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2887600000028

第28章 关于古浪收藏的水陆画

赵燕翼

古浪县博物馆所藏明代“水陆画”42幅,是一份独具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此套画绫装锦裱,金碧辉煌,纪年明确,画题清楚,对研究元明时期河西地区宗教、美术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陆画”,是我国佛教徒举行“水陆道场”法事活动时所张挂的一种宗教图画。据《佛祖统纪》记载,此项活动为公元六世纪梁武帝所首创,而后大行于天下。清末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一份中唐时期《发愿文》范本中有云:“故于是日,洒扫庭宇,严饰道场,请佛延僧,设斋追福……”在当时的“道场”上,就装饰着以宗教人物为题材的各种佛幡挂图,已有出土实物可证。1900年发现于莫高窟的唐代佛教美术品多达五六百件,其中如绘制在细绢上的《引路菩萨》、《水月观音》等等,都是精美绝伦的无价瑰宝,可惜皆被斯坦因之流席卷一空,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恨事。绘制在绢和纸上的唐宋以前的“水陆画”,我不知道国内还有没有实物遗存,但在甘肃已是无可寻觅。因此,现藏古浪的明代宗教佛画真迹,真可谓凤毛麟角了。

在这套古画中,还附录了清癸卯科拔贡刘鹏举撰写的《重修水陆功德记》一文:夫水陆者,天地冥阳之大会也。凡修斋设醮,不惟舍诸苦恼,释诸冤愆,脱离业海,消除魔障;免轮回之生死,超万劫之尘途;且兵盗晏息,天下升平,水旱无忧,岁稔时丰,富国庇民,功德难量,诚亘古之善果,现今之良因。至水陆缘起,自有仪文可稽,无容琐赘。第我和戎(即古浪)阖属,唯泗水堡敬供水陆一堂,于万历三十一年,有如金和尚募众重修,延至今日又百余年矣。奈日久复损,不堪瞻仰。幸古浪峡香林寺性参禅师募化,本邑贵官长者喜善乐助,攒表(裱?)重新,涓吉庆赞,功德圆满,敬此志名,永垂不朽!峕雍正六年岁次戊申菊月吉旦……

这篇文字表述不够明晰,前段所言的“水陆”,系指“水陆法会”、“水陆道场”的活动;但到第我和戎以下,似又专指“水陆图画”。有人在“泗水堡敬供”下断句,将水陆一堂四字单列,并视“水陆堂”为名词,而解释成用以专门陈列水陆画的场所。窃以为此说颇堪置疑。我的理解是,“水陆一堂”中的“堂”为量词,即张挂于水陆道场内的全套(一堂)水陆佛画。这一堂图画,道场设在哪里,就张挂在哪里。佛事活动结束,画也就收起来由主持寺庙保管。文内所言“日久复损,不堪瞻仰”、“攒裱重新……功德圆满”

等语,显系指图画而非指建筑物也。由此可知,最初敬供在古浪泗水堡的这堂水陆画,是一位法名如金的和尚,于公元1603年募捐“重修”的。过了一百多年,因为日久破损,有碍观瞻,这才另由远离泗水堡50多里的香林寺性参禅师化缘整修,并且得到当地善士贵人的慷慨解囊,遂于1728年秋天装裱一新。很可能这一堂水陆佛画,从此就转移到香林寺院保管起来了。

(《甘肃文史》1993年总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