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大好懂嘛!”战士们围着李参谋,让他给解释解释。李参谋拿着《新闻简报》,讲解道:“蒋介石说,燕子麻雀的老窝翻了,窝里的蛋就要摔得稀烂!蒋介石把自己比作是窝,他手下的文武大臣们是蛋。他倒了,蛋也完了。一句话:彻底完蛋!”在人们一阵大笑之后,李参谋又说,“所以,蒋介石宣布总动员,给他的喽啰们打气,还正式下令通缉我们毛主席呢!”
战士们议论纷纷:“真是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呗!”
万团长走来,把赵排长叫了出去,和他耳语一阵。赵排长犹犹豫豫地,一个人往河边走去。他老远就看见,丹子正拿着刚刚采下的一束山丹丹花,沐浴着金色的晚霞,站在河边一块岩石后边,朝着他看呢。越往前走,赵排长的心就跳得越快,脚步也越来越慢。最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走到姑娘身边,唤道:“丹子!……听说你前天就来找我了?”
丹子羞涩地点点头:“嗯,舅舅叫我来的。”
赵排长说:“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的!”
丹子又惊又喜:“啊?那是……为什么?”
“唱了那出‘空城计’,毛主席就命令我们警卫连尾追敌人,一直追到延安!我在半路上遇见了万团长,也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你看见爷爷了吗?”
“看见了。我就是为这件事要去找你。老木匠,啊,你爷爷,现在是延安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他就怕你像只小鸟一样飞回延安。”
“为什么?”
“因为娃子被抓到延安之后,敌人已经怀疑老木匠跟娃子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你如果一回去,马上就会暴露老木匠、娃子和你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了!”
丹子试探性地问:“你找我……就是为了这个?”接着,是一阵沉默。
赵排长终于开了口:“丹子,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丹子慌乱起来:“我……啊,我也是为娃子的事……舅舅叫我来问你有什么消息。另外……啊,我们接到区委通知,要护送公粮到米脂去。”
“米脂?为什么把公粮送到米脂去?”
“我正想问你呢。是不是要在米脂打仗?”
“嗯,好像要发生什么重大的事。”
“什么重大的事?”
赵排长故意哄她说:“反攻,大反攻!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
丹子扑哧一笑:“这个,报上都有,谁不知道呀!”
赵排长不好意思地:“啊,我确实不知道。但是,我……确实感觉到,将要发生重大的事。”
丹子抿着嘴,偷偷地一笑然后把嘴一撇:“不说算了。你以为我不知道呀?”
“你知道什么?”
“那么多首长在开会呢。毛主席见了我就说:‘丹子,会议一开完。我们又要转移啰!’我都知道了,你还哄我,瞒我,骗我!”
“可你并不知道开会的内容呀!”
丹子学着赵排长的口气说:“反攻,大反攻!刘邓大军……”说着,她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赵排长环顾左右,着慌地:“小点声!”说着,他拿出丹子给他的毛巾揩汗,问道:“丹子,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
丹子又一次试探:“这条毛巾……要还给我吗?”
“给……”赵排长刚要把毛巾给她,急忙又把手缩了回来,“……这条毛巾上留下一点血斑,怎么也洗不掉。”
“怎么,你负了伤?”
“没有,只是在延安,膀子擦破了一点皮。”
丹子从他手里拿过毛巾看了看,深情地望着赵排长,好像有许多话要讲,可又不知怎么说。正在这时,赵排长低声说:“不好,首长来了!”
丹子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他是谁?”
“陈赓司令。过去,我是他的警卫员,他好像看见我们了。丹子,你快……”
姑娘拉着他的膀子:“我们到那边躲一躲。”
“躲?不行,不行。丹子,你快走吧!”
赵排长刚要跑走,丹子叫住了他:“等一等!”她把绣着山丹丹花的肚兜,连同采下的山丹丹花一起,塞到赵排长手里,顺着河边奔走了。
赵排长站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看见陈赓将军走过来了,他赶忙立正敬礼:“陈司令!”
陈赓望着他手里的山丹丹花,笑着问道:“怎么,要向我献花吗?”
赵排长支支吾吾地:“啊……给你!”
陈赓接过花束,忽听啪地一声,只见肚兜落地。他捡起一看,惊讶地:“肚兜?上边绣的也是山丹丹花。真美呀!赵排长,你这个大老粗,什么时候学会了绣花?啊?”
