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2888900000021

第21章 辣手除“四害”2

程元振:不怕犯困,就怕犯浑

程元振是陕西三原人,唐朝肃宗和代宗时在宫廷中任宦官。

李辅国死后,程元振顺理成章成了大将军,接替李辅国统率禁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李辅国这个学习的榜样,程元振的工作态度那是没得说,上班从不犯困,阴人从不怕累,由此朝臣们怕他的程度也就比怕李辅国还厉害。按说混到他们这一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也不怕。可他们却都忘记了一点,干活不怕犯困,就怕犯浑。李辅国犯浑,得罪代宗,结果被程元振逮着机会上烂药,到最后死无全尸。李辅国的教训就在眼前,可程元振却视而不见。

接过李辅国的枪,程元振也接过了关键时刻犯浑的精神。能混到今天这一步,程元振还真就把自己当成了东方不败。为了树立威信,他决定为自己精挑细选一个对手。他相信只要自己能把对方撂倒,天下也就没几个人敢对他龇牙。这个对手不是一般的对手,而是天下尽人皆知的郭子仪。郭子仪是平定安史叛乱的功臣,一代名将,无论是武功指数还是人气指数,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肃宗即位后任副元帅,后升为中书令。程元振多次在代宗面前嘀咕郭子仪,说他手握重兵,早晚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这些话或多或少传进了郭子仪的耳朵里,这让久经沙场的郭子仪坐卧不安,胆战心惊,他主动要求代宗解除了自己的兵权。扳倒郭子仪,程元振依然没有收敛的意思。当时襄州节度使来瑱入京担任宰相,程元振就设计让他背上了与贼合谋罪,致使他被流放并在路上被赐令自杀。后来程元振又让同华节度史李怀让恐惧自杀。从此各藩镇对程元振咬牙切齿痛,也就埋下了祸根。

安史之乱后,由于边陲兵力都调回来平叛,吐蕃借此机会扩充地盘,占领了西北数十州,这时又大举东进。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向中原进攻,十月,到达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京师震骇。仓促之下代宗下诏以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抵抗。郭子仪受命时,长安已经无兵可用,只临时招募二十骑,从长安赶奔咸阳,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氏、羌二十多万人,弥漫山野几十里。因兵力悬殊甚大,郭子仪派中书舍人王延昌回长安请求救兵。可程元振不仅不召见,还百般阻止。结果,吐蕃没遇到什么有效抵抗,一路神速逼近长安,代宗只好又发诏让诸道节度使来救援长安。可是有程元振迫害来瑱的例子在眼前,就连李光弼这样的帝国重臣都不敢轻易来援。代宗仓猝间只好狼狈逃离长安,跑到了宦官鱼朝恩的神策军中。

这件事后,朝中大臣群起上书,要求惩治程元振。太常博士柳伉说:吐蕃来犯,兵不血刃直闯京师,武士无人力战,这是将帅背叛了代宗;皇上疏远元勋功臣,亲近奸佞小人,群臣不敢犯颜进谏,这是公卿背叛了代宗;代宗则出京都,百姓就争先恐后,抢夺府库,互相杀戮,这是三辅地区背叛了代宗;自从征召各道兵将来援,到现在已四十多天,却连个车轮的影子都没看见,这是四方背叛了代宗。如今内外离叛,形势危矣,如果想要保存宗庙社稷,只有砍下程元振的头,并下诏罪己。代宗虽然极力想保住程元振,怎奈形势所迫,没办法只好“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却并不“罪己”。皇帝有几个认为自己有错的,不见棺材没人愿意找歪脖子树。

后来郭子仪派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到处传说“郭令公自商州将大军不知其数至矣”,吐番兵早就被郭子仪吓破了胆,不战而走,主动撤离长安。代宗回到了长安,程元振不甘心想找机会东山再起。他穿上女人的衣服,把自己化妆成一个老太太的模样,从老家三原潜回长安,住在同党司农卿陈景诠家里,暗中有所图谋。所谓图谋,无非是找个机会见见代宗,忏悔忏悔,能不能在回到原工作岗位上。结果没见着代宗,就被人揭发了,说他要图谋不轨。代宗倒很宽容,只是把他流放溱州,中途又下令让他在江陵安置,后来还是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杀死,只落得与李辅国同样不堪的下场。因为程元振得罪的人太多了,其中包括不少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世人也无法揣测到底是仇家杀了他,还是代宗皇帝派人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