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精商三经
2892300000028

第28章 下篇(12)

第一,明确此计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在数量上,当债权人面临的债务人不止一个而是有好些个,而债权人又没必要、没时间精力一一去对付他们时,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杀一儆百的方法。当然,这些债务人居住应相对较近,否则就起不到“儆”百的效果了。

第二,选要杀的“一”。

选准这个“一”非常必要。选准了,可以起到威慑他人的作用,选择不准,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债权人必须对各个债务人的情况作细致了解,瞅准那个欠债数目相对较多、欠债时间较长且又相对狡猾无赖之人,确认“杀”此人确可起到“杀”别人起不到的作用,这样就可初步定下来要“杀”的对象。

第三,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杀”。

普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上述例子中所用的方法,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来审理和宣判一是具有威慑力;二是可以通过张榜公告晓谕众人,向其余债务人传递信息。在向法院起诉之前集中精力找这个“一”进行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辅之利害。集中火力猛攻后,尽可能攻破某些人的心理防线,从而使问题不至于弄得太大,债权人不致投入较多财力和时间。如果债务人仍不还债,这时应毫不犹豫地向法院起诉。如果债务人在限期内仍拒绝还债,应及时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强制手段来迫使债务人偿还欠款。

第四,“杀”“一”后,及时反馈信息给其余债务人。

一般情况下,其余债务人见“钉子”都被拔掉,都会明白自己也跑不掉,与其也被起诉,不如趁早“还钱”。这样,债权人就有可能只通过一次起诉,就使自己的所有债务人清偿债务。

目前,经过法院宣布应偿还的债务却不偿还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怀着一种侥幸心理,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掉,看你债权人、法院能把他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也常常会采用“杀一儆百”的方式,通过对某一典型债务户进行强制执行,扣押其财产、冻结其存款,迫使其他债务户都能乖乖地还债。

2.狠抓赖账者的要害

在催款活动中,要认清形势,狠抓要害,乘虚取势,对赖账人形成制约。一旦牵制住赖账人的致命之处,就不愁他不怪怪地偿还债务。

在对付赖账时,我们不妨向古人学习,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围魏救赵原本运用于军事上,是指要避开敌人坚实的部分,而向敌人的弱点发起攻击,这样比较有利于消灭敌人。运用到催款活动中,强调要用迂回战略,找到牵制债务人的致命之处,迫其主动还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层次逐渐提高,我国图书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短短几年间,很多公司因为选题准确、出版迅速、经营方式灵活多样而获利颇丰。据悉,光北京地区在这几年间迅速崛起的资产达千万元的书商就超过300人。当然,有成功的,就必定有失败的;有走正道的,也有捞“偏门”的;有讲求信誉,追求社会效益和长远发展前景的;亦有作奸犯科,侵权耍赖,专门牟取眼前暴利的。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2001年初,贵州某学院教师吴某在北京经营图书零售业务。业务量逐渐扩大之后,开始独家代理某出版公司在西南地区的工具书销售业务。由于采取先发书、后付款的代理方式,吴某先后从该出版公司提走60余万元的工具书,仅返回款项6万多元,从中侵吞了54万元,然后只身逃往贵阳大肆挥霍,音讯全无。三个月后,该出版公司经理徐某发觉上当,怒火中烧,当即准备花钱雇人去贵阳绑架吴某。这时,徐的同事赵生向他提供了一条极有价值的线索。原来吴某在2000年9月通过省教委有关人士打通关节,花高价在R大学进修在职博士研究生,其导师赵某某正是赵生的堂兄,其现在还未通过论文答辩,尚未取得毕业文凭和博士学位。

徐经理得知这一信息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与赵生如此这般,一番耳语,赵生也不住点头微笑。这天晚上,赵生把其堂兄邀到盛唐饭店与徐经理见面。酒过三巡,把吴某骗钱、赖账一事经过全都说与赵教授,并请赵做主。赵某某听说此事,心中又惊又怕。惊讶的是自己的博士生竟会干出这般无耻、愚蠢之事;害怕的是这种丑事一旦张扬出去,反映到校方,必将对自己几十年来辛勤教书育人树立的名誉造成恶劣影响。在酒桌上,赵教授就向徐经理许诺,“我这学生年轻,干出蠢事,望海涵。我会出面向他施压,催促他尽快还钱。”并告知徐经理,吴某在学校某处尚存有近50万元准备转手倒卖的法学教材,可作抵押。徐经理心中暗喜,在回家的路上与赵生笑谈道,“今天这桌酒真是值得!打蛇打七寸,我们总算抓到了对手的要害,吴某若想要拿学位,就不怕他不还钱。”赵生也忍不住心中喜悦,“是啊,这一招‘围魏救赵’用得真妙!吴某这厮还有50万的教材嘛,哈哈!明天就把它扣下来。”