赵排长低下头:“陈司令!”
陈赓问:“怎么,不是你绣的?”
赵排长摇摇头。
陈赓又问:“未婚妻捎来的?”
赵排长还是摇头。
陈赓说:“你怎么老摇头,不说话呀?啊,刚才好像有个姑娘在这儿,是不是?”
赵排长点点头。
“原来,你们在这儿幽会呀!”
“不不不!”
“你违犯纪律……”
“我……我没有!”
“立正!”
赵排长立正,喊道:“陈司令!”
陈赓命令:“向后转!”
赵排长转过身,还在叫着:“陈司令!”
陈赓小声地:“你去对那个姑娘说……”
赵排长慌乱地:“我……我说什么?”
“你就说:等到胜利的那一天,我就回来和你成亲!”陈赓说罢,纵情大笑。
赵排长急忙转身:“陈司令!”
陈赓说:“赵排长,过去你是我的警卫员。现在,我倒成了你的警卫员啦。哈哈哈!”
赵排长急忙解释:“陈司令!我……”
陈赓打了个手势:“你别说了。万团长把你的事告诉我啦。你从延安回来以后,又出去侦察。丹子从30里外跑来找你,在村里等了你两天。多好的姑娘呀!刚才你往这边走,我也悄悄地跟过来,生怕人家看见要说你的闲话呢。去吧!找到丹子,把我刚才讲的话告诉她!”
“陈司令!这……”
“执行命令!”
“是!”赵排长顺着河边追赶丹子去了。
他刚一走,陈赓就发现手里的花束和肚兜,于是也顺着河边跑去,喊道:“赵排长,等一等!”
来河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的在河里摸鱼,有的在河边下棋。山下有个泉眼,日夜不停地往外冒着泉水。清清的小河,就像一条蓝色的缎带,缠绕在山村的腰间。这条小河只有几米宽,还不及延河的十分之一。但是,人们一看见它,就想起了迷人的延河,而且亲切地把龙泉村称作“小延安,特别是每到傍晚,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青山绿水,更加使人感到龙泉景色的美丽。山坡上,小河边,到处可以看到散步的人影。但是,这里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我军最高统帅部。每一个人,从毛主席到炊事员,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和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息息相关,血肉相连。
你看,毛主席和老炊事员在河边散步谈心呢。人们也许奇怪,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正日夜紧张地进行,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毛主席哪里还有空闲和炊事员聊天?而且,他们的表情似乎都很严肃,仿佛在讨论着一件大事。走到小河拐弯的地方,老炊事员指着一块石头说:“主席,坐下,抽口烟吧!”说着,他拿出了烟袋和马兰纸。
毛主席坐在石头上,用马兰纸卷着一根烟。
老炊事员吸着小烟袋杆,慢声说:“主席,我们党小组明天想开个会,你能参加吗?”
“当然参加了。”毛主席问,“谈什么内容?”
“谈谈你。”
“我?谈我什么?”
大伙对你有点意见。”
“啊?那我更得参加啰。”
“是呀。你们开会很紧张,可再忙,党小组会也得开了。”说到这儿。老炊事员磕了磕烟袋,语重心长地说,“主席呀,我从井冈山起就认识你了,后来又跟你一起长征到了陕北。你是党中央主席,我是个炊事员。可按年纪,我还比你大几岁呢。”
“可以称得上是我的老大哥啰!”毛主席说着,被烟呛得咳嗽起来。
老炊事员拍着他的背:“今儿个,那我就要以老大哥的身份,跟你讲几句话啰。”
毛主席真诚地:“欢迎,欢迎呀。”
老炊事员问:“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你提倡的么?”
“是呀。”毛主席微微仰起头,感到有点奇怪。
“那‘八项注意’第一条是什么?”
“说话和气呗。”
“那好,请你反省反省,你做得怎么样?你说话和气吗?”
毛主席慢慢低下头:“有时候,的确不和气。”
“不但不和气,还要发点脾气呢。这样下去,人家就要怕你,离你远远的,你不就成了瞎子、聋子了吗?”老炊事员吸了两口烟,“主席,记得吧,你弟弟毛泽潭当年是怎么跟你吵架的。那天,正好被我碰上了……”
“我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了半天,他不听我的,我也说服不了他……”
“于是乎,你就举起棍子要打他。可他是个好样的,一把抓住你的手,责问道:‘红军还兴打人?共产党实行的是家法,还是党法?’是有这话吧?”
