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孔子大智慧(全集)
2887400000051

第51章 学习是件终身事,更是宜早不宜迟

【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

【大意】孔子说:“先修养好礼乐后做官的,是一般的士人;先有了官位后修养礼乐的,是贵族士大夫的子弟。如果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修养好礼乐的人。”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实际上就是“先进”与“后进”的区别。

孔子的主张是“学而优则仕”,先学习,提高修养然后再去做官。而不大赞成“仕而优则学”,先得了官位然后再去进修学习。

以我们今天的情形作不尽恰当的比拟,孔子的主张是先读书,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做到研究生,拿了文凭后才参加工作,才分配到政府中去做公务员,然后慢慢升迁而坐上官位,担任领导人,而不大赞成先工作,提拔成干部然后才去夜大或干部培训班进修学习拿大专文凭。

当然,这里的比拟的确是不尽恰当的,因为孔子注重的是修养礼乐的实际内容,要求修身宜早不宜迟,倒不是文凭的问题。只不过,文凭是你拥有修身经历的证明,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实际也是有所挂钩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干部制度把文凭作为提升的一道硬扛子,是不是也与圣人的思想渊源有关系呢?

“礼乐”是孔子时代一个人的“必修课”,也是一个人文化知识水平高低的象征。

先学习礼而后做官的人,犹如今天在某种专门学校学习结业以后,具有某一级学业学历的“文凭”,或“资格证书”,再担任某种领导职务;先做官而后学习礼乐的人,则如现代社会曾经有过的那样,让没有读书学习过的人,担负一定的领导工作。这两者的结局,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连2000多年前的孔子都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来当官掌权,在从事经济建设的当今时代,尤其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时下,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学习过,不具备相当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人,可以领导好一支科学技术队伍,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正如有位伟人所言:“文盲是没法建设社会主义的。”即便是一个肯在担任领导工作之后再学习的人,也不如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能做好工作,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今天选用领导干部,除了看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思想和品德作风外,还要有知识、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具有经济头脑。试问,不读书学习的人,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能做好领导工作吗?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的二等兵可以当营长,今天未经军事学院培训的人,就连个排长也当不上。一个不具备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的指挥官,能带领用先进军事武器武装起来的现代化部队,并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取得胜利吗?

不是有“军官训练团”之类的机构,来提高在职领导干部的思想业务水平吗?是的,任何人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但那是更新、补充知识,而不同于“后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是说成为某行业的内行以后,再去担任这一行业的领导职务。而不是纯粹的外行。在此基础上,才说得上进“在职培训”的这样“班”,那样“校”去提高理论水平、业务素质、领导艺术等等。

孔子“后进于礼乐”的主张,为我们所承袭;“先进于礼乐”也为我们所鼓励和提倡。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奉献、不断进取的过程,是不容停滞和倒退的!

科学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向前发展,不允许我们停顿或迟疑。任何领域的知识和水平都在以几年一更新的规律发生着变化。所以,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为此,国家举办了“成人教育”,以方便在职职工和领导干部,在不脱离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广播电视大学、职工技术学校、函授大学、夜大学和自学考试等途径,提高业务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