不出一星期,吴某接到其导师三个电话。被晓以利害后,迫于压力只得赶到北京,向徐经理赔礼道歉,并解释道,这三个月来,自己到贵阳、昆明一带催款,所以才耽搁了许久,当场归还了欠款和利息约55万元。徐经理亦对赵生感激不尽,“老赵,多亏你这一招啊!真是兵不血刃,坏账得以全部收回。”

催款的本来目的是要平息债务纠纷,理顺债权债务关系,尽量收回欠款,使债权人的财产免遭损失,所以整个催款过程都要以这个目的为行动指南,采取适当的方式排解纠纷。债权人遇到拖欠货款现象或面对无耻的赖账人时,千万不可出于一时义愤,急躁冲动而偏离本来的目的,盲目蛮干,采用一些过激甚至暴力手段去催款,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惹火烧身,乱上添乱。

在这个“赖账欺诈案”中,徐经理得知被骗真相后,顿时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最初的念头就是“花钱雇人去贵阳绑架吴某”,幸好得他明智的同事赵生加以劝阻,并支以高招,才取得事半功倍的圆满结果。如果照他最初的念头行事,徐经理不一定能够收回欠款,可能还会吃官司。

因此,面对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赖账者,债权人要镇定自若,稳住阵脚,千万不可乱了方寸,反中了坏人的圈套。围魏救赵之催款方法的精要之处在于有效地牵制赖账人。前述的案例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狡猾、无耻的赖账人,正面催讨无效,就以侧面进攻。应该从各方面收集情况,了解赖债人心理上的弱点和商务安排中的缺陷,乘其不备,攻其要害(当然手段须合法),挫折对手、牵制对手,最终不得不偿还债务。切忌凭借一时冲动,采用一些不明智的做法。譬如:

以各种手段限制债务人的自由;

未经债务人许可,强行拿走债务人财物或者以暴力手段威逼债务人交出自己的财物抵债;

捕风捉影、散布谣言,恶意中伤、损害债务人的名誉和人格,或者以债务人的私生活及其隐私相要挟,威胁债务人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等等。

以上这些行为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催款人如果采取上述任何一种行为来催款,那么催款行为的性质就改变了,问题也更严重了。催款人不但不能平息债务纠纷,完成催款任务,反而自己可能会身陷囹圄。

综上所述,催款人在催款活动中要始终牢记根本目的,采取适当手段,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完成自己的催款任务。当遇到顽固的赖账人时,应该冷静地分析,积极寻找能够牵制对方的办法,如赖账人急于得到的东西、赖账人害怕失去的东西等等。一旦找到了债务人的弱点,抓住其要害,就不必正面出击,可以迂回包抄,断其后路,施加压力,迫其就范。

3.攻心为上,让债务人不战而败

在战争中,最好的办法是展开攻心战,使敌人心乱神迷,从而达到兵不血刃,不战而胜的目的;高超的战争指导者,善于与敌斗智斗谋,以谋略胜敌,而不是靠蛮勇和强力去制服对手。而在经商催款活动中,灵活运用攻心的策略,也是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

某市一家房地产公司,租用了市内一家饭店的一个楼层作为公司办公用房。2005年4月,公司突然接到饭店的一纸通知:6月份租约到期后,新的租期开始时,房租将提高一倍。否则到期收回房屋,请贵公司早作准备。从口气上看,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公司陈经理不禁暗暗吃惊。如果公司迁往其他地方办公,必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房地产市场本身不很景气,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多支付一倍的房租费用,公司也承受不了的。为此,陈经理第二天找到饭店的唐经理协商。唐果然表示无商量余地,“你们要么搬走,要么接受提租。”理由是房租普遍上扬,饭店客房价格也提高了30%,而且常常客满,供不应求。如果将这一楼层改作客房,饭店将增加一倍的收入。陈经理没有反驳对方,而是笑着说:“我们都是经理,我理解你的立场。争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我们的职责嘛。不过,收回房屋对你们饭店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们可以一起算一下这笔账。”说着他随手取过一张纸,从中画一条线标出“利”、“弊”两栏。在利的栏内写上:改办公房为客房,每年增加毛收入4.8万元。在弊的栏内写上:

房屋改装至少花费2万元;

改装时间损失1个月;

增加6名服务员;

投资客房设施至少2万元;

减少房地产公司每年免费为饭店所做的广告,就按房地产公司全年广告费的10%计算,每年3万元;

水、电增支等。

然后,陈经理把这张表交给唐,请他好好考虑。几天之后,公司接到饭店方通知,新租约期(后两年),房租只增加10%。

作了此番对比,饭店方果然觉得得不偿失,而取消了改客房的念头。其实,收款也可这样做,其精要之处在于攻心,使债务人心乱神迷或心服口服地归还欠债。

具体实施“攻心为上”的催款方法时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摸准债务人心理

上面例子中的情况便是运用“攻心为上”催款法,使债务人心服口服取得的成果。

对方只提租10%,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动,陈经理丝毫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只是站在对方立场,帮他算了一笔账而已。试想,若陈经理据理力争或反复讨价,各人打各人的“小九九”,会有这个结果吗?