“是的,经他这么一问,我把手放下了……”
“但是你还是气呼呼的。毛泽潭也气得呼哧呼哧直喘气。他对你说:‘如果实行家法,父母不在,你是哥哥,当然可以打我。可我们这儿是共产党,不是毛家宗祠!’我听了,猛一怔,觉得这话说得太刺耳了。可转而一想,说得在理嘛。心里暗暗佩服:好小伙子,有胆量!”
毛主席陷入深沉的回忆之中:“毛泽潭是个好同志,后来在江西牺牲了……我常常想起他,自然也想起这件往事,告诫自己:在我们党内,决不能搞封建家长制,一定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发扬民主,才能使党兴旺发达,壮大自己,战胜敌人。老杨呀,谢谢你今天往事重提……”
“以后,只要我还活着,每年都要跟你提上一次。全国要大反攻了,革命要胜利了,你可得加倍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呀!”老炊事员把烟袋杆往腰里一插,“我先给你打个招呼,明天在党小组上,我要你向任弼时同志赔个不是。”
毛主席没有吭声,背着手在河边踱起步来。
$将帅之间
老炊事员沿着小河往村里走去。看到任弼时、贺龙正在河边摸鱼,他跑过去一看,叫道:“嗬,鱼不少嘛!”
任弼时高兴地说:“老杨呀,快拿回去,烧点鱼汤给大家当夜餐。”
“但愿你们多摸几条,好改善改善生活。”老炊事员说着,走到贺龙跟前诉起苦来,“贺老总,这里生活太苦,你劝劝主席过河到山西去吧!”
“啊,这可不行。”贺龙笑着连连摇手。
“那就请你想想法子,从山西弄点小米来,行吗?”
“这个行。老杨,我带来的那块腊肉,你可要藏好,别给黄鼠狼叼走啊!”
“当然啦。不过,饭菜做的再好,他不吃,又有什么法子呢?”
“这是怎么回事?”
“贺老总,最近你们开会,主席工作更紧张,弼时同志关照,要给他增加营养。我们好不容易凑了三菜一汤,可主席光吃眼前的一盘菜,其他两盘动都不动一下。”
“那为什么?”
“主席吃饭的时候都在背数目字。”
“什么数目字?”
“旅以上敌军番号,旅长是谁,打过什么仗,有什么特点,主席差不多都能背得出。还有,从去年6月到现在,各个战场每月消灭了多少敌人,几个旅,几个团,几个营,甚至几个连折合一个团,主席都有一本账呢。”
“啊,怪不得主席对敌情、我情了如指掌呢!”贺龙叼着烟斗沉思起来。
“贺老总,贺老总!”老炊事员连着叫了两声。
陷入沉思的贺龙,听到他第二声叫,才像被惊醒一般,茫然地:“啊?什么事?”
老炊事员问:“贺老总,你说说,我该怎么办?”
贺龙还是没头没脑:“什么怎么办?”
老炊事员说:“主席他不好好吃菜呀!”
“啊,这好办嘛。”贺龙做着手势,“你把三盘菜并成一盘,放在他眼前,他不就看得见,都吃了嘛!”
“对,弄成个拼盘。多简单的事啊!可我……嗨,怎么就没想到呢?”老炊事员说罢,提着一桶小鱼,乐呵呵地回村里去了。
毛主席还坐在河边那块石头上,望着缓缓流动的小河,想着老炊事员刚才的那番话。他感到,这清澈见底的河水,好像一面透明的镜子,照见了老红军战士那纯洁而高尚的心,同样也照见了他自己。一阵阵清风吹来,使他觉得头脑清醒,全身凉爽无比,真想叫出声来:“好风呀,好风!”没过多久,他又想象着,跳进大江大海,迎着风浪去游泳,那该多好!接着,他想到战争的形势,想到这次会议要作出的战略决策,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再也坐不住了。他刚刚站在起身,陈赓将军拿着花束和肚兜走来了。显然,将军的脚步再快,也没有追上飞也似的追赶丹子的赵排长,来不及把鲜花和肚兜还给他了。毛主席看他一手拿着山丹丹花,一手拿着红肚兜,不禁奇怪地问:“陈赓同志,你这是怎么回事呀?”
陈赓灵机一动:“主席!你说,这山丹丹花美吗?”
