,晚年才知道当个乡村教师其实更好!

这就是自己洗脑带来的真实快乐。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孔子这句话表明了他洒脱一面,如果大道不能行,那么就漂洋过海,另创乐土。同时,孔子又没有“生活在别处”,他认为人要高于道,如果浮海为乐,那么就浮海。总之,无论道行与不行,无论人在哪里,自身的快乐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