拖债、逃债的债务人必定有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有时甚至还举得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利益驱动是主要的原因。若催款人能借助某种方式,让债务人真正认识到逃债得不偿失,或者“鸡飞蛋打”、“偷鸡不着倒蚀一把米”,试想,对方还会逃债或有支付能力而赖着不还吗?当然,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除了表达方式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还有赖于催款人坚定不移的催款决心和有力的后续手段配合。

(2)利用债务人心理误区

在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囿于已形成的观念,产生某些心理误区,我方就可利用这种误区,运用心理战,长驱直入,施计用谋,或利而诱之,或怒而挠之,或卑而骄之,使其心惑神乱,不知所措,我方则乘其混乱和犯错误之机,得到所得欠款。

催款人还可采用软磨硬泡的“战略”,对债务人实施“纠缠”,使其心惑神乱不知所措,以讨还债权的办法。

(3)抓住债务人要害

在催款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对手利益所在的要害,攻其心,夺其气,惑其神,乱其阵,以心战方法动摇债务人的意志,使债务人不战自乱,不战自降,无可奈何归还欠款。

综观攻心为上之催款方法,在于抓住和利用债务人心理上的误区所造成的有利时机,首先从心理上战胜对方,攻其心,夺其气,惑其神,定能反客为主,逼其乖乖就范。

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于无赖,有的时候也以赖的方法去治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效果也很好。

根据实践经验,催款有4个步骤:第一步是据理力争;第二步是软硬兼施;第三步是以赖治赖;第四步是催款绝招。

一般情况下,债务人都招架不住第三步。

2003年12月,杨力到浙江去催款。欠债单位负责人是一位工业局副局长兼下属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法人代表开始态度热情,每次找他,总是笑容满面:“钱,我一定还,但现在手头没有,过一段时间再说。”这种“拖计”并没难倒杨力。经过明察暗访,查到这位局长私人开了一家酒楼,生意还很好。杨力当即从当地招了20余名打工仔,给他们发工资,叫他们每天到副局长的酒楼里“要饭吃”。起初副局长熬了两天,但第三天,无论怎样也挺不下去了,终将48万元现款把“这个可怕的人”打发走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针锋相对,硬碰硬的斗智谋略。其核心是以毒攻毒。催款活动中,由于一些债务人明明就是有偿还能力却耍赖不还,对付这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沈阳催款人刘军主要以残疾人为催款主力。一个装修豪华、白领丽人成堆的公司,如果每天准时有几个拄拐杖的残疾人光临,那么这个公司将意味着什么?刘军的招就是让债务人软不得,硬不得。你不还债,我天天上门不走,你想把这残疾人打发走,恐怕没有刘军的命令是不行的。据说,刘军的这一招的确很灵,催款成功率很高。

其实,现在流行的“黄背心”催款法也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谋略。赖账的人一般都是软拖,表面上很热情,就是不还债,而“黄背心”也不直接逼债,只是每天在债务人公司门前转悠,恶心你。你自己要顾面子,就尽早还债。

黄某以经营水产为业。2003年与某食品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某公司不仅不还债,而且态度消极,抱定不还债你拿我没招。黄某想如果强催款,一是没法下手,二是打起架来浪费人力物力更多。在一次与朋友喝酒时,一位朋友向他献计说,你从手下选几个脸皮厚的职工,穿一身黄服装,在背上印上“催款”二字,然后再给这个职工受权处理与债务公司的债务纠纷。黄某依计而行。

第二天,3个身穿黄色催款服的“淘气鬼”出现在债务公司门前,该公司领导见这阵势哭笑不得,想吵架,人家又没惹他,只好请办公室主任将这3个“醒目”的人请到办公室,敬在上座。看见对方有点发毛,这三个“黄背心”一起来劲儿:“我们老板委托我们要账,要不回钱,我们也没有工资。”最后,该公司“被迫”答应在短期内还8600元的债务。

以“三陪女”要挟债务人还款的例子也不少,大多数都是利用对手好色使其中圈套。而这里,金老板则“另有高招”。

当今社会“三陪女”虽然仍属地下“游击队”,但其“表面特征”一看便知。

古老板是做食品生意,摊子铺得挺大,据说也赚了不少钱,有几处买卖。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在写字楼租了百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整天西服革履,一副“大款”派头。这个人的特点之一,和许多生意人一样,好面子。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堂堂的“大”老板,却欠着一屁股的债。虽然他也有招对付催款人,可时间长了,债权人摸清了他的底细,开始用“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