“太美了!”毛主席望着清新芬芳的鲜花,赞赏不已。
陈赓说:“还有比这山丹丹花更美的呢。你看,这绣花肚兜!”
“啊,上边绣的也是山丹丹!谁送给你的?”
“不是送给我的。是丹子姑娘送给赵排长的。我从山西一来,就听到不少闲话,说我过去的警卫员违反纪律,和民间女子谈情说爱。刚才,正好给我碰上……”
“你批评他了?”
“没有。”
他们正说着,周副主席和彭德怀散步走来了,任弼时和贺龙也提着一串小鱼走来了。于是,河边沙滩上成了天然的会场,散步变成了非正式的会议。
陈赓将军43岁,圆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好似一位才气横溢的书生。可他也像王震将军一样,是驰名沙场、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员虎将。他性情豪爽,英姿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他说:“主席,只要中央一声令下,我陈赓保证拿下太原,把阎锡山主力一口吃掉!”
彭德怀走过来:“陈赓呀,你还是到陕北来吧,我们一起先把胡宗南解决掉。”
毛主席说:“中央原来是这样决定的,一连发了好几个电报给陈谢……”
陈赓接上来说:“连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渡河都规定好了。”
毛主席补充了一句:“马明方同志在绥德,为你们四万人马准备了一个半月的粮草。”
彭德怀说:“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赶快来嘛!”
“不,决定了的事情,一旦发现不符合实际,那还要重新研究。”毛主席说罢,吸了一口烟。
任弼时慢声说:“原来,我是同意这个决定的。但后来,我反复考虑,觉得这个决定不妥。上回我跟主席讲过,彭德怀和陈赓这两支大军,共有十几万人马,光是粮食就无法解决。靠陕北,不行;靠山西运粮,也不行。贺老总纵然有三头六臂,他也没有法子!”
“何况我只有一个头、两只臂呀!”贺龙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
李参谋走来,提醒着:“主席,晚上开会的时间快到了。”
毛主席把手一挥:“请大家稍等一会儿。”
喜欢开玩笑的陈赓说道:“中央既不同意我打太原,现在又不让我到陕北来,那我岂不要‘失业’了吗?”
人们哈哈大笑。陈赓脸上却没有笑容。他庄严地表示:“我请求中央把我当作一把刀来使!”
“而且是一把好刀!”一直沉默不语的周副主席,接着陈赓的话说了这么一句。
毛主席轻轻地拍着手掌,诙谐地:“现在,请军委副主席兼代理总参谋长周恩来同志发言!”
又是一阵热烈的笑声。
贺龙从嘴边拿下烟斗,慢慢说着:“副主席,我来了好几天,见你总是闷声不响,似乎在考虑什么问题。”
陈赓大声说:“一定有惊人之见!”
周副主席微微笑道:“见解有一点,谈不上惊人。我一直在想,从战略的全局考虑,陈赓这把刀应该怎么使。主席提出,陕北和山东是蒋介石伸出来打我们的两个拳头,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主席的这个比喻既生动,又确切。由此产生了我军新的战略方针。于是,刘邓这把刀就飞出去了。”
贺龙插上来说:“这一刀,直刺蒋介石的胸膛,妙极了!”
周副主席接着说:“刘邓是一把刀,陈赓也是一把刀,同样可以用它来刺敌人的胸膛嘛!”
“而且,这两把刀要互相配合。”任弼时补充道。
毛主席的思想又在迸发着火花。他深谋远虑,成竹在胸,说道:“有了这两把刀还不够,还要有第三把刀!”
“第三把刀?”彭德怀深思起来。
毛主席解释道:“华东野战军兵强马壮,人数众多,可以分成两部分,小部分在胶东,拖住蒋介石的一个拳头,大部分由陈毅、粟裕率领杀向中原,这不就是第三把刀么?”
“对!对!”在场的人几乎同声欢呼起来。
经过会内外反复讨论和交谈,一个个重大问题迎刃而解。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毛主席宣布:“原来中央要陈谢兵团到陕北来作战,现在改变决定,陈谢不来了。”
贺龙笑道:“陈赓呀,这下你就不会‘失业’啰!”
在全场大笑声中,毛主席问道:“陈赓同志,你的意见呢?你如果不同意,还可以提出来讨论。”
陈赓说:“我完全同意,而且觉得中央的决定很英明!”
毛主席把手一挥:“话不要说得太早。英明不英明,还要靠实践